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鐵公雞找牛故事?在川北某個小鎮,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誰家的雞下了一頭牛,這頭牛供了一個大學生上學這個大學生就是我,這個故事的大體情節應是這樣的:母親靠養的一群雞下了半年蛋,到鎮上去賣了;然後買回了一頭牛;這頭牛在我讀大學那年被賣掉了,得來的錢供我讀完了四年大學,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民間傳說鐵公雞找牛故事?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在川北某個小鎮,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誰家的雞下了一頭牛,這頭牛供了一個大學生上學。這個大學生就是我,這個故事的大體情節應是這樣的:母親靠養的一群雞下了半年蛋,到鎮上去賣了;然後買回了一頭牛;這頭牛在我讀大學那年被賣掉了,得來的錢供我讀完了四年大學。
這也許是個老掉牙的故事,一點都不傳奇。問題是這頭牛和我們一家用的感情,乃至她後來的結局。
老牛被買來時還是一頭小牛。母親用賣蛋的錢從牛販子手裡買回來的,那時它正被牽往去牛肉加工廠的路上。我們那裡管這種牛叫做水牛,雌性。一身黑黑的皮,兩條彎彎的角,大而黑的眸子閃閃發亮,透出一種友善,長長的一哞,引來四鄰的小孩都上來撫摸她,她也溫順地讓她們摸着。淘氣的弟弟踩住她的牛角,一用力就竄到她背上去了,她一點都不反抗,反而悠閑地在院子裡踱來踱去。
照看這頭小牛的任務自然而然落到我和弟弟的身上。于是在鄉間的清晨或黃昏,鄉親們總看到這樣一幅圖畫:一個小黑子騎在牛背上,定神地讀着他的書,牛悠閑地啃着草,抑或仰起頭靜靜地望着遠方,嘴裡不停地咀嚼着,似乎在回憶某個上古年代發生的故事。
小牛長成大牛的時候,成了全村出名的好牛。耕田犁地一點兒都不偷懶,快拉慢跑,一畝水田别的牛耕上一天也耕不完,她一上午就解決了問題。而且特别的聽話,從來沒有吃過主人的鞭子。這頭牛不僅耕完了我家莊稼地,還經常幫四鄰出了不少的工,為我家換回不少的勞力幫忙(我家隻我母親一人在家種田),以至四鄰總喜歡撫着牛的角說:好牛,是頭好牛。
這頭好牛對我家是有恩的,不僅僅是對于我。那是我上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我和弟弟都回家幫母親插秧,一家人正插得起勁,忽然聽見在遠處割草的妹妹驚叫起來。順眼望支去,隻見一頭發了瘋的牛正朝妹妹割草的地方沖了過去,妹妹的身後可是萬丈懸崖呀!正在我們手足無措的時候,其時母親已吓得坐在了田裡。這時,隻見放養在妹妹不遠處的大牛已不顧一切地沖了過去,瞬間就将瘋牛頂下了坡,代價是她的一隻角斷了半截。
當晚,母親打了四個雞蛋,二兩黃酒給大牛端了過去,說是要給她補補力。從此,老牛成了我們家的一員,弟弟從那時起就再沒有騎過他。
第二年,我就考上了大學,成了我們村子裡的第一個大學生,雖然那個大學不太出名,但畢竟跳出了農門。
家裡的經濟狀況一日不如一日,全靠母親一人在田地裡辛勤勞動累死也無法供我讀完大學。雖然一九九二年讀一年大學的開支也不會超過五百無。一家人處于愁雲籠罩之中。
還是一直幫襯我們一家的二爹最後想出了辦法:賣掉老牛吧!
不!妹妹首先哭了起來。
不!母親也器哭了起來。
我不上大學了。
我也不上學了。弟弟說。
其實這些都是傻話。問題的最後解決還是要賣掉老牛。由二爹做主将牛賣給了鄰村一個莊戶人家。他表示說一定善待老牛,老牛從家裡被牽走的時候,長長地哞了一聲,眼裡湧出了大滴大滴的淚,然後撒開四蹄跟着新主人頭也不回地走了。
大學畢業那年我去看了已經很老的老牛,她依然能夠認識我,伸出粗糙的舌頭舔了一下我的手,然後就靜靜地吃着也的草。這家主人說,是頭好牛,給我家出了不少的力。是啊,這麼好的牛,到誰家都不會偷懶的!
去年夏天,我正在午休,在鄉上中學教書的弟弟打來電話說老牛死了,可能牛肉要被賣掉。我迅速揣上一千元錢,坐班車回了五十裡外的老家。
待我和弟弟趕回老家的時候,牛肉已賣得精光,我掏出一千元錢說:把牛骨和牛皮賣給我吧。
老實巴交的農民看也不看我一眼,拿去吧,誰要你的錢。眼睛裡似乎也醞釀了某種情感:我把她埋了,别人也會把她掏出來賣掉的。
在故鄉的山坡上,多了一座可以說是唯一的關于牛的墳。
四裡八鄉的鄉親,隻要是家中養了牛的,年年歲歲農忙時,總要到老牛的墳上去拜一拜。以保佑他們家牛的安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