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康熙為什麼殺陳廷敬

康熙為什麼殺陳廷敬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6 20:23:59

說起康熙年間有名的漢族大臣,許多人都會想起李光地,張廷玉,于成龍,但是康熙最看重的則是陳廷敬,陳廷敬何許人為什麼被康熙皇帝看重。康熙給他的評價是“寬大老成,幾近完人”。

陳廷敬、字子端,樊川,号說岩,月岩,午亭等,山西澤州(今晉城)人,生于明崇祯十一年(1639),逝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出身世代書香門第,陳廷敬六世祖陳天佑是明嘉靖時山西按察司副史,陳廷敬伯父陳昌言是明崇祯年提督江南學政,幼承庭訓,喜賦詩作文,鑽研程朱理學。順治十五年中進士,選庶吉士,十八年授檢讨,從此步步高升。康熙八年升國子監司業,掌管國學政令,九年升弘文院(不久改為翰林院)侍讀,十一年充日講起居注官,十五年轉任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旋被升為翰林院掌院學士,仍一直兼任日講起居注官,雖然康熙二十二年停止經筵日講,但作為内閣學士的陳廷敬仍任經筵講官,每逢春秋兩季進行經筵大典,他都要向皇帝進講。康熙帝曾多次表彰陳廷敬“進講甚為精詳,實于學問政事大有裨益”

康熙為什麼殺陳廷敬(康熙稱贊的完人)1

一代名相:陳廷敬

陳廷敬為什麼會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和稱贊呢?這和陳廷敬的性格和對康熙帝的忠心有關,陳廷敬最早作為經筵講官,在給康熙帝講解《四書》《五經》等書過程中,向其闡釋了儒家的“仁政”“民本”“大一統”等思想學說,使康熙帝進而結合社會實際,在制訂政策中予以實施,這實際上就是在治國理政中,弘揚儒家思想的時代價值。這使得康熙皇帝開始重用漢族大臣,張廷玉,李光地等等漢族大臣有效的讓康熙挺過了三藩之亂,平定了台灣,收取了漢族官紳的心,他作為康熙王朝的大臣要員,無論是從政或治學都受忠君思想支配,其對康熙帝可謂忠貞不二,他的詩文中,充滿了對康熙帝的頌揚與感恩,不免有歌功頌德的阿谀奉承之詞;再者其一生出入宮廷四五十年,從未做過地方官吏,對黎民百姓的生活也缺乏深入了解。同時,中國傳統的士大夫,大都具有經世情懷,即使是為官也以做谏臣為己任,鐵骨铮铮,敢于直陳帝王的缺失。而陳廷敬作為一個重臣,近臣,很少發出批評性的谏言。他本身雖然清正廉潔,不結黨、不營私,但與其同朝大學士高士奇、徐乾學都有結黨營私,貪污納賄劣迹,陳廷敬對他們的情況雖有了解,但為明哲保身,卻不上奏、不揭發。對此,同為大學士的李光地,就曾尖銳批評陳廷敬是“但知趨避,自為離事保全”

康熙為什麼殺陳廷敬(康熙稱贊的完人)2

陳廷敬從康熙二十三年起任都察院左都禦史,掌全國風紀之責。繼而又任工部、戶部、刑部及主管全國文職官員任免的吏部尚書、直至康熙四十二年任文淵閣大學士,成為贊理機務、表率百僚的宰輔之臣。在此過程中,盡職盡責,為輔佐康熙帝治國理政,屢屢上疏或進表,諸如《制錢銷毀滋弊疏》《勸廉祛弊請敕詳議定制疏》《請嚴督撫之責成疏》《請議水旱疏》及《雲南蕩平賀皇上表》等等,大都針對社會長期存在的弊端,就發展生産、倡儉懲貪、察吏安民、赈災救荒、國家統一等方面,提出切實的建言和改革主張,既利國又便民,有助于社會安定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陳廷敬在曆任各部尚書與大學士的同時,又參與或領銜編纂康熙朝的各種文獻典籍,諸如《世祖實錄》《太宗實錄》《明史》《清一統志》《康熙字典》《佩文韻府》等。且并非隻挂空名,而是做了切實的工作。

康熙為什麼殺陳廷敬(康熙稱贊的完人)3

《康熙字典》

康熙為什麼殺陳廷敬(康熙稱贊的完人)4

《清統一志》

陳廷敬在忙于政務,編纂各種典籍的同時,又始終不廢讀書治學,勤奮著述,在文、史、經、哲各領域都留下大量著作,尤長于詩。據不完全統計,他留世的詩作有2760首,又有解說杜甫詩作的《杜律詩話》;于史方面則有《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涉及的曆史事件與曆史人物的史評;在經學方面,有專門闡釋儒家諸經——《詩》《書》《易》《禮》等經典的多卷《經解》。

陳廷敬雖身為宰輔,位高權重,但卻從不戀棧,其七十歲時,即呈奏請辭。但康熙帝則以“機務重地,良難其人,不必求去”而拒辭。直到康熙四十九年,他第四次請辭時,康熙帝才不得不允準說:“卿才品優長,文學素裕,久侍講幄,積有勤勞……覽奏以衰老乞罷,情詞懇切,著以原官緻仕”。然而,剛過半年,同朝之大學士張玉書病逝,另一大學士李光地也患病,康熙帝遂又下令陳廷敬,仍“暫到衙門,辦理事務”,直到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死于任上。他的去世,康熙帝極其哀痛,不僅下令隆重治喪,還親筆寫了挽詩:“世傳詩賦重,名在獨遺榮”,又有祭“蓋在仕籍者餘五十年,而秉忠貞者恒如一日”,高度評價其為 “文章宿老,輔弼良臣”。

康熙為什麼殺陳廷敬(康熙稱贊的完人)5

寬大老成,幾近完人

陳廷敬的一生,為輔佐康熙帝治國理政而鞠躬盡瘁,是對康乾盛世的形成與發展大有貢獻的有功之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