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出生于兩宋之交,成長在偏安的南宋,國家的不幸、家庭的流離,給他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1153年,陸遊28歲進臨安參試,取為第一,秦桧怒其超過己孫。次年,陸遊參加禮部考試,秦桧指示不得錄取。直至5年後秦桧病逝,陸遊始入仕途,因積極主戰遭貶。
1171年,朝廷駐軍南鄭,46歲的陸遊任軍幕,草拟驅逐金人、收複中原的戰略計劃《平戎策》。期間,常到前線據點和戰略要塞定軍山、大散關一帶巡邏。
十月,朝廷否決《平戎策》,北伐計劃擱置,陸遊無比郁悶。這次的軍旅生活,是陸遊唯一親臨抗金前線,雖隻有八個月,卻終生難忘。
1186年,陸遊61歲,被黜罷官已六年,在故鄉蟄居。想到山河破碎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于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郁憤之情噴薄而出。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鬓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遊67歲時,愛國情懷絲毫未減,但收複中原的願望,已不可能實現。情之所積,他在夢中猶金戈鐵馬馳騁中原。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1206年,朝廷出兵北伐,陸遊欣喜若狂。但因用人失察,部将叛變,次年北伐徹底失敗。陸遊悲痛萬分,後憂憤成疾,病情日重,卧床不起。三年後陸遊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
臨終之際,陸遊留下絕筆《示兒》作為遺囑: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的詞《蔔算子 詠梅》,以梅的凄苦洩胸中抑郁,感歎人生的失意坎坷;贊梅的精神表達以無悔的信念以及對自己情操及高潔人格的自許。
驿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陸遊年譜》記載:孫子陸元廷(聞宋軍兵敗崖山憂憤而死),曾孫陸傳義(崖山兵敗後絕食而亡),玄孫陸天骐(在崖山戰鬥中不屈于元,投海自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