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夫,我們今天出院了,這束花送給你,感謝醫護人員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照顧着我的孩子!”小涵媽媽手捧着親手編織的一束北京冬奧會同款絨線花送到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醫師林瑤的手中。
“呀,這捧花可太珍貴了,兩朵紅色玫瑰太逼真,太漂亮啦!我要好好收藏,感謝您的認可。回家以後要督促小涵好好做鍛煉,咱們一周後在網絡門診見。”
每年首都兒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收治百餘例來自全國各地的直立不耐受、血管迷走性暈厥、心源性暈厥等各種暈厥的患兒。小涵就是其中一位,她個子高高,身材纖瘦,長相清秀,是個有些腼腆但也很愛笑的大姑娘。小涵母女樂觀禮貌,每日轉房無論是哪位醫生,小涵媽媽每次都會站起來微笑着回答問題。
對于暈厥病人,我們已經有非常成熟的診療流程,石琳主任每日轉病房都會關注孩子們的病情,給出核心的指導意見。護士們巡視時的囑咐也面面俱到,“做運動試驗前一定要吃飽飯,做直立傾斜試驗前一定不要吃東西喝東西……”。住院醫師葛瑾把孩子需要做的各項檢查都列好日程,什麼時間在哪裡做什麼都寫得清清楚楚交給家長。檢查結果出來後,主治醫師張宏偉都會及時和家長溝通,異常指标代表的是什麼,後續還有什麼計劃,“不用緊張,這種情況也很常見,咱們再做一項檢查排除一下”。暈厥的孩子往往情緒容易緊張,小涵每次做心電圖就會心率快,因此,副主任醫師林瑤每天都會和孩子聊兩句,“聽說你做心電圖又緊張啦,又不疼又不癢,還能有忘記寫作業挨老師批評可怕嗎?”小涵總會腼腆的笑笑。這種日常交流拉近了我們醫患的距離。
有一天下午,我發現小涵床頭櫃上擺放着三支漂亮的絨線花,“這不是冬奧會的冠軍捧花嗎,是您織的嗎?”“是的,我就是看到那個自學的。”小涵媽媽笑着說。孩子雖然生病住院,但得到了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家長心裡非常踏實,看護之餘,每天都會織出新的絨線花,成了病房的一道美景,令人賞心悅目。而小涵在住院期間也沒有再發生暈倒的情況,出院時,葛瑾醫生詳細示範了回家後需要做的功能鍛煉,并鼓勵小涵按照方案訓練,很快就會痊愈。
“我們日常管理病人不是給家長一堆檢查單子讓孩子去做,檢查回來開點藥就行了,像暈厥、高血壓這些慢病的孩子,要告訴他們為什麼做這些檢查、怎麼做、查出問題怎麼辦。比如暈厥的孩子,自主功能鍛煉怎麼做,醫生要親自示範,高血壓的孩子控制熱卡要具體到每頓飯吃什麼吃多少、運動量每周幾次、每次幾分鐘、達到什麼心率,都要清清楚楚地告訴家長。同時我們要多關心、鼓勵他們,如果遵醫囑做得好就要多誇獎,孩子就會有繼續配合治療的動力。我們要經常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自己的孩子病了,我們會怎麼做,那對待病人也要這樣。”這是石琳主任每天轉病房最常說的話。正是在這樣“關懷的醫療”理念下,心血管内科的慢病管理充滿人性化,孩子們恢複健康後,全家人都很開心,發自内心的感謝醫護人員,一面面錦旗、一個個表揚電話,還有那鮮豔的絨線花就是科室慢病管理成果的最好體現。
作為全國知名的兒童暈厥中心,心血管内科兒童暈厥方面的診療經驗和研究成果豐碩,參與了全國暈厥指南的制定,并發表在頂級國際期刊上。技術上的規範化和管理上的人性化,讓心血管内科的慢病管理像這鮮豔的絨線花一樣永開不敗,将首兒所“有溫度的醫院、有關懷的醫療、有情懷的醫生”理念發揚光大。
文、攝 | 林瑤
編輯 | 宣傳中心
首都兒科研究所
新聞号
首都兒科研究所
科普号
首都兒科研究所
附屬兒童醫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