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研究人類大腦的時候發現,大腦的容量在擴大一段時間後,又開始逐漸縮小。
這是什麼原因導緻的呢?對于容量擴大,科學家認為與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但是對于為什麼縮小,就沒有準确的結論了。
人類的大腦結構
相比同體型的動物,人類的大腦比它們大了7倍,這也是我們能夠從靈長類動物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人類的大腦容量有多少?為什麼人類的大腦容量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如果人類大腦一直縮小,智力也會下降嗎?我們是否能夠充分使用大腦的容量?
人腦與芯片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如果把人類大腦的容量換算成内存,相當于多少個G?即便是現在正在縮小的大腦,它的能力也一直被人類低估了。
人類的大腦容量大腦在人類的發展進化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的智慧、情感、行為等都與大腦息息相關。
如果将大腦和電腦等計算機相比,它們共同擁有的能力有儲存、分析和執行等,但是我們人腦的這些能力和電腦的能力有本質上的區别。
我們利用電腦來處理數據
我們利用大腦來儲存記憶,根據這些記憶在大腦中停留的時間,可以将其分為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而我們在對事物進行分析并且執行任務的時候,還會受到情感的牽制。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說,人腦的儲存功能會受到一定限制,比如那些短時記憶,可能在大腦中停留的時間僅有一天甚至更少。但是一些長時記憶,或許會伴随我們度過一生。
人類的記憶
那麼如果我們将大腦的内存量化,和電腦相比會有多大的差距呢?
人類大腦有多少個G的内存科學家經常用小白鼠來做實驗,是因為小白鼠的大腦結構和人腦幾乎一緻,都存在一種可以參與情緒調解、認知和沖動的神經遞質——5-羟色胺受體。
在2014年,科學家對小白鼠的神經元展開研究。小白鼠的大腦中有13個神經元,這些神經元的内存容量高達1TB,換算後是1024GB。
實驗所用的小白鼠
按照這樣的結果來粗略計算人腦的内存容量,我們可以發現人腦中的神經元大約有1000億個,那麼換算下來就是大約77億TB的内存,即大約78848億個G。
這是個什麼概念?電腦的存儲量相比我們的手機要多一些。我們目前使用的手機最大的運行内存就是12G,最大的儲存内存就是1TB。顯然這樣的内存空間已經足夠我們運行很久,也能存儲下很多内容。
手機運行需要内存
但現在我們的大腦内存高達7萬億個G,按照我們現在對大腦的使用程度,很顯然我們的腦子還剩下很大的内存空間。
所以一些人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吐槽自己“腦子不夠用了”,可以算是一種錯誤的表達,隻能說我們低估了大腦的能力,并且現在還沒有能力将所有的内存空間完全為自己所用。
人類的記憶空間超乎自己的想象
人類大腦的發展曆程不過盡管我們有大量的神經元,這也和我們的智慧沒有多大關系,畢竟根據研究,我們的大腦容量正在縮小,而神經元的數量或許也在随之減少。科學家認為根據目前人腦的發展來看,大腦容量減少并不會降低人的智力。
美國科學家對過去1000萬年間人類頭部的演化過程展開研究,他們利用985塊人類頭骨化石和骨骼标本進行數據分析。
我們人類的神經元
研究結果表明,人類的大腦容量在大約200萬年前開始迅速增大,從之前的大約450毫升,增長到了大約1800毫升,幾乎翻了兩番,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最大就可以達到1750毫升。
關于這一時期人類大腦容量開始增長的原因,科學家們認為與人類的飲食習慣有關。在2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開始食肉,并且人腦也在逐漸地得到利用。
人類的祖先在捕食獵物
研究發現,人類在使用大腦的時候,腦細胞的代謝速度會加快,與此同時腦血液量也會得到顯著的增加。也就是說,當我們對大腦的使用越來越多時,大腦的發育也會變得更加完善。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耗費掉大量的能量,而此時肉食就可以恰好就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來促進人腦的發展,于是人腦的容量就逐漸變大了。
肉食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來促進人腦的發展
但是在大約3000年前,人類的大腦容量開始下降,直到縮小至我們目前的大腦容量,大約1500毫升。
對于容量減少的原因,科學家們沒有得出準确的答案。不過科學家為尋找答案也進行了一些研究,其中一個關于螞蟻的實驗,或許能夠為我們找到有關人腦容量縮小的原因。
螞蟻是社會性動物
螞蟻是一種社會性動物,盡管螞蟻的社會和人類的社會有很大的區别,但是在群體規模、集體治理、分工勞動和生産食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根據這些相似性,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螞蟻的社會性對大腦進化的影響,從而找到影響人腦容量縮小的潛在因素。
原始人社會
科學家對螞蟻大腦的大小、結構和能量使用,建構出計算模型和模式,發現它們的大腦體積的大小,會根據群體水平的認知和分工發生變化。
由此推測出,在信息高度共享的社會與高效分工下,為了使大腦節省更多的代謝成本,就會縮小大腦的容量。所以人腦容量的減少,或許就受到集體智慧的影響。
螞蟻的分工合作
在3000多年前,人類進入高度共享知識的社會,随着群體規模的增加,根據群體決策産生的适應性群體反應,就超過了個體決策的認知準确性和速度。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在古代社會,皇帝為了有效管理國家,就會要求下臣積極建言獻策,來找到更加适合管理國家的方式。這些群體決策達到的效果,往往會比一個皇帝武斷的決策更為有效。
曆史上以納谏而聞名的唐太宗
于是在這樣的發展之下,人們對集體智慧的依賴程度也就越高了,尤其是在互聯網發展下的今天,即便我們很多隻是并沒有儲備在我們的大腦中,我們還是可以通過搜索引擎來獲得相應的信息。
互聯網讓世界變小
很多人會認為,目前人類擁有的大腦容量已經沒有祖先的多了,是不是意味着我們的智力也會随之下降呢?這個我們在前面也提到了,人腦的智力與神經元數量的多少無關,而科學家也向我們解釋,腦容量越多并不代表智力發展越好。
因為影響我們智力的還有腦回溝褶皺,大腦面積會随着褶皺的加深而增大,進而腦細胞量也會随之增加。而且随着我們現在的飲食習慣、居住環境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大腦的發育。
人類腦容量的變化
而随着這些條件不斷地完善,還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大腦的發育,智力也會随之得到發展。
雖然大腦容量的縮小不會直接影響智力,但是我們在互聯網發展的情況下,也會出現過度依賴計算機設備和互聯網的情況,這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會對大腦的記憶能力造成影響,比如導緻記憶力衰退。
記憶力衰退
因此在現代社會,我們更應該警惕的是互聯網發展帶來的“數字健忘症”。當然集體智慧也僅是影響大腦容量縮小的一個潛在因素,科學家為得到準确的答案還在不斷地探索中,并且也提出了很多相關的假設。
人類還沒有充分使用大腦我們通過前面的描述,可以得知我們目前對大腦的使用并沒有發揮到極緻。此前也有一些謠言說目前我們對大腦的開發隻有10%,但實際上并不止。
開發大腦
我們利用大腦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認知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注意力、記憶力、執行能力、語言系統以及視覺感知和視覺空間。
很顯然這些功能與社會發展的進程是相互的,并且人腦目前運行的能力并不比計算機簡單,反而更加複雜,我們利用大腦處理的信息遠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多。
人類的大腦也非常複雜
在互聯網的發展下,人腦的能力也得到了更大的發揮,并且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不過要使人腦得到完全的使用,或許我們還需要經過漫長的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