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陳情表句式翻譯知識點整理學生版

陳情表句式翻譯知識點整理學生版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3 09:24:40

陳情表句式翻譯知識點整理學生版(陳情表文言知識訓練)1

《陳情表》文言知識訓練(教師版)

一、課内文言知識梳理

臣密言:臣以( 因為 )險釁,夙( 早時)遭闵( 通“憫” ,指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喪 )兇。生孩六月,慈父見( 棄我而死去 )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憐惜)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不能走路 ),零丁( 通“伶仃” ,孤獨的樣子 )孤苦,至于成立( 直到成人自立 )。既無伯叔,終鮮(沒有 )兄弟;門衰祚( 福分 )薄,晚有兒息( 子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在外面沒有什麼近親),内(在家裡 )無應門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孤單無依靠地獨自生活 ),形影相吊( 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而劉夙嬰(繞)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停止侍奉 )。

逮(到了)奉聖朝,沐浴清化(蒙受清明的教化 )。前太守臣逵察(考察和推舉 )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舉薦)臣秀才。臣以(因為)供養無主( 主持),辭不赴命。诏書特下,拜( 授予官職 )臣郎中,尋(不久 )蒙國恩,除( 授予官職 )臣洗馬。猥以微賤( 我憑借低微、卑賤的身份),當( 擔任)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報答)。臣具以( 把 )表聞(使……聽見 ),辭不就職。诏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 比 )星火。臣欲奉诏奔馳,則劉病日(一天比一天 )笃( 嚴重);欲苟( 暫且 )順私情,則告訴( 申訴 )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 俯伏思量 )聖朝以( 用)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 憐惜 )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何況我孤苦伶仃,特别嚴重 )。且臣少仕( 做官 )僞朝,曆職郎署,本圖( 希圖)宦達,不矜(自誇)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 現在我是亡國後卑賤的俘虜,最渺小最鄙陋 )。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猶疑不決的樣子 ),有所希冀( 希望,企圖,非分之想 )!但以劉日薄西山( 隻因為祖母劉氏的壽命即将終了),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 不能)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是因為自己的私情不能放棄奉養祖母而遠離她 )

臣密今年四十有(又 )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這樣)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 辛酸悲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不隻是蜀中人士以及二州的長官所看見的 ),皇天後土,實所共鑒(察)。願陛下矜( 憐恤 )憫愚誠,聽( 準許、成全)臣微志,庶( 或許 )劉僥幸,保卒( 終 )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盡 )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拜上表章)以聞( 使……聽見 )。

二、文學文化常識積累

1、表:古代臣下給帝王的一種文書。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個月)、小功服(五個月)的親族。

3、孝廉:漢代以來推舉人才的一種科目,舉孝順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漢武帝開始令郡國每年推舉孝廉各一名,晉時仍保留此制,但辦法和名額不盡相同。

4、秀才: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察舉科目。與後代科舉的“秀才”含義不同。

5、郎中:尚書省的屬官。郎中屬員外級,就是分掌各司事務,其職位僅次于尚書、侍郎、丞相的高級官員。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陪從,随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戰國始有,秦漢治置。後世遂以侍郎、郎中、員外郎為各部要職。

6、洗馬:又叫太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

7、東宮: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确定繼承君位的人。建儲指确定儲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嫡長子繼承制。

8、牧:古代稱州的長官。

9、犬馬:臣子自謙。

10、皇天後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後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靈的總稱。指天地。舊時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萬物。亦作“後土皇天”。三、課外文言文訓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李 密 傳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後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谯周,周門人方之遊夏③。

少仕蜀,為郎。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诏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乃上疏曰:……(《陳情表》原文,省略)

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後劉終,服阕,複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臯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诰》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诏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後卒于家。(摘自《晉書·李密傳》)

[注] 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熱切的樣子,形容李密對母親思念之深。③遊夏:孔子的學生子遊、子夏,品格好,資質高。④安樂公:劉備之子劉禅。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項是(  )

A.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诏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

B.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诏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

C.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诏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

D.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诏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

【答案】選B “吳人”指“吳國之人”,中間不可斷開;據本文前後的語境可知,李密是不願應晉朝皇帝的任命的,這就表明,被任命是發生在蜀亡之後,故“蜀平”後應斷。據此确定選B。正确的斷句應為: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诏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疏:注釋,解釋。它與傳、注、箋、正義、诠、義疏、義訓等均屬于古籍注釋體例之一。還指奏章。文中指上奏章。

B.遷:是古代官職變動的專用詞語。用來指職務的調動、變動,一般指升官。

C.阕:歌曲或詞,一首為一阕;或一首詞的一段亦稱一阕。舊時還指服喪期滿。文中指李密為祖母劉氏服喪期滿。

D.從事:為古代官名,有刺史屬吏之稱,分為别駕從事史、治中從事史等,主要職責是主管文書、察舉非法,後從事改為參軍。文中指李密做溫縣縣令時的下屬官吏。

【答案】選A  A項,“文中指上奏章”錯,應該為“奏章”。

3.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李密從很小就懂得盡孝道。他幼年喪父,母親何氏再嫁,年僅幾歲的李密深切地思念雙親,不能自已,以至憂思成疾。

B.晉武帝讀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陳情表》後,贊揚他是個名副其實的真名士,并答應了他的請求。祖母去世後,李密守喪期滿,晉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陽擔任太子洗馬。

C.李密認為安樂公劉禅是個僅次于齊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劉禅和齊桓公成敗的原因是一樣的。司空張華對他的這個見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東堂賜宴餞别之機,李密賦詩一首,詩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種田的願望。晉武帝為此很生氣,都官從事見機行事,馬上奏請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職。

【答案】選D 首先到原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句子,在翻譯的基礎上進行比較,仔細甄别選項與原文異同,尤其是一些關鍵詞的意思。D項“表明了他想回家種田的願望”有誤。李密想入朝為官,并希望得到升遷,但因朝廷中無靠山未能如願“内轉”,而被調任漢中太守。他心懷不滿,才作詩發牢騷說“不如歸田”,此乃言不由衷。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谯周,周門人方之遊夏。

【譯文】(李密)有空閑的時間他就講學,忘記了疲勞,并且拜谯周為師,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優秀學生子遊、子夏

(2)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

【譯文】和孔明說話的人沒有能和孔明水平相當的,因此孔明的言論教誨就要具體細碎

【參考譯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為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人,他的另一個名字叫李虔。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何氏再嫁。當時李密隻有幾歲,他戀母情深,性情淳厚,于是因(此)生病。祖母劉氏親自撫養他,李密侍奉祖母因為孝順和恭敬聞名當時。祖母劉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裡未曾脫衣,為祖母端飯菜、端湯藥,他總要嘗過之後才讓祖母用。(李密)有空閑的時間他就講學,忘記了疲勞,并且拜谯周為師,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優秀學生子遊、子夏。

(李密)年少時(在)蜀漢做郎官。多次出使吳國,頗有辯才,吳人稱贊他。蜀漢平定後,泰始初年,晉武帝委任他為太子洗馬。李密因為祖母年高,無人奉養,沒有接受官職。于是上書說:……(《陳情表》原文,省略)

晉武帝閱讀《陳情表》後說:“李密這個人,不是徒有虛名。”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後來劉氏去世,守喪期滿除去喪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陽做太子洗馬。司空張華問他說:“安樂公這人怎樣?”李密說:“可以和齊桓公相并列。”張華問其中的緣故,(李密)回答說:“齊桓公得到管仲而稱霸諸侯,用豎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屍蟲流出戶外。安樂公得到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黃皓卻喪了國,由這知道成敗是同樣的。”張華接着問:“孔明的教誨為什麼那麼細碎具體?”李密說:“過去舜、禹、臯陶相互說話,所以言辭簡潔優雅;《大诰》中與普通人說話,适宜細碎具體。和孔明說話的人沒有能和孔明水平相當的,因此孔明的言論教誨就要具體細碎。”張華認為他的話對。

(後來)到外地做溫縣的縣令,很讨厭下屬官吏,曾經給人寫信說:“慶父這種人不死,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他的下屬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隸,司隸因為李密在縣城的名聲清廉謹慎,沒有彈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轉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無人做後盾,于是被調到漢中做太守,他自己因為不如意而心懷怨恨。等到皇帝在東堂賞賜酒席,讓李密作詩時,他在詩的末尾說:“我這人也有心裡話,說來話長。做官卻朝中無人,不如回家種田。聖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這番話哪會正确啊!”武帝對此很生氣,(識相的)都官從事馬上奏請罷免李密的官職。後來他死在自己家中。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泷岡阡表(節選) 歐陽修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蔔吉于泷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後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禦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餘,其何及也!’始吾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适然耳。既而其後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歎。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顧乳者劍汝而立于旁,因指而歎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後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學,鹹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岡。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苟合于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後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注] 本文是歐陽修在其父下葬六十年後所寫的一篇追悼文章。泷(shuānɡ)岡(今江西省永豐縣)是地名,阡是墓道,表就是墓碑。阡表是記叙死者事迹、褒揚其功德的文體。文成之後,刻在墳前的墓碑上,以供後人瞻仰。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克:能夠

B.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 歸:出嫁

C.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志:記下

D.其居于家無所矜飾 矜:憐憫

【答案】D 解析:矜:矜誇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B、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定乎内外之分

C、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長于臣

D、後檔以我語告之\去以六月息者也

【答案】B 解析:B.結構助詞,的。A.①動詞,做;②介詞,替。C.①介詞,在;②介詞,比。D.①介詞,把;②介詞,憑借。

3.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明“汝父之能養”的一項是(  )

A.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

B.毋以是為我累

C.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

D.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答案】A 解析:B項是表現其父的清廉,C、D兩項都說審判案卷的

4.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歐陽修的父親在公堂審理刑事案件“屢廢而歎”,表現了他在執法中既懷仁德之心,又嚴格依法辦事。

B.歐陽修的父親為人樂善好施,不留餘财;奉養父母很孝順,在父母去世後還常涕泣感念;對孩子寄予厚望,叮囑夫人将來要把自己留下的話告訴孩子。

C.歐陽修的母親在年輕時就失去了丈夫,她在貧困中撫養教育歐陽修,常把丈夫生前事講給他聽;在他為官後仍不忘母親教育他的為官處世的正确态度。

D.歐陽修能夠成為宋朝名臣、文學家,是與他經受艱難困苦的生活磨煉,以及母親的言傳身教分不開的。

【答案】A 解析:“在公堂審理”錯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

【譯文】母親發誓守節,生活貧困,自己操持生活,撫養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

(2)吾兒不能苟合于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4分)

【譯文】我的兒子在世上不能無原則地附和他人,節約儉樸,是為準備過将來患難的日子

【參考譯文】

唉!我的父親崇國公在泷岡占蔔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後,他的兒子修才能夠在墓道上立碑,這并不是敢有意遲緩,而是因為有所等待。

我不幸,生長到四歲就失去了父親。母親發誓守節,生活貧困,自己操持生活,撫養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母親告訴我說:“你父親做官,清廉自守卻喜歡幫助人,又喜歡接待賓客。他的俸祿雖然微薄,也常常不讓它有餘。 他說‘不要因為這财物使我受累’。所以他死的時候,沒有留下一處房屋,一塊田地可以依托維持生活。我靠什麼能夠自己守節呢?對于你父親,我略微知道他一點,因此對你有所期待啊。我自從做了你歐陽家的媳婦,沒有趕上侍奉我的婆婆,可是我知道你父親能孝養父母。你沒了父親,年紀又小,我不能知道你必定有什麼成就,但是知道你父親一定會有好的後代。 我剛嫁過來的時候,你父親服完母喪才過一年。逢年過節祭祀,就總是流着淚說:‘祭祀時再豐厚還不如在生前供養微薄呢!’偶爾用些好酒好飯菜,就又流淚說:‘以前常不足現在卻有餘,可是怎麼來得及奉養父母呢!’我開始看見幾次,以為他新近免除喪服,偶然這樣罷了。後來經常這樣,直到他去世,沒有不是這樣的。我雖然沒趕上侍奉婆婆,卻憑這一點就知道你父親是能孝養父母的。你父親做官時,曾經晚上點燈燭,批閱案卷,屢次停下歎息。我問他,就說:‘這是死罪的案子,我想尋他的生路卻辦不到啊!’我說:‘可以給死囚尋生路嗎?’你父親說:‘想尋生路救活他卻做不到,那麼死者和我都沒有遺恨了;況且确實有想為他求生路而能夠找到生路的。 因為有求到生路的情況,所以便知道不為他求生路而被處死的人有遺恨啊。 常為死囚求生路,還有失誤被處死的,可是世上有的人卻總是想方設法把人處死呢。’那時你父親回過頭來,看見奶媽抱着你站在旁邊,因而指着你,歎息着說:‘算命的人說我在戌年就要死去。如果他的話說對了,我就來不及看見兒子自立成人了,今後應當把我的話告訴他。’他平時教育其他的晚輩,也常用這些話,我聽熟了,所以能夠記得很詳細。他在外做的事,我不能夠知道;他住在家裡沒有一點虛假做作的地方,所做的事情都是這樣。這是真正發自内心深處的啊!唉!他的心是十分仁道的啊!這就是我知道你父親一定會有好的後代的原因。 你可要用這些勉勵自己。奉養長輩不一定要衣食豐厚,最重要的是孝順;對人有利的事雖然不可能遍及每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心裡重視仁道。我沒有什麼教導你,上面說的這些是你父親的期望呀。”我流淚記住了這些話,不敢遺忘。

我父親小時候便死了父親,勤奮讀書,在鹹平三年考中進士,做過道州的判官,泗、綿兩州的推官,又做過泰州的判官,終年五十九歲,葬在沙溪的泷岡。我母親姓鄭,她的父親名叫德儀,世代都是江南地方有名的大族。我母親恭敬勤儉,寬仁慈愛,待人有禮,起初封福昌縣太君,後來進封号為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在我家貧窮的時候,她勤儉節約地持家,後來總是不讓超過這個限度,說:“我的兒子在世上不能無原則地附和他人,節約儉樸,是為了準備過将來患難的日子。”後來我被降職做夷陵縣令。我母親談笑自如,她說:“你家裡本來貧窮,我過習慣了。如果你覺得安适,我也就安适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