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電動汽車的保有量越來越大,它獨有的駕駛體驗也變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今天我就來聊聊飽受争議的單踏闆模式。
什麼是單踏闆模式?所謂的“單踏闆模式”就是隻需通過一個踏闆就可以控制車輛。要知道在自動變速箱發明之前,汽車的踏闆數量有三個之多,分别控制離合器、刹車和油門,司機開車時需要兩隻腳配合才行。後來自動變速箱發明了,離合器踏闆就消失了,開車隻需要一隻右腳即可,以至于左腿不便的殘障人士都可以開車。再後來電動汽車得到大力發展,“單踏闆模式”應運而生,踩下踏闆就是加速,松開踏闆就是制動,乍一看這個設計沒毛病,它的确最大程度地簡化了腳部動作。
然而現實中大部分使用過單踏闆模式的司機都覺得這個東西根本不好用,很多電動汽車的失控事件也和單踏闆有關。很多人會把不好用的原因歸結為不習慣,我覺得這種解釋過于單薄,這根本就不是一個習慣問題,而是一個方向性錯誤,下面是我的理由。
雖然名字叫做單踏闆,但實際上這些車并不是真的隻留了一個加速踏闆,而是還保留了一個獨立的刹車踏闆,為什麼要保留呢?因為當駕駛員松開加速踏闆時,制動力主要來自于電機的反向電流,這個制動力是有限的,隻能滿足日常駕駛,但當需要緊急制動時,還是要借助傳統的刹車盤和刹車片。問題來了,日常駕駛中絕大多數時間司機都在使用單踏闆開車,久而久之他的肌肉記憶就會被不自覺地被篡改成“擡起踏闆等于刹車”,而“踩下踏闆等于刹車”的這個設定則被抹去,所以當前方遇到緊急情況時,精神處于高度緊張的司機往往隻會擡起右腳,而忘記去踩刹車踏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當下一秒司機發現車速沒有降下來,想起應該踩刹車時,他的肌肉記憶又鬼使神差地讓他踩下了加速踏闆,後果不堪設想。
想要解決肌肉記憶的問題,就隻能把獨立的刹車踏闆取消掉,并且把加速踏闆設定成完全擡起就輸出足以提供緊急制動的制動力。這個方案理論上可行,但實際更危險,因為它會不可避免地帶來刹車系統的高度電子化。要知道為了确保可靠性,傳統的刹車系統都是以機械結構為主,電子化程度很低,哪怕是世界頂級的豪車也不例外。但如果要實現擡起踏闆即等于最大制動力,就必須加入複雜的電路和電動泵才能實現,這無異于是把刹車的權力徹底委托給電腦,那麼黑客坐在家裡敲敲鍵盤就可以制造地球另一端的交通事故,就不再是小說裡情節了。
退一萬步,假設電子科技已經和機械結構一樣可靠了,單踏闆是不是就沒問題了呢?不,過得了科技這一關,但過不了人體工程學這一關。人的踝關節活動範圍是有限的,以腳後跟為支點腳底闆向下彎曲的範圍隻有45度,即便不考慮腳面彎曲45度很累的問題,車輛從地闆油到地闆刹中間的所有運動狀态也隻能安排在這小小的45度範圍内,那麼結果就是這個踏闆會變得異常靈敏,讓你感受什麼叫做真正的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除非你是一個肌肉控制大師,否則根本就開不了。
讓我們再退一萬步,假設未來的司機個個都是肌肉控制大師,可以精準微操踏闆,那麼單踏闆模式是不是就可以了呢?還是不行,因為它和另一大趨勢自動駕駛存在邏輯上的矛盾。傳統刹車的觸發邏輯是給車輛一個正向指令——即踩下踏闆,單踏闆刹車的觸發邏輯則是給出一個逆向指令——即松開踏闆,而自動駕駛的觸發邏輯也是給出逆向指令——松開踏闆,于是無法解決的邏輯悖論出現了,當我們需要用刹車去中斷自動駕駛時,卻無法用一個逆向指令去結束另一個逆向指令,因為自動駕駛時我們本來就沒有踩踏闆,那怎麼再讓車輛知道我們要刹車呢?傳統刹車就沒有這樣的困擾,隻要踩下刹車踏闆就可以結束了。
由此可見,單踏闆模式有太多硬傷,我強烈呼籲買了電動汽車的朋友不要輕易使用,另外我也呼籲新能源車企不要再用單踏闆作為車型宣傳的噱頭。當然,如果你能想出一個絕妙的方案,解決我上述提出的四個問題,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