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動畫】又到霧霾高發季,霧和霾究竟有啥區别和聯系?
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水汽凝結物,霧滴的尺度在 3~100微米之間,肉眼可見,常呈乳白色。霧在高山、海濱、鄉村較常見,在城市群區域較少見。
霾是指大量極細微的顆粒物均勻地浮遊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形成霾的微小顆粒物的尺度大多小于1微米,肉眼不可見。
霧的形成一定是在大氣中水汽含量達到飽和時發生的,并且有一定量的凝結核存在。
而我國東部地區由于一些人類活動造成的污染,使得空氣中充斥着過量的凝結核,大量凝結核争食水分,使得霧很難形成了,倒是為霾天氣創造了條件。這些顆粒物主要來自人類活動(如工業排放、汽車尾氣、建築揚塵等),此外火山爆發、森林火災、稭稈燃燒等也會排放出一部分顆粒物。
大量污染物的排放是形成霾的罪魁禍首,而逆溫層造成的大氣層結穩定,風力小,導緻污染物不斷累積更為霾創造了氣象條件。
霧和霾從成因到組成成分都不盡相同。日常生活中我們從顔色也可以有個大緻的判斷,霧一般呈乳白色,霾呈黃色或橙灰色。
霧和霾是有密切的聯系。大氣的霾粒子是形成霧的凝結核和基礎。霾在大氣相對濕度從低向飽和變化的過程中,一部分霾粒子就變成了霧滴,也有污染物在裡面了。
雖然霧和霾有時勾勒出朦胧的景色,但是其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危害。霧和霾會導緻能見度降低直接影響交通安全,尤其是那些可吸入人體肺部的微小顆粒物會影響人體健康。
所以在發生霧和霾的天氣裡,大家盡量減少外出,及時關閉門窗,使用空氣淨化器進行空氣循環。如果一定要外出,記得帶上專業防護口罩,它們密封性強、孔徑非常小,對 PM2.5有很好的過濾作用。開車時要打開霧燈,觀察好路況,慢速行駛。
為有效預防霧和霾造成的危害,《氣象災害防禦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大霧、霾多發區域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加強對機場、港口、高速公路、航道、漁場等重要場所和交通要道的大霧、霾的監測設施建設,做好交通疏導、調度和防護等準備工作。”
此外,在《氣象災害預警信号及防禦指南》中也有專門針對大霧的預警信号,共分為黃色、橙色和紅色三級,并分别規定了其相應的标準和防禦指南,為指導預防大霧災害提供了依據。
治理霧和霾,人人有責,少開一天車,多種一棵樹。人人選擇綠色出行方式,個個踐行低碳環保理念。
來源:氣象宣傳科普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