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老子等人退場之後,中國大地迎來了最混亂的戰國七雄時代,這一時期中原大地一片混亂,衆人都在角逐周王朝丢失的王權。而恰在此時,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也在快速整合崛起,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匈奴族。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匈奴和漢人本一家,隻不過後來兩兄弟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在雙方拼命瞅準時機發展之際,雙方進行了跨度長達數百年的軍備競賽以及全面戰争。在這一過程中,有過李牧的斬殺匈奴十萬,也有過蒙恬卻匈奴七百餘裡的傳奇,但同時也有劉邦的白登之圍和漢文帝的屈辱和親。
最終,農耕文明終究還是領先一步,強大的匈奴部落最終被打敗,甚至長達數個世紀銷聲匿迹。每每回顧這段坎坷的曆史,人們總會對匈奴部落的消失感慨萬千,但當人們重拾對于匈奴曆史的研究,卻又驚訝的發現,原來這個部落從未消失,并且以我們所熟知的百家姓流傳下來。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史記記載,匈奴部落本為松散聯盟,而且早期曾被燕趙等割據政權壓制,同時在草原上也有兩大強敵對其克制。但一切的曆史都迎來了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就是漢高祖的一生之敵,冒頓單于。
此人以卓越的政治軍事能力,快速的整合了匈奴,并且發動了對于漢朝的毀滅打擊。正是從此刻開始,匈奴正式走上了與中原政權分庭抗禮的道路。這段曆史持續了數代人的時間,曆史也一度稱之為三個階段的漢匈戰争。
不過結果我們都清楚,在漢武帝的雷霆一擊之下,在漢宣帝的瘋狂壓制之下,匈奴最終在漢元帝時期徹底低頭,以王昭君出塞事件畫上了一個比較圓滿的句号。
在此後的曆史記載中,匈奴基本上就沒有再成為一個獨立的政權存在,好不容易登場時,也隻是在曆史最差勁的王朝,西晉,崩潰之時昙花一現。這就是曆史上劉淵所建立的劉漢政權,并且破天荒的滅掉了西晉政權。
但可惜,匈奴的命運就此為止,五胡十六國大時代之下,連前秦那樣的龐然大物都灰飛煙滅,匈奴政權也隻能土崩瓦解,最終一切并入到了隋文帝的大帝國之中。
至于後來的曆史,匈奴不僅再沒有存在過政權,甚至連匈奴這個民族都消失了。從當年中原政權最大的對手,到後來的銷聲匿迹,這一切實在是讓人感慨不已,很多學者對此難以釋懷,并且展開了對于匈奴民族的追索行動。那麼問題來了,當年強大的匈奴民族真的就這麼消失在曆史長河中嗎?
事實上,任何一個曾經輝煌過的部落,即使走向了毀滅,但也一定會留下蛛絲馬迹,包括匈奴部落。時間來到近現代,人們通過考古發現了統萬城,這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發現的最正統的匈奴都城遺址。
在這些遺址之上,學者們看着遍地紗漫牆頭,再一次感受到了在北方馳騁的10個世紀之久的匈奴的威名,同時也似乎冥冥之中感受到了這個部落的去向。
通過考古發現,統萬城的建造者是一個叫赫連勃勃的人,此人是胡夏的開國皇帝,同時也是匈奴左賢王和桓文皇後苻氏的兒子。這是何概念?這意味着曾經的匈奴部落很有可能不是憑空消失了,而是走向了民族融合,而統萬城的存在,似乎就告訴我們,匈奴人的融合方向是鮮卑人和氐族抱團。
而結合當時的文獻考究,赫連勃勃所在的鐵弗匈奴部落,其血緣考究大部分就是匈奴與先輩人通婚的後代。
僅僅從這一段曆史,再加上當時的文獻數據,學者大體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當時至少有大概50~60萬匈奴人直接融入了鮮卑族部落,所以匈奴從來都沒有消失,隻是以另一個政權的方式存在。
而若我們結合另一段曆史細節可發現,鮮卑政權曾經進行過瘋狂的漢化改革,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孝文帝遷都漢化。在這場大運動中,皇帝以強制的手段逼迫所有族人改為漢姓,否則剝奪官職。
于是,鮮卑的皇族成員改為元姓,而已經融入鮮卑部落的匈奴貴族則成為了王姓。照此發展來看,如今的百家姓氏之中,王姓并不隻是代表當年王與馬共天下的王姓大家族,同時也是許多漢化匈奴人的姓氏,指不定如今有很多姓王的人,也有匈奴的血脈。
當然,關于匈奴人的去向,曆史可不僅僅隻有一個遺迹的導向。根據史記以及後漢書的記載,匈奴其實在三次大戰期間就已經在陸陸續續的實行漢化,而他們的姓氏也逐漸變成了我們所耳熟能詳的百家姓。
例如,在漢武帝時期,漢匈戰争上處于僵持階段,但恐怖的霍去病橫空出世,一舉抓住了匈奴人王子休屠王太子金日磾。此人非常幸運,在駕車的時候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并且因為對于漢王朝的忠誠以及自身的才能,成功的成為武帝的托孤大臣。
在公元前86年,這位另類的匈奴太子去世,此後得到了大将軍霍光的高度表彰,被漢帝冊封為敬侯。由于此人的才華很貢獻,再加上漢朝對外的宣傳需求,這一次匈奴族很快發展壯大,甚至一度成為西漢和東漢時期的炫赫大族。因此,百家姓中的金姓後人,不少也擁有着匈奴血脈。
另外,除金日磾這種勝負未分之際的另類之外,在東漢漢元帝時期,呼韓邪單于直接以皇帝的身份拜見漢元帝上表徹底臣服,這種罕見的行為,則直接推動的匈奴大規模漢化。而且加之王昭君的配合,大量匈奴王族以劉姓為尊,自稱漢家女婿,且此影響一直到五胡十六國南匈奴領袖劉淵造反西晉。
而且,因為這一時期劉漢政權建國,匈奴人大批改為劉姓,因此百家姓中的劉姓後人也有可能存在匈奴血脈,而且比例還不會太小。
當然,除以上這三大顯赫的姓氏以外,也有不少小部落投靠漢族,尤其是在漢武帝到漢宣帝時期,一些并非王族重要成員的部落,也得到了皇帝賜姓的榮譽。結合當時的文獻來看,這些人大體上集中于韓姓和趙姓這兩個姓氏。例如,漢武大帝中重要反叛人物,趙信,就是典型代表。
因此,綜上所述,匈奴民族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整體基本上銷聲匿迹,但卻在漫長的民族融合之中散落千家萬戶,甚至成為了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百家姓氏之一。也許正如長篇小說《最後一個匈奴》的作者高建群所說說:“在戰敗後,匈奴人便融入到其他民族之中了。可以說,這個偉大的民族至今也沒有消失,它的血液還在當代其他民族的身上澎湃着。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