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婦科學科帶頭人萬小平教授及其團隊對一例先天性無陰道患者(俗稱“石女”)成功實施達芬奇機器人乙狀結腸代陰道手術。人工智能的助力,讓陰道成形手術進入新一代微創手術領域。
30歲的小雲從小就知道,自己和别的女生不一樣。13歲還沒有來月經的她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先天性子宮發育畸形。20歲時,她再次前往當地醫院檢查,超聲提示“始基子宮”(生殖系統先天發育不良所緻,這種子宮極小,多無宮腔,合并無陰道、無月經)。一開始,小雲覺得自己除了沒有生理期,與其他女孩并無太多區别。但随着年齡增長,她越來越發現,這一隐疾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成為深埋在她心底難以啟齒的痛。
今年9月,在母親的陪伴下,小雲來到一婦嬰就診,門診以“MRKH綜合征”(先天性子宮和陰道缺失)收治入院。萬小平團隊經過讨論,決定采用達芬奇機器人進行乙狀結腸代陰道手術,并精心為她設計了手術方案。
據悉,先天性無陰道患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1/5000至1/4000,但我國人口基數大,總體發病人數并不少。她們不僅要承受身體深處隐秘的缺失,還要承受更多來自心理層面的痛苦,而通過手術能讓她們過上正常的性生活,可以大大改善生理與心理的雙重焦慮。萬小平表示,之所以選擇乙狀結腸代陰道,是因為其滿足幾乎所有陰道成形的理想條件,而且具有分泌和潤滑功能,這是其它陰道成形方法不能比拟的。
9月20日上午8時,手術正式開始,萬小平帶領團隊首先進行人工造穴。随後,達芬奇機器人登場,它伸出三條“手臂”,通過幾個小孔探入小雲的盆腔,三維成像系統立即将其盆腔内情況放大數十倍呈現在手術台邊的屏幕上。坐在操作台上的萬小平駕輕就熟地操作起遙控杆,開始遊離腸段,進行吻合術。随後,将遊離腸段置入人工造穴中,并進行縫合。
一番行雲流水的操作與配合,以及達芬奇機器人這一高科技的加持,讓手術順利完成。小雲終于擺脫了纏繞多年的“心魔”,擁有了如正常女性的身體,術後恢複狀況良好。
近20年來,萬小平團隊在腹腔鏡下完成了143例乙狀結腸代陰道手術,更設計了獨特的遊離腸段于腹壁輔助切口外切斷與吻合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無需使用腔内切割閉合器和彎型腔内吻合器而完成手術。他坦言,手術中對乙狀結腸血管識别的困難,是阻礙這種技術推廣的重要原因,“在這一手術中,辨識腸血管和觀察腸血運對于手術的成功至關重要,因而手術複雜程度較高,一般認為它是普通婦科整形手術中最難掌握的手術之一。”
而新一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恰好能解決這一難題。萬小平表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不僅具有腹腔鏡手術的微創特征,而且術中能夠實時顯影,能讓醫生準确評估乙狀結腸及其血管的灌注,克服了手術中截斷腸管和保留支配血管的困難,進一步保證了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萬小平看來,善良是醫療的本質,也是每一位醫者的初心,在一流技術與設備的輔助下,最終要為患者提供“有溫度的治療”。對于“MRKH綜合征”這類患者而言,被确診後,她們往往經曆焦慮、抑郁和自卑,常常會質疑自身的女性身份。而經過手術治療,她們不但生活質量得到了提升,更能恢複自信,從而解決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創傷。“醫學知識的創造是善學,是為了社會、為了患者創造更大的價值而誕生的。”萬小平說。
欄目主編:顧泳
來源:作者:黃楊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