近日,河南省兒童醫院接診了這樣一個病例,孩子被燙傷,奶奶将老鼠先用香油浸泡,再搗碎成肉泥敷于孩子的傷口處,結果導緻孩子傷口感染,送進了重症監護室。
我國民間有很多偏方、土方,在一些人心目中很受“寵”,但實際上,大多數的偏方土方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尤其是随便給孩子用,不僅耽誤最佳的治療的時間,嚴重的還會要命。
燙傷後,塗抹黃醬、醬油、香油、香灰、老鼠油等這種偏方在民間是流傳範圍最廣,也最容易被使用的。
但實際上,塗抹這類物質,會妨礙傷口的清理、以及醫生對燙傷程度的判斷,并增加傷口創面感染的可能。
正确的處理方式:
孩子燙傷後,家長可以用低溫的流動水對着傷處沖洗5分鐘左右,因為80%以上的燙傷都是因為傷口處的餘熱導緻的,這樣沖洗可以有效減輕餘熱的損害,也可以減輕疼痛感和腫脹感。
注意,不要為了方便直接用冰來降溫,這會導緻傷處下的血管收縮強烈,一方面不利于傷口的恢複,另一方面,也可能導緻凍傷等二次傷害。
沖洗後,用幹淨的毛巾或布蓋住傷口,避免感染,如果有衣服粘連,不要強行脫下,可以等急救人員來處理。
寶寶發燒的時候捂汗、用酒精擦拭身體捂汗不利于散熱降溫,反而可能因體溫過高,而引發寶寶抽搐。
而酒精擦身就更不可取了,寶寶的皮膚嬌嫩,很容易吸收酒精過度而導緻酒精中毒。
正确的處理方式:
寶寶發燒了,讓他多休息、減少衣物、通暢散熱,及時補充水分即可,如果寶寶覺得不舒服或者腋溫超過38.5℃,可以考慮用點退燒藥:3個月以上可以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泰諾林),6個月以上,除對乙酰氨基酚(泰諾林)外,還可以使用布洛芬。
被魚刺卡喉後喝醋、吞飯、用手摳
喝醋不僅沒用,還可能造成對寶寶食道或胃部的刺激;吞飯和用手摳,則容易因為擠壓或操作不當導緻魚刺紮得更深,給醫生救治造成阻礙,如果操作不慎讓魚刺位移紮破食道或附近大動脈,還可能會危及生命。
正确的處理方式:
①魚刺小且位淺。如果寶寶配合可以讓他做咳嗽或是嘔吐的動作,也可以用力做“哈”的發音動作,利用氣管的氣流将魚刺沖出來,這裡注意讓寶寶盡量不要咽口水。
②能看見魚刺,可用小鑷子取出。讓孩子将口張大,壓住舌頭用手電筒往裡照,如果能看見魚刺在舌根表面,就可以用鑷子夾住拔出,千萬不要沒看見就在孩子咽喉部胡亂搗掏。
③孩子不配合,又看不見魚刺,那就緊急送醫,讓醫生用專業設備将魚刺取出來。
寶寶流鼻血仰頭或塞紙巾寶寶流鼻血,仰頭可能會導緻血液倒流而嗆住或咳嗽,也可能不慎吞咽血液後導緻嘔吐;而塞紙巾等鼻腔填充雖然可以止血,但隻适用于出血嚴重或藥物無效等情況,若是操作不當可能破壞鼻粘膜從而引起更多出血。
正确的處理方式:
讓孩子保持放松,讓孩子身體坐直,微微前傾,保持用嘴呼吸,然後家長輕輕捏住孩子的鼻翼5-10分鐘,然後觀察是否止血,如果還流血,就重複一次,若是一直未有好轉,就要及時去醫院就醫。
當然,我們不否認流傳了千百年的偏方、土方的真實性,但還是建議,如果沒有切實可靠的研究依據,還是不要随便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