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當年的燕子出窩後上哪兒去住呢

當年的燕子出窩後上哪兒去住呢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2 12:23:29

對中國人來說,“過年”意味着回家、團圓,意味着溫暖與收獲;在“年”這個時間刻度上,也記錄着國家和社會的深刻變遷。喜迎虎年新春之際,我們走進“西電東送”的工程現場、大山深處的鄉村電商,走進“中歐班列”的“年貨大集”、智能制造的未來工廠……這裡有奮鬥、有歡笑,這裡的故事平凡而又溫暖。在這裡,我們觸碰到時代發展的強勁脈動;在這裡,我們感受着美好生活背後的奮進力量。

中國之聲“新春走基層”特别策劃《中國·新春記事》今天播出第一篇——《燕窩灣裡燕歸來》

燕窩灣,這個名字聽起來令人浮想聯翩的地方,曾經卻是大别山腹地落後的“厭人灣”。近年來,通過村企聯建、産業扶貧,位于湖北省羅田縣駱駝坳鎮的這個國家級貧困村發展起了鄉村旅遊和農村電商,人均純收入翻了十倍,越來越多的村民像春天歸來的燕子,回到家鄉加入“鄉村振興”的行列。

當年的燕子出窩後上哪兒去住呢(新春記事燕窩灣飛走的)1

借助互聯網讓更多農産品走出去

燕兒谷直播間: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地方,就是前面的種植基地,我在燕兒谷直播間裡面帶貨的羊肚菌,(是從)這個基地種植出來的。2022年的2月份左右,春節前後,我們這裡面的新鮮羊肚菌就出來了,直播間的朋友們,需要羊肚菌的就找我們來買……

當年的燕子出窩後上哪兒去住呢(新春記事燕窩灣飛走的)2

53歲的羅巧雲是燕窩灣村燕兒谷電商公司的打包員,難得今天不加班,她趕緊在手機上點開村裡助農電商的直播賬号。羅巧雲說:“我也看不懂,直播一次,我就有事做了,什麼鍊接,下什麼單。上鍊接,一下子訂單就被搶光了。”

當年的燕子出窩後上哪兒去住呢(新春記事燕窩灣飛走的)3

堆得像小山一樣的幾千斤大别山小黃姜,經過羅巧雲和姐妹們的精心挑揀打包,即将出現在訂單那頭的餐桌上。

羅巧雲:都要多給一點,人家本來是3斤的,我們給個3斤2兩,路上一天到不了的,中間肯定吹風,減少稱量的分量,所以說多一點,到他的地址,就不會少,剛好那個樣子。

記者:您還挺有經驗的。

羅巧雲:當然,這是農民的活,沒經驗還得了。

快過年了,不少和羅巧雲一起打包的大姐們不約而同地穿上了紅棉襖,大家說說笑笑勁頭十足。不到兩個小時,等待快遞寄出的包裝盒就摞滿了牆頭。這兩天,燕兒谷助農電商直播平台的銷量不錯,每天從打包點發出的老區特産能達到上萬單,加班加點的打包隊員們每天都能拿到100多塊工錢。

記者:您這幾天打包都有哪些東西?除了生姜之外。

羅巧雲:還有紅苕。

記者:紅薯?

羅巧雲:我們叫紅苕,還有糍粑、粉絲、土雞蛋等很多農産品。肯定是過年呗,家裡面的年貨都要準備齊全,過年就感覺很輕松。我希望(訂單)越多越好,我就不用出門打工了,在家也可以賺錢。

當年的燕子出窩後上哪兒去住呢(新春記事燕窩灣飛走的)4

返鄉新農人深耕鄉村振興新土壤

為了賺錢,羅巧雲下過福建、跑過新疆,靠打臨工扛起一家老小的生活。“兩山夾一溝,十種九難收”,燕窩灣村裡像她這樣的不在少數。

十年前,丈夫在外施工時摔傷,自己又患上了糖尿病,無奈之下,羅巧雲收拾行李又回到了村裡。

羅巧雲介紹:“田地也不多,隻夠吃,沒得富餘糧食賣。還是擔心,沒有固定的收入。那個時候,特别困難,真是吃了上頓,不知道下頓哪裡來。”

燕窩灣村第一書記徐志新比羅巧雲早一年回鄉創業,他最愁的,是沒人。徐志新說:“常住人口1368人,在家裡留守的不到400人,基本上都是老人、婦女、孩子和病人,連種樹都找不到青壯年勞動力。”

徐志新發動村民以各種形式就業、入股,成立了湖北省第一個“村企聯建”的市場主體。

“我們是做農業的,是新農業,‘農旅文養教’融合發展的田園綜合體。因為我們有新農人,現在大學生都回來了,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都有。”徐志新說。

從豬圈廁所雜亂無章到山水田林錯落有緻,家鄉一年年的新變化仿佛是歸家的召喚。原本在武漢讀書工作的黃晶選擇了回家,31歲的她在2021年換屆選舉中當選燕窩灣村新任村支書。

當年的燕子出窩後上哪兒去住呢(新春記事燕窩灣飛走的)5

黃晶介紹:“我這回來兩個月,瘦了三、四斤,本來也挺瘦的,我現在90斤不到。回家了,在自己家裡吃不上飯,吃不飽飯,覺得其實挺好笑的。從早到晚我有幹不完的事兒,晚上還要回家自己再整理一下思路,寫一些筆記,再學習新的政策、不了解的東西。”

摘掉貧困帽 燕窩灣築新巢換新貌

2020年,燕窩灣村成為湖北快遞進村的第一站,農産品進城的物流成本下降了30%以上。去年,村裡建起了5G基站,電商直播基地也在距離羅巧雲家不到五公裡的地方落成。像黃晶、羅巧雲這樣返鄉創業、就業的村民越來越多,村裡常年在家的人口翻了一番多。他們就像歸來的燕子,叽叽喳喳地在家門口築起新巢,開啟新的生活。

記者:這個榮譽證書是什麼呢?

羅巧雲:脫貧的,留個紀念。

當年的燕子出窩後上哪兒去住呢(新春記事燕窩灣飛走的)6

2016年,燕窩灣村脫貧摘帽,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羅巧雲也脫了貧。在家電一應俱全的兩層小樓裡,她把“脫貧示範戶”的獎狀挂在了客廳最醒目的位置。回鄉整整十年,通過土地租金和村裡的務工收入,羅巧雲的“新年”越來越好過了。

羅巧雲說:“今年做也做了、玩就玩了,賺了2萬多塊錢,在村裡葡萄園裡面,再加上電商。剛開始,每年過年,别想吃一點好的。現在過年我不愁,自己勤快點,多做一點,我也有錢了。今年過年,肉都買了,魚都買了。等我不幹活的時候,我再去準備,還要準備兩個小孩子的衣服,我一個做奶奶的,不買一點,怎麼行?”

當年的燕子出窩後上哪兒去住呢(新春記事燕窩灣飛走的)7

夜深了,燕窩灣村也漸漸安靜下來,星星點點的燈火中,孩子們的笑聲不時飄出山坳。

忙過這一陣子,羅巧雲說,得趁着難得的幾天假期趕緊收拾家裡,熱熱鬧鬧地迎接紅紅火火的新年。

我的新年願望

羅巧雲孫女:我的新年願望就是有新衣服穿,陪小朋友一起玩。

羅巧雲:新年願望,過好年就可以。明年,新的一年,從頭再來。

瞿勝蘭:我就希望兩個孩子身體健康,我家裡老媽媽不要出什麼故障。像我們這些人都有事做了,有事做了就富裕了。

監制丨高岩

策劃丨任捷

審稿丨謝磊

記者丨淩姝

新媒體編輯丨李瑞

來源: 央視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