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内容:大病初愈總要熬上那麼一鍋魚湯,不但滋味鮮美,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武警總醫院營養科主任呂利提醒,對應不同病症吃不同的魚,往往進補效果更好。
皮膚不好的人應該多吃一些帶魚,帶魚中維生素含量較多,還能幫助緩解消化不良和脾胃虛寒,皮膚幹燥者尤為适宜。常吃帶魚還可滋潤肌膚,保持皮膚的潤澤與彈性。此外,帶魚對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輔助食療作用。
我們平時在家中最常吃的草魚有平肝、祛風、活痹等功效,是溫中補虛的養生食品,為淡水魚中的上品。對于患有風濕、頭痛等疾病的人,吃點草魚能起到更好的暖胃、去痛作用。如果是病後恢複食用,最好熬魚頭湯或者蒸魚頭吃,這樣可以把食療效用發揮到最大。
而鲫魚和鯉魚比較适合産婦食用,尤其是鲫魚湯,不但清熱解毒,還有助于增加産婦的奶水。但對于肝腎功能較差的人,最好在病後少吃草魚、鲫魚和鯉魚,避免攝入過多蛋白質,增加肝腎負擔。
平時很不起眼的泥鳅,其實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它能暖中益氣、利尿解毒,可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病後盜汗等症。用泥鳅炖豆腐,不但口味鮮美,而且也是營養的最佳搭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