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讓我們幾乎天天都要量體溫,不知道大家沒有沒有發現,隻要體溫超過了37℃,就被被認定為發燒發熱。
奇怪了,小時候經常聽說,體溫不高于37.5℃就不算發燒,為什麼現在标準變為了37℃?
難道人類“涼了”?
人洗手時候的熱量變化
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的體溫正在下降,大約每100年下降0.3℃,現在人類的正常體溫已經低于37℃,超過的都被定義為發燒。
為什麼人類的體溫會下降?
低于37℃意味着什麼?
新的溫度計設定是37℃
體溫是怎麼來的?人類作為恒溫哺乳動物,體溫的機制非常複雜,簡單來說就是分為産熱和散熱兩個部分。
所謂産熱是指,我們吃下去的食物都是有機物,裡面含有大量的碳氫鍵、碳氧鍵,人體需要将其拆開,利用原料合成自身所需要的物質。
這個過程中,化學鍵斷裂,然後又合成,先吸熱後放熱。
正常來說,形成化學鍵放出的熱要大于化學鍵斷裂吸收的熱,不然這頓飯就白吃了,入不敷出。
這個熱量差就是我們的體溫,因為多餘的熱量需要通過人體釋放出去,不然累積在身體内會造成溫度過高。
我們吃的食物
相信很多小孩小時候都發生過吃太多然後發燒的事情,因為家長總是把最好的給孩子吃,生怕孩子餓到了。
攝入過多食物的孩子在合成身體能量的時候,産生了過量的熱能。
按照身體的散發的速度,根本來不及,于是就出現了發燒。
等把這波熱量散完了,燒也就退了。
除了食物,人類積累在身體内的脂肪也會産生熱量。
寶寶發燒
許多人不明白病毒性感冒發燒的原理,其實就是身體在“燃燒”體内的生物能,目的不是燒死這群病毒。
因為人體一共三道防線,第一道是身體的皮膚和粘膜,第二道是身體内的吞噬細胞,第三道才是身體的免疫細胞。
一般來說,人體不會輕易啟動第三道防線,除非前兩道防線潰敗。
人體的免疫
發燒的原因是身體在大量合成抵抗病毒的細胞,比如抗原體、白細胞等,合成它們的過程中會消耗自身儲存的能量,如脂肪
。同時也會因為新化學鍵的形成放熱,通過身體散熱,因此就會發燒。
這也是為什麼大病發燒之後,人會瘦一圈。按理說人是恒溫動物,體溫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不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那麼人類的平均體溫為何會呈現降低的趨勢呢?
現代的水銀溫度計
體溫降低人體平均體溫降低主要有三個大的原因,首先是溫度計的精度更上一層樓,讓數據更準确了。
人體平均體溫37℃這個數據主要來自1851年,一位德國的醫生卡爾·萊因霍爾德·文德利希,他通過對2萬多名實驗者進行測量并統計,最終得到了人體平均體溫。
此後100多年人們都将其視為權威數據。
超過38度發燒了
然而,文德利希醫生畢竟使用的是100多年前的老溫度計,精度肯定不能和今日的紅外線測溫相比。
所以人們對于體溫進行了一次精确的測量,發現,平均體溫37℃有一定的誤差。
當然有誤差并不是說明人的體溫沒有變化,事實上,在刨除了誤差後,人體的平均體溫還是下降了。
在這段時間内,人體的平均體溫下降了大約0.5℃,平均每100年下降0.3℃。
最新要求,不高于37度
這其中,男性的下降幅度比女性高,前者為0.59℃,後者為0.32℃。
這說明一件事,人們面對的病菌比過去更少了!
前面說到過,人體在殺死緻病菌的時候,會調動自身的免疫系統,這個過程會消耗自身的能量産熱,多餘的熱會散發出來。
過去的衛生條件讓人們被病菌包圍,尤其是過去的男性在外面呆的時間更長,接觸到的病菌更多。
各種病菌
所以100多年前人類的平均體溫會更高,這意味着他們的身體時時刻刻都處于警戒狀态。
科學家發現,體溫降低的同時,人們的平均壽命也在延長。
此外,體溫下降還與全球變暖有關。
從19世紀開始,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大約1℃。
雖然人類是恒溫動物,可不代表人類不會根據環境調節體溫。
隻不過這個幅度不如變溫動物明顯罷了。
全球變暖
很明顯,人類為了能夠在變暖的地球上更好地生活,降低了身體的代謝,從而降低了體溫。
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個無關緊要的原因,那就是人類的運動量比起100多年前的人來說更少了。
當年文德利希采用的樣本是工人、農民們,他們都是重體力勞動者,每天身體都在高負荷運動,散發着更多的熱。
而現在的人運動量不足,散熱自然也不多。
那麼,人類的體溫變低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現代人缺乏運動
體溫下降意味着什麼?科學家們認為,不要因為看見體溫降低就認為人類的身體變差了。
第一,這個降溫并不是突然一下子降低的,且下降的幅度并不大。
總的來說這個變化是人體的正常反應,并不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
我們生活中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體溫低的人身體不好,認為他們氣血不足。
這其實也和人自身的新陳代謝有關,所謂的平均體溫并不是說一定要達到這個溫度,它是一個很彈性的标準,可以略低于它,也可以略高于它。
人體溫不可能一點都不變
所以我們人類現在降低體溫隻不過是為了适應環境,不是什麼身體在變差。
相反,人類的體溫變化,說明我們始終沒有停下進化的腳步。
一直以來,關于人類已經停止進化、人類進化已經到達了頂峰等說法層出不窮。
實際上,任何生物都不存在一成不變,因為物種的基因庫總會有變異發生,當變異疊加到一定程度後,在自然環境的作用下就會出現選擇。
人類進化
有益于生物種群的變化就是進化;不利于種群的變異就會引發滅絕。
前面說到全球已經在100多年的時間内上升了大約1℃,人類體溫降低很顯然是更适應環境的,因此可以說是一種進化。
不要小看人類的進化潛力,好歹也是風裡雨裡血裡奮鬥了200多萬年的結果,怎麼能輕易被環境淘汰呢?
人類的進化同時也是奮鬥
人類還有哪些進化?除了降低體溫,我們的身體還在進行着哪些進化呢?
最明顯的,是手腕那根突出的筋,當人使勁的時候就會蹦出來。
但其實再仔細看,有些人是沒有的。這不是因為他們太胖遮擋了這根筋,而是他們将這根筋進化沒了。
這根筋叫做掌長肌,在其他靈長類身上很常見,它是幫助前肢更牢固抓住樹枝的。
但是我們人類已經下地200多萬年了,掌長肌已經沒有用了,所以一些沒有的人也能存活下來,久而久之在人群中就存在無掌長肌的人。
人的掌長肌
這其實就是人類進化的過程,因為按照人類現在的生活方式,掌長肌已經沒有任何作用了。
人不會因為有掌長肌而變得力氣大,也不會因為沒有而手無縛雞之力。
其實就人類進化的時間來看,我們還完全沒有到進化的頂點,畢竟進化是以百萬年為單位的,人類也就過去了2個進化單位而已。
因此,體溫變化隻不過是人類在面對環境變化時候的正常應對措施,不是什麼萬劫不複的道路,玩歸玩,鬧歸鬧,别拿進化開玩笑。
爬行動物是變溫動物
如果哪天蛇、蜥蜴、鳄魚進化成了恒溫動物,那才是一個大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