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會替代人工翻譯嗎?作為一場盛大的體育賽事,冬奧會不僅是體育技能的較量比拼,也是科技進步新成果、新應用的盛大“秀場”其中,AI打分、AI翻譯、機器人向導等人工智能作為一項前沿技術,近年來也在競技場上大放光芒,營造了滿滿的科技感運動競技的魅力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更顯當代風采,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ai智能會替代人工翻譯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作為一場盛大的體育賽事,冬奧會不僅是體育技能的較量比拼,也是科技進步新成果、新應用的盛大“秀場”。其中,AI打分、AI翻譯、機器人向導等人工智能作為一項前沿技術,近年來也在競技場上大放光芒,營造了滿滿的科技感。運動競技的魅力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更顯當代風采。
“科技冬奧”已然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亮點。冬奧賽事即将拉開帷幕,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健兒、奧運官員與工作人員,在各方高效準确溝通的背後,将是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為交流破冰。
“一名外國男子在體育場弄丢錢包之後,搭載面部識别功能的攝像頭發現了該男子,志願者通過使用挂在脖子上的多語種語音翻譯機與該男子進行了對話,最終成功幫助他找到了錢包”……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日本一家科技公司便用演示中的這一幕,展現了用即時翻譯服務奧運,可以打破跨國界溝通帶來的障礙。
而本屆冬奧會也将設置“官方自動語音轉換與翻譯供應商”類目,既是技術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水到渠成。記者了解到,2019年9月,科大訊飛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自動語音轉換與翻譯獨家供應商,将使用全球先進的智能語音及機器翻譯技術,助力冬奧溝通無障礙。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介紹,借助先進的機器翻譯和多語言語音轉換技術,圍繞“人和人之間溝通無障礙、人和組織之間溝通無障礙、人和賽事之間溝通無障礙”三大方向,實現“面向冬奧的語音語言平台開發及應用、面向冬奧的便攜式翻譯終端産品開發及應用、面向冬奧的會議辦公及信息發布系統開發及應用、面向冬奧的公共服務平台和交互設備開發及應用、冬奧項目示範應用及知識産權保護”五大總體目标為核心的應用場景落地。
具體來說,基于智能語音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科大訊飛研發定制了具有冬奧特征的多語種智能語音及語言服務平台,可提供面向冬奧場景定制優化的語音識别、語音合成、機器翻譯、自動問答等多種核心能力。其便攜式翻譯終端産品訊飛雙屏翻譯機支持中文與60種外語的互譯,并且支持15種外語口音的翻譯、31種外語的拍照翻譯,掌握的語種覆蓋了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在冬奧應用場景下,中文與英、俄、法、西、日等重點語種的翻譯準确率超過90%;平均每句語音翻譯響應時間不超過1.5秒。
為幫助視障人士聽得見奧運文字、幫助聽障人士看得見奧運聲音,科大訊飛研發的虛拟主播通過集成多語種識别、自然語言理解、機器翻譯、虛拟形象等核心技術,形成一站式視頻生産和編輯服務的能力,可以合成世界各國運動員的形象,支持31種語種和方言,做到嘴型、面部微表情全對應,替代真人進行7x24的全天候播報。
“冬奧 AI,是競技體育和科技創新‘以人為本’精神的牽手,我們要通過冬奧這個舞台,向世界傳遞中國科技的溫度。”杜蘭說。
早在去年9月,一款由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發的“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系統”便已亮相,将在北京冬奧會期間正式投入應用,可提供全流程智能化的數字人手語生成服務,以方便聽障人士也能收看賽事專題報道。
此外,央視新聞與百度智能雲聯合打造了首個AI手語主播,在進行冬奧新聞報道的同時,還能進行準确及時的賽事手語直播。通過手語翻譯引擎和自然動作引擎進行精确流暢的手語效果呈現,讓聽障人士也能夠便捷地獲取比賽資訊。
科技與奧運的密切結合已成為現代奧運會的時代特征。冬奧賽事期間,自動駕駛、自主泊車将不再稀奇;“雲轉播”技術将大大減少轉播車和相關設備的高昂投入;來北京的城市訪客通過“冬奧APP”,可以一鍵獲得吃住行遊購娛等所有城市服務……在5G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衛星導航、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環境支撐下,科技冬奧的目标,正是通過冬奧籌辦,為世界探尋更好的未來城市生活解決方案,實現對人友好、對環境友好、對産業友好、對社群友好的人類城市生活永續目标。(記者 黎夢竹)
來源: 光明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