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番茄什麼時候施肥最合适

番茄什麼時候施肥最合适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05:00:50
番茄施肥方法,講解施肥量,追肥時機,以及如何區分氮肥過量

番茄什麼時候施肥最合适(番茄施肥方法講解施肥量)1

由于番茄種植時間較長,根據種植類型和栽培方法适量施肥,可提高産量和品質。同樣重要的是要注意,由于天氣和其他原因,氮可能會過量。本文将為大家講解西紅柿的施肥時機、施肥量、如何識别氮元素過量以及如何處理,僅供大家參考。

種植西紅柿可以收獲很長一段時間,生長期栽培時長可達8個月。要想獲得穩定的産量,最重要的是保證肥料供應。在此之前必須解了番茄的基本種植模式和生長需求,才能計劃好施肥的時刻和施用的數量。

基本番茄種植和種植時期

番茄什麼時候施肥最合适(番茄施肥方法講解施肥量)2

在國外番茄種植以室内栽培為主,但也可以通過季節栽培和露天栽培相結合,建立全年供應體系。即使是相同的種植方式,育苗期、生長期和收獲期也會因地區不同而不同。另一方面,所有種植類型從播種到收獲的時間約為 4 至 5 個月。介紹每種種植類型的特點和栽培日曆。

番茄什麼時候施肥最合适(番茄施肥方法講解施肥量)3

資料來源:日本坂田種子有限公司

室内耕作是一種冬季的種植模式,因此必須在收獲季節的前半段之前給房屋供暖。半室内栽培在收獲季節不需要加熱,據說由于果實膨大季節與溫暖季節重疊,因此易于生産。促進生長期是栽培前期進行加熱,但近年來,不僅在室内栽培,而且在水培中也被采用。露地栽培是在霜凍消失後進行幼苗種植,但與室内栽培不同,無法進行精細的溫度控制,因此需要到8月份才完成收獲。

番茄什麼時候施肥最合适(番茄施肥方法講解施肥量)4

施肥時間和數量

番茄栽培的标準施肥量為每1t目标産量氮:磷:鉀=2.7kg:0.7kg:5.1kg。尤其是鉀是西紅柿健康生長的必需成分,如果鉀的供給量适當,可以防止氮的過度吸收。

基礎施肥

番茄什麼時候施肥最合适(番茄施肥方法講解施肥量)5

種植前約15天對整個田地進行基礎施肥,并與土壤充分混合。由于從種植到收獲結束的時間較長,可以通過緩釋肥和緩釋肥配合使用來減輕追肥的負擔。例如,我們将介紹基于日本宮崎縣施肥标準的每種種植類型的基礎施肥量指南。

每畝目标産量和施肥量

造型

目标産量

氮肥

磷肥

鉀肥

室内強制培養

6,000公斤

10公斤

16公斤

6.5公斤

半強迫栽培

4,000公斤

6.5公斤

6.5公斤

6.5公斤

屋控栽培

2,000公斤

13公斤

13.5公斤

13公斤

防雨栽培

5,000公斤

10公斤

16.5公斤

6.5公斤

出處:日本農林水産省“縣内施肥标準等”“日本宮崎縣主要農作物施肥标準” “ 3.蔬菜(第5頁)”

何時追肥

番茄什麼時候施肥最合适(番茄施肥方法講解施肥量)6

番茄早期生長初期照片開始開花結果;HP埼玉縣農作物害蟲寫真集

當植物第一階段的果實大約有乒乓球大小時,就進行第一次追肥。如果根系結實,可以放棄追肥。壟兩側施速效化肥,以每畝施氮2~3kg為指導。第二次開始,在奇數花開放時進行追肥,但追肥量根據葉子的情況調整。如果植株質弱,在第4、6個開花期補充少量肥料是有效的。如果葉子變成黃綠色,說明營養不足,所以要盡早施肥,以免它們停止生長。施液肥時,每10平方米施氮素10克左右,開花時各階段澆水。

如何識别和處理過量的氮

土壤中氮素過多會導緻果實膨大期上下葉卷起、莖部出現褐色蜥蜴斑等生理障礙。如果不加以處理,它會導緻根系生長、植株活力下降和過度生長。

番茄什麼時候施肥最合适(番茄施肥方法講解施肥量)7

如果果實因缺乏陽光,會使果實表面出現褐斑,引起“條腐”,從而導緻品質變差,因此及早采取措施很重要。氮素過量是施肥過多造成的,但施肥效果過大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是土壤有機質含量少。此外,西紅柿的肥力非常強,所以當土壤水分因降雨而突然發生變化時,根系可能會迅速吸收氮。如果下部葉子有斑點,請記住過量的氮可能會抑制鎂的吸收或過量的鉀。如果出現過量的氮,請避免灌溉,讓土壤幹燥以減少氮的吸收。在地表施用有機物或覆蓋物也是有效的,這樣土壤的含水量不會迅速增加或減少。同時追肥時不加氮的情況下,提高鉀的比例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番茄什麼時候施肥最合适(番茄施肥方法講解施肥量)8

在番茄栽培中,為了在整個收獲期都保持穩定的産量,除了基肥外,還需要根據生長條件添加肥料,以免造成肥料過量或不足。為此,重要的是要密切觀察植株的活力,如果有肥料耗盡或氮素過多的迹象,就要仔細調整土壤水分和施肥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