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原創稿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32頭牛的采血檢測結果出來了,全部健康!”3月30日晚,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院長陳超剛拿到檢測結果,就迫不及待告訴了該院鄉村振興德江坳田村團隊成員。
德江縣平原鎮坳田村是貴州省50個鄉村振興集成示範點之一,“坳田模式”是該縣依托肉牛養殖基礎,探索創建的以“種草養牛”為主的“小規模、大群體,分戶養、集中銷”的肉牛養殖模式。作為坳田村的産業導師,2021年陳超帶領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專家學者制定了《德江縣平原鎮坳田村産業發展規劃》,大力推廣“坳田模式”。
今年3月中旬以來,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組織20餘名師生在坳田村開展肉牛養殖技術服務、技術研究與推廣,其中6名學生長期駐村、10餘名老師輪流參與,計劃通過開展8個多月的肉牛養殖産業服務,補齊肉牛養殖在飼料、種源、養殖方式、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短闆,打造具有科技含量、提質增效的新“坳田模式”。
創新“坳田模式”,是貴州大學發揮人才和學科優勢,助力貴州生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踐之一。為紮實踐行“兩山”理論,全力推進鄉村振興,貴州大學堅持黨建引領,充分把握貴州“山水林田湖草”構成的生态比較優勢和動物學科積澱的人才、科技優勢,以畜牧業為突破口,持續實施“博士村長”行動計劃和部署建設貴州科技小院,腳踏實地為百姓辦實事、解難題。
強化頂層設計 築牢發展根基
采集咽喉棉拭子、血液樣本、洩殖腔棉拭子……六盤水市3個養雞場裡,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溫貴蘭和王開功正帶領“博士村長”學生劉蔓蔓、孫芸和羅東還忙碌着。
貴州大學動科院師生在現場取樣檢測。貴州大學供圖
“本次樣品采集,主要是加強貴州地方品種雞的疫病淨化,助力地方品種資源保護。”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獸醫專業碩士研究生羅東還告訴記者,一天下來,他和2名同學共完成800餘份樣品的檢測,檢測結果将對地方品種雞的育種和貴州養雞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一定作用。
貴州生态氣候條件優越,培育了多個優良地方品種雞。其中,六盤水市烏蒙鳳頭雞是特色鮮明的優質雞種,具有保種、提純複壯的價值。該雞因具有耐粗飼、肉質鮮美等特點,十分受消費者的歡迎。近年來,六盤水市對于烏蒙鳳雞的飼養逐漸規模化,但疫病淨化仍是目前養殖中面臨的難題之一。因此,定期開展疫病檢測就顯得十分必要。
科技賦能“旺”鄉村,是貴州大學助力生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為此,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科群積極發揮牛羊、生豬、家禽、生态漁業等四大生态畜牧産業團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能,始終圍繞“圍着農民轉,做給農民看,帶着農民幹,領着農民賺”目标,堅持通過科技攻關、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降低成本,提升品質,增加效益。
“我們堅持把畜牧産業與鄉村振興、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加快鄉村産業‘接二連三’,為鄉村振興産業發展‘強根基’。”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以來,學院先後為貴州編制畜牧業“十四五”發展規劃1個、種業行動方案1個,參與編制貴州省“十四五”種業發展規劃1個,校地鄉村振興産業規劃10個、校企合作發展規劃6個。
值得一提的是,為充分挖掘貴州稻田土著魚類資源,貴州大學生态漁業産業團隊先後赴黔東南、黔南州等地進行調查,采集金背鯉樣本。2021年4月,該團隊首次在都勻市甲登村成功開展金背鯉人工繁殖,生産魚苗20萬尾,并拟定金背鯉的繁育技術規程。今年6月,該村出售魚苗3萬斤,獲利近50萬元。
開展技術培訓 提升産業質效
科技既是增強“造血”功能的有效舉措,也是加速成果轉化的重要途徑。2021年以來,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科群專家、教授、博士村長等共計服務地方500餘人次,為貴州地方政府、養殖企業、養殖合作社和養殖戶提供決策咨詢100餘次,深入鄉鎮進行現場指導300餘次,開展技術培訓132場次,指導建植人工草地50餘萬畝,改良天然草地20餘萬畝,受益群衆達2萬餘人。
貴州大學動科院專家在做檢測。貴州大學供圖
“采血的時候一般是用手按壓一下,你摸一下這個地方,它就會鼓起來。”貞豐縣雙峰街道冬妹村裡,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黨委委員、教授,冬妹村駐村第一書記程振濤正給養殖戶教授動物采血技巧。
得益于良好的草地資源,冬妹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牛羊養殖大村,但産業發展一直存在較為粗放、抵禦風險能力差等問題。2021年3月,貞豐縣摸排駐村書記需求的時候,百姓提出想要一位動物養殖專家。5月,程振濤便成為冬妹村駐村第一書記。他的到來,無疑給村裡發展吃下了“定心丸”。
“人的很多疾病可以通過打疫苗來預防,牛羊病也要打疫苗。”駐村以來,程振濤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用群衆聽得懂的“土話”,不定時将養殖戶集中在一起,為大家“上課”、普及牛羊病的預防知識,讓冬妹村的牛羊産業逐漸走上正軌,成為百姓增收緻富的重要渠道。
無獨有偶,在貞豐縣平街鄉營盤村,駐村第一書記鄭寅摸索出以“黑水虻-黃粉蟲協同處理牛糞”的二元生物轉化模式,極大提高了牛糞生物轉化效率,讓牛糞成為喂雞的蟲體蛋白,還能産生大量幹燥清潔、無異味、肥力高的有機肥。
“試驗發現,這種二元體系轉化牛糞的效率比單獨用一種蟲子提高了2.5倍以上。”鄭寅介紹,小規模試驗結果顯示,每産出1噸的鮮蟲,可以轉化10至15噸鮮牛糞、5至7噸的黃粉蟲蟲砂。目前,鄭寅已帶領營盤村西牛洞組村民建成村内首個微型“蟲養”生态示範雞場,開啟了以蟲養雞的試驗。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在服務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科群始終堅持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作為基本要求,把人才、科技優勢與農民群衆最關心、最盼望、最關注的生産生活需求緊密聯系起來,切實解決了群衆在生産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赢得了廣泛好評。
加快推廣示範 鞏固經驗成果
2018年初,貴州掀起了一場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振興農村經濟的産業革命,涉及茶葉、辣椒、刺梨和生态漁業等12個産業。貴州大學牽頭成立由水産養殖及相關專業教師組成的生态漁業團隊,下設大水面漁業技術組、冷流水及設施漁業技術組、稻魚及名特養殖技術組和漁業病害防治技術團隊四個小組。
貴州大學動科院專家作牛酒糟飼料調制現場指導。貴州大學供圖
“團隊從大水面生态漁業、稻田綜合種養、工程化循環水養殖和冷水魚健康養殖四個方面開展技術攻關、技術示範及應用。”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水産科學系教授、貴州省水産學會理事長姚俊傑表示,在校院帶領下,生态漁業團隊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并在全省多個市(州)建設示範基地,進行技術示範及推廣應用。
主持拟定《貴州省“十四五”漁業發展規劃》,編寫《生态漁業技術讀本》《貴州山區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手冊》和各類培訓資料,建立示範基地11個,推廣“稻 N”、山地循環水養殖、養殖尾水處理等技術模式,示範推廣稻田、水庫及養殖池面積12萬畝……
經過4年多的發展,貴州生态漁業取得長足發展:發展湖庫大水面生态增養殖63萬餘畝,稻田養魚280萬餘畝,建設一批冷水魚“良種”孵化培育基地和土著魚類品種繁養殖基地;創建“貴水黔魚”“黔湖牌”“稻花魚”和“烏江魚”等品牌,成功實現漁業産業的升級轉型。
此外,貴州大學生态漁業團隊制作的稻魚鴨教學視頻,還得到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認可,并作為今年8月在老撾開展的“促進綜合農業-水産養殖,改善糧食和營養安全減少貧困”活動的培訓材料。
貴州大學牛羊産業團隊建成德江坳田村鄉村振興集成示範點,示範養殖60餘頭肉牛;在石阡大屯村實施推進鄉村振興集成示範點養牛、釀酒産業融合項目,拟引進湖南企業進駐大屯村,幫助設計200頭牛的養殖場,免費提供牧草種子、指導種植牧草210畝。同時,廣泛推廣應用“茅台酒糟生物飼料和高産優質飼草科學飼喂”科研成果,降低肉牛羊養殖成本10%以上。
通過推廣示範點,為産業發展“固成效”,貴州大學常抓不懈。近年來,該校動物科學學科群依托各地龍頭企業,先後打造關嶺“牧場 屠宰場 零售市場”全産業鍊模式、鳳岡“1畝草 1頭牛 1畝田”綠色養殖模式、六枝“三變 N”等發展模式,并建立示範點,由長期駐村的專家教授和博士村長做示範養殖,讓農民更好更快接受現代養殖技術,推動産業高質量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