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李婷婷 龍文泱 通訊員 劉恩丞
“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參透我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尋常人無以自拔的苦難。”貝多芬曾在緻友人的信件中這樣說。
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将自己的全部生命獻給了藝術。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紀念他,演繹着他的音樂。
12月16日晚,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一場2020年湖南樂迷不可錯過的現場音樂會,将在長沙音樂廳奏響。
四曲湖南首演,夢幻陣容現場見證曆史
首演是音樂神聖的儀式,一首作品從作曲家的靈感裡獨立出來,以演奏者為媒介,進入他人的精神世界,獲得全新的觀照、解讀與融合。首演還是創造曆史的壯舉,對于長沙的樂迷而言,他們将現場見證、甚至親自參與到曆史的創造中去。
此次演出的六首曲目中,《愛的回答》《合唱幻想曲》《“命名日”節慶序曲》和《第十交響曲》等四首為湖南首演。這些偉大作品的妙音,将首次在湖南的土地上奏響。
著名旅美指揮家蘇文星返鄉,領銜8家3團;八大獨奏獨唱家、“兩南”音院合唱團群英荟萃,打造此次演出的夢幻陣容。現場共250人參與演出,共同緻敬樂聖250年誕辰。
選曲别出心裁,考證貝九“歡樂頌”前世今生
《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最後一部完成的交響曲,代表着音樂殿堂的巅峰和交響樂創作領域的最高成就,第四樂章“歡樂頌”的旋律早已在世界深入人心。
此次音樂會的選曲也别有一番用意。1794年,貝多芬在藝術歌曲《愛的回答》中寫出了一段溫柔的旋律;1808年,貝多芬完成《合唱幻想曲》,後段合唱沿用了《愛的回答》的旋律,因與“歡樂頌”主題神似,這部作品被稱為“小貝九”;1814年,貝多芬完成《“命名日”節慶序曲》,尾奏中出現 “歡樂頌”旋律,這是該樂思作為雛形的最後一次出現;1823年底,《第九交響曲》問世……
此次音樂會的首演曲目,旨在帶領聽衆共同考證“貝九”前世今生,探尋“歡樂頌”演變的脈絡和心路曆程。
兩首重磅佳作,傾聽樂聖藝術與生命的交融
除此之外,另兩首曲目《F大調第二小提琴浪漫曲》和《第八交響曲》亦是重磅佳作。
貝多芬共創作了兩首浪漫曲,完成時間均在18-19世紀之交。這是貝多芬事業的關鍵期,加上耳疾加重,為他的前途籠罩上了深深的陰霾。貝多芬為此曲寫了一條甜美的、法國歌劇風格的主題旋律《F大調第二小提琴浪漫曲》,帶有婉轉的裝飾音。長笛在希望中釋放了一絲不安的情緒,在随後兩個插部中,希望和不安的矛盾圍繞主題的節奏變形不斷發展,最後回歸安甯和樂觀的心緒。
《第八交響曲》寫于貝多芬1812年在波西米亞溫泉小鎮度假期間。那時貝多芬的生活已相當困窘,并與親朋好友發生了諸多争執。但這部作品僅用了4個月完成,并呈現出歡快自在的情緒,“更加奇特,更表現出作者的特點,交融着悲劇與滑稽,力士般的剛強和孩子般的任性。”這部特殊的作品,是對過去的追憶、評價和自省,是在“理性”與“成熟”之後,對自我改變的尋求。
[責編:李絮楓]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