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安吉白茶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嗎
浙江安吉:首次就地理标志證明
商标保護支持起訴召開公開聽證會
“安吉白茶”是浙江省首個獲得地理标志證明商标、地理标志産品保護以及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的茶葉品牌,具有極高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早在2001年,“安吉白茶”就獲得了國家工商總局的地理标志證明商标。
假冒“安吉白茶”包裝并進行網上銷售,是否侵害了公共利益?4月22日,浙江省安吉縣檢察院首次舉行“安吉白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公益保護案公開聽證會,并全程公開直播。
知假賣假令安吉白茶聲譽受損
福建省某縣的王某在某網購平台上經營着一家網店,該網店主要經營花茶、白茶等農産品。近年來,随着安吉白茶銷量的提升,到店詢問的客戶越來越多。
“這可是個好商機,如果多定制一些‘安吉白茶’包裝袋,準能賣大錢。”王某通過某網購平台從安徽某地購買了大量未經授權的印有“安吉白茶”字樣的假包裝袋。後來,王某進一步了解到安吉白茶價格并不便宜,于是萌生了新的想法,“幹脆就用假包裝賣假茶葉,利潤更大。”
2018年至2021年6月期間,王某陸續從福建省某縣購買當地綠茶2400餘斤,灌裝到“安吉白茶”包裝袋内,在網購平台上打着“安吉白茶”的廣告進行銷售。截至案發,王某的網店累計銷售24萬餘元,非法獲利5萬餘元。
此後,王某網店内售賣的“安吉白茶”不斷收到客戶差評,嚴重貶損了“安吉白茶”的品牌聲譽。“王某的行為侵害了‘安吉白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的知識産權,嚴重破壞了‘安吉白茶’的市場聲譽,我們要起訴他賠償損失。”今年2月,安吉縣農業農村局茶葉站的工作人員向該縣檢察院介紹了有關情況,并提出希望檢察機關支持起訴的請求。
多方取證完善證據鍊條
收到支持起訴申請書後,安吉縣檢察院立即召開案件分析會,成立辦案組予以調查取證。王某的行為已被刑事立案調查,且移送審查起訴,但刑事證據雖能證實王某的侵權行為,卻不能反映“安吉白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的注冊情況、銷售情況、消費者知情情況等。
為此,該院檢察官前往農業農村局茶葉站、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産權科等部門多方取證,并向安吉白茶協會、知名茶企、種茶大戶等了解情況。該院調取到商标注冊情況、授權名單、《“安吉白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使用管理規則》等證據,并了解到“安吉白茶”品牌效益巨大,但侵犯商标知識産權的問題時有發生的現狀。
調查期間,正值“安吉白茶”采摘節,茶葉交易如火如荼。為了解市場情況,檢察官們兵分兩路,前往安吉白茶城和青葉交易市場,取證的同時開展普法宣傳工作。
“檢察機關連續幾年深入一線開展工作,真的展現了檢察擔當。”現場,一名偶遇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說。“各單位相向而行,才能把普法和保護越做越好,讓茶農茶企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嘛。”該院第五檢察部主任馬蘭回應道。
随後,檢察官又對網店銷售記錄進行電子勘驗,電話詢問部分消費者,固定了銷售記錄、證人證言等證據,進一步完善了證據鍊條。“原來我買的不是安吉白茶,怪不得口感差了很多。”電話那頭的一名消費者說道,“以後我一定認準‘安吉白茶’的地理商标,從我做起,讓假茶葉沒有市場。”
直播公開聽證擴大宣傳效果
“此類案件多發也表明,光打擊是不夠的,還需要不斷提高群衆的知識産權保護意識,才能減少這類商标侵權案件的發生。”馬蘭表示,為進一步提升群衆商标保護意識,更精準地辦理此類案件,該院決定在該縣溪龍鄉黃杜村萬畝茶山舉行公開聽證會,并全程直播,聽聽來自專家、學者和當地茶企、茶農的聲音。
“安吉白茶相關侵權行為如果得不到遏制,地方經濟的公共利益就會遭受侵害,檢察機關有必要介入”“地理标志帶有地區公益性,檢察機關有權、有必要介入支持起訴”……聽證會上,聽證員圍繞侵權人侵害法益領域、侵權行為是否涉及公共利益以及拟支持起訴請求合理性等聽證事項進行提問和讨論,并發表專業性評議意見。
“檢察機關通過直播聽證的方式讓更多老百姓關注‘安吉白茶’知識産權保護,意義重大。”安吉縣白茶協會會長、政協委員許萬富說。
安吉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楊旭表示,該院将根據已經查明的案件事實和證據,結合聽證評議意見,依法對案件作出進一步處理。
保護地理标志産品
為什麼選擇支持起訴方式
根據《地理标志産品保護規定》(2005年)第2條第1款、《農産品地理标志管理辦法》(2019年修訂)第2條規定,地理标志本身蘊含着所涉地域特有的自然生态環境和曆史人文因素,應屬于所涉地區的公共資源,帶有地區公益性,國家為了加強地理标志的管理,将其納入知識産權體系。
地理标志産品往往是當地的特色品牌,對當地的區域經濟發展有着重要作用,故此類案件行為人的行為不僅損害了該商标的品牌形象,侵犯了商标權利人的權利,也侵犯了該産業鍊從業人員的權益,同時對地方政府保護和發展特色品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行政秩序造成破壞,也對秩序背後的預期發展利益造成影響。此外,行為人假冒地理标志産品、以次充好的行為也侵害不特定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以及同行業不特定的其他正常經營者的權益,擾亂了公平的市場競争秩序。
綜上,檢察機關認為這種假冒地理标志産品的行為侵害了公共利益。以知識産權方式對其進行保護,這一保護方式并沒有使地理标志的公共資源屬性喪失,反而因知識産權的專屬性,使其公共資源的色彩更為突出。
檢察機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介入支持起訴符合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辦案規則》要求,而且能夠有效擴大案件的社會影響力,提高潛在侵權人對違法成本的認識,提升廣大從業人員對地理标志産品産業的信心。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範躍紅 彭高翔 丁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