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福海
相聲界講究輩分,許多人不明白,除世家出身外,為什麼年齡差不多的天津相聲藝人比北京同行至少高出一輩兒,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每當京津相聲界大聚會,都出現一個外行不解的狀況,北京說相聲的,管天津說相聲的同齡人,基本上都喊叔叔大爺,被喊者又都不是相聲世家出身。如,曾任北京市曲協主席的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鬥,每次見到我都畢恭畢敬地喊“師叔”。論年齡,他比我大三歲,論從藝時間,他是1960年學徒,比我早一年,論名望,他比我高得多。他的徒弟方清平等人,管我喊“師爺”。與我同齡的天津相聲人,大都享受此“殊榮”。為什麼?
天津1958年成立了戲曲學校,開始培養文藝人才,天津市曲藝團與各區曲藝團也都相繼成立少年訓練隊。當時天津分管文化的各級領導全都是進城的“老革命”,先後擔任天津市曲藝團團長和戲校校長的是趙魁英。他們一緻的觀點就是,要選最好的老師培養接班人,根本沒有輩分的概念。如天津市曲藝團所招收的鼓曲演員,一律由駱玉笙“開蒙”教基本功,然後,由她決定學員學哪個曲種;相聲學員一律由郭榮起“開蒙”,包括唱快闆的張志寬,也是由郭老選中之後交給李潤傑的。天津除了采用名師授徒的形式之外,還要求舉行拜師儀式,明确老師的責任,簽師徒合同,天津市各級領導還都親自出席講話提要求。
北京當時的兩大曲藝團體,是老一輩的藝人任團長。如北京市曲藝團首任團長是“高派”快闆創始人高鳳山;中央廣播說唱團的團長是京韻大鼓“少白派”創始人白鳳鳴,曲藝世家出身。他們雖然在教學上也是動員所有的老藝術家授課,但在拜師上,特别講究輩分。如李金鬥入學時,由王長友教課,但在拜師時,王長友提出“我輩分高,你不能和我徒弟趙振铎一輩兒,他解放前就紅遍京津,你應拜他”。王謙祥、李增瑞等同時期的學員,便拜在與趙振铎同輩分的馬季門下。姜昆拜師,侯寶林認為隻能拜在自己的徒弟馬季門下。因為他本人就非常講究輩分,他帶馬季來天津看張壽臣,隻能讓馬季站着;若照相,侯寶林讓郭啟儒坐着,他自己站着。後來李文華想拜馬三立,北京許多老藝人均有異議,直到2008年11月,李文華才了此夙願。
天津當時分管文化的各級領導,沒有輩分的概念,提出抛舊俗,讓學員一律稱師父為老師,更不能說行話。在這種氣氛下,連馬三立都反對充大輩兒。近年排輩之風再度興起,也苦了世家出身輩分小的藝人。
有一次,京津相聲界為我的新書《逗你沒商量》舉辦慶賀演出。世家出身的趙偉洲,是蘇文茂的弟子,見着人就喊叔叔、大爺、爺爺,把他自己都喊煩了,沖着蘇文茂說:“當初我要是拜侯寶林……”大家拿他“砸挂”說:“你跟你爸爸就論哥兒們啦!”這都是近幾年讓輩分鬧的。(今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