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五課習題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五課習題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2-21 12:47:25

一、本文題為《大自然的語言》,主要是講物候現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麼嗎?

答案: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作為物候學的研究對象,物候就是指動植物等随着氣候變化而在生長、發育、遷徙、繁殖等生命活動方面做出的反應。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五課習題(八年級語文下冊第5課大自然的語言課内練習題答案分析)1

二、閱讀相關段落,體會課文說明事理的嚴密性,回答下來問題。

1、第1-3段是怎樣将“物候”這一科學概念一步步引出來的?

答案:文章先描繪四季變遷的景象,再指出諸如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與氣候之間存在的關聯,最後指出這些自然現象就是物候。

2、第7-10段說明物候現象來臨的決定因素,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你認為這樣的順序安排是出于什麼考慮?

答案:在說明物候現象來臨的決定因素時,采用了由主到次、由空間到時間的邏輯順序。作者運用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理順序,可使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便于讀者理解掌握。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五課習題(八年級語文下冊第5課大自然的語言課内練習題答案分析)2

三、說明事理有許多方法,如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引用等。試從課文中各找出一個例子,說說其作用。

答案略。

四、比較下面兩段文字的不同特點,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性和準确性。

1、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2、此外,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說,春天提前九天。

答案:第1段文字連用杏花、桃花、布谷鳥三個例子,都扣住“大自然的語言”這一點,以靈動的語言表現出物候對氣候變化的反應,說明其對人們的生産生活的重要意義。這一段講的是人們習見的現象,因此不用數字,也不用抽象概念,而是将道理寓于對現象的表述之中。第2段則相反,給出物候記錄中确定的時間段、考察對象和精确的比較結果,說明物候的古今差異。這是因為物候古今的變化往往是緩慢的,個人難以察覺,因此用數字說話,才能清晰地展現結論。可見,說明語言如何運用,要根據說明内容的特點來決定。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五課習題(八年級語文下冊第5課大自然的語言課内練習題答案分析)3

五、這篇文章總結了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決定因素。課外查找資料,或根據自己的觀察、體驗,為課文補充一些例證,還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決定因素,與同學交流。

答案:①課文中說“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正說明了這一點。

②農諺“清明前,開秧田”講的是根據節氣來确定“開秧田”的時間;“柳毛開花,點豆種瓜”是根據物候現象來安排“點豆種瓜”的時間;“饅頭雲,天氣晴”是根據雲彩的形狀預測天氣狀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