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本是樂府雜曲,為漢代歌謠。這類歌謠多是寫“世路艱難及離别傷悲之意”的。李白這首詩 ,沿用古樂府舊題而獨出心裁,抒發出郁郁不平的憤慨,同時,也表現出詩人不甘寂寞 、積極向上的自信精神。
李白生逢大唐鼎盛時期,抱着“濟蒼生”、“安社稷”的宏圖壯志,經友人舉薦,受玄宗皇帝诏聘來到長安準備建立一番功業。但是唐玄宗已經失去早年勵精圖治的精神,朝政被奸佞把持,李白那種不肯摧眉折腰的傲骨,根本不能容于近宦權臣。在宮中逗留不到兩年,就被借口發落出來。幾十年的功業追求化為泡影,使他在政治上遭受重大打擊,也使他認識到仕途的艱難。于是,寫下了這首《行路難 其一》。
行路難(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全詩共十二句,每兩句為一層次,可以分為六層。
第一層“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是對美酒佳肴的鋪陳 。 詩一開頭,就清楚地交代了一個上檔次的宴會: 有金樽盛着的清冽佳釀,有玉盤盛着的珍貴菜肴。定調很高,為後邊吃不下、喝不下作了鋪墊。
第二層“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寫停杯拔劍的苦悶。 然而詩人舉杯又住,欲食又停,撂下筷子,起身拔劍四顧,心緒茫然。從“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明顯感覺到詩人感情波濤的強烈沖擊。
第三層“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 是對渡黃河登太行的設想 。用 “冰塞川”、“雪滿山”來慨歎世路艱難,現實殘酷。詩人來到長安施展抱負,無奈欲渡黃河卻有河冰相阻,欲登太行卻看到白雪滿山,起初的躊躇滿志變成了如今的惆怅失意。
第四層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是對呂尚、伊尹的比況 。無奈渡河不成,登山無路,詩人又恍然神遊千載之上,仿佛看到了呂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想要以前人事迹作為慰藉和自勉。
第五層“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 是對行路艱難的感歎。但神遊歸來,現實卻使他轉而大聲疾呼:“行路難”!岐路多!今後的道路又在哪裡?”
第六層“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是對雲帆滄海的憧憬。 雖然很難,憤懑歸憤懑,但詩人并沒有失去信心,因為他堅信總有一天會乘風破浪、縱橫江海。這裡又用了一個典故,據《宋書•宗悫傳》記載,南朝宋人宗悫,小時候叔父問他未來的志向,宗悫回答“願乘長風,破萬裡浪”,氣勢的确很大。宗悫後來官至安西将軍,成為一代名将。詩人借用這個典故表露心迹,表達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的遠大志向和抱負!
全詩以寫酒為發端,打開了詩人郁悶的心扉,觸發了一系列聯翩而至的奇想:忽而奔向群冰塞川的黃河渡口,忽而又來到大雪封鎖的太行山麓;方才分明是“垂釣碧溪”的呂尚,忽而又變成“乘舟夢日”的伊尹;與古代高賢的神交未能排遣心頭的愁苦,反而激發了對艱難世路的憤懑,詩人的思緒就又飛向遠方—— 一幅浩瀚大海,揚帆遠航的壯麗圖景,别開生面地展現出來。一個鏡頭接着一個鏡頭,一個現象化為另一個現象,從現實到夢境,從上古到未來,從咫尺到天涯海角,詩人的幻想跨越了時間、空間的界限,在寥廓的寰宇中馳騁縱橫,表現出獨有的藝術風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