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庭根據需要,會購買儲存一定數量的食物,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購買食材時如何挑選、食物購買回來如何科學有效儲存讓食物保鮮、如何判斷食物是否變質?這些小方法請收好~
食物怎麼選?選擇新鮮食物,注意飲食衛生
新鮮食物是指近期生産或加工、存放時間短的食物,例如收獲不久的糧食、蔬菜和水果,新近宰殺的畜、禽肉或剛烹調好的飯菜等。選擇新鮮食物是從源頭上注意飲食衛生的第一關,學會辨别和采購新鮮、衛生的食物,是保證飲食衛生的關鍵。
首選當地當季食物
選擇本地種植生産的當季食物能最大限度保障食物的新鮮度和營養。食物從生産地或加工點到銷售點,需要經過一段運輸距離,路途中會增加貯藏時間。如果儲運距離遠,耗時長,會導緻食物中水分丢失,還增加食物自身的代謝時間,同時腐敗性微生物會大量生長繁殖,造成食物中營養物質被降解或分解,食物新鮮度減低,感官品質變差,嚴重時腐敗性微生物的發酵還可導緻食物腐敗變質。因此,選擇本地、當季食物,保證新鮮衛生,也是節能、低碳、環保的重要措施。
學會辨别食物的新鮮程度
預包裝食品可以通過看食品标簽上的生産日期了解食物的新鮮程度;當無法獲得生産日期等信息時,食物是否新鮮,可以用看、觸、聞等手段通過食物的外觀、色澤、氣味等感官指标加以辨别。不同食物,新鮮程度不同,其感官性狀不同,辨别方法也不相同。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比較容易識别,動物性食物新鮮程度的辨别方法如下:
畜肉類
鮮肉的肌肉有光澤、紅色均勻、脂肪白色(牛肉、羊肉或為淡黃色),外表微幹或微濕潤、不黏手,指壓肌肉後的凹陷立即恢複,具有畜肉應有的正常氣味。有筋腱的肉,筋腱富有彈性、堅韌。在自然光下觀察肉的外部狀态、色澤和有無幹膜,注意有無血塊、黴菌和蠅蛆的污染,并确定肉深層組織的狀态和發黏的程度。
不新鮮肉的肌肉無光澤,脂肪灰綠,外表極度幹燥或黏手,指壓後的凹陷不能複原,留有明顯痕迹,可能有臭味。
禽肉類
鮮禽肉表皮和肌肉切面光澤自然,表面不黏手,具有正常固有氣味,肌肉結實有彈性。
不新鮮禽肉體表無光澤,皮膚表面濕潤或發黏,呈暗紅、淡綠或灰色,或有黴斑,肉質松散,手指按壓肌肉有明顯指痕,可能有黴味或腐敗味。
蛋 類
鮮蛋的蛋殼堅固、完整、清潔、常有一層粉狀物,手摸發澀,手感沉,燈光透視可見蛋呈微紅色。
不新鮮蛋的蛋殼呈灰烏色或有斑點、有裂紋,手感輕飄,燈光透視時不透光或有灰褐色陰影。打開常見黏殼或者散黃。“壞”蛋的産生,是由于蛋殼上有許多類似人皮膚上汗毛孔一樣的小孔,而蛋殼表面常帶有細菌、黴菌等微生物。當外界環境溫度劇變,蛋殼上有水凝結或有機械損傷後,這些微生物就通過殼上的小孔進入蛋内。在微生物和蛋中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分解。
貼殼蛋:蛋白系帶分解引起蛋黃移位,形成“貼殼蛋”;
散黃蛋:蛋黃膜被分解,蛋黃散開,形成“散黃蛋”;
渾湯蛋:微生物繼續繁殖,導緻蛋黃、蛋清混為一體,形成“渾湯蛋”;
臭蛋:蛋白質進一步被微生物分解形成硫化氫、胺類、糞臭素、吲哚等腐敗物質後,散發出惡臭,形成“臭蛋”。“臭蛋”中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食用後會引起中毒,危害人體健康。
魚 類
鮮魚的體表有光澤,鱗片完整、不易脫落,眼球飽滿突出,角膜透明清亮,鰓絲清晰呈鮮紅色,黏液透明,肌肉堅實有彈性,手指按壓後凹陷立即消失,腹部正常,肛孔白色、凹陷。不新鮮的魚體表顔色變黃或變紅,眼球平坦或稍陷,角膜渾濁,鰓絲粘連,肌肉松弛、彈性差,腹部膨脹,肛孔稍突出,有異臭氣味。
乳 類
新鮮乳為乳白色或微黃色,呈均勻的流體,無沉澱、凝塊和機械雜質,無黏稠和濃厚現象,具有特有的乳香味,無異味。
不新鮮乳為淺粉紅色或顯著的黃綠色,或是色澤灰暗,呈稠而不勻的溶液狀,有乳凝結成的緻密凝塊或絮狀物,有明顯的異味。若常溫保存的液态奶出現脹包現象,會存在變質風險,建議放棄食用。酸奶、奶酪比較耐儲藏,但酸奶和奶酪其實始終處于發酵過程中,時間太長了也會變酸、變質,所以需要冰箱儲存。
其 他
富含蛋白質的豆制品,也容易被細菌和病毒污染。不新鮮的豆腐呈深灰色、深黃色或者紅褐色,表面發黏,有馊味等不良氣味,組織結構粗糙而松散,塊形不完整。用手觸易碎,無彈性。
食物儲存怎麼做?食物生熟要分開
在食物清洗、切配、儲藏的整個過程中,生熟都應分開。處理生食物要用專用器具。家中的菜刀、砧闆、容器均應生熟分開,包括洗菜的盆和洗肉的盆也應分開,避免可能的交叉污染。
在烹饪中,應常常洗手,避免蛋殼、生肉的污染。
在冰箱存放生熟食品,應分格擺放;直接可食用的熟肉、火腿腸、即食的涼菜等應嚴格與生食物分開,并每樣獨立包裝。
食物儲存要得當
食物合理儲存的目的是保持新鮮,避免污染。糧食、幹果類食品儲藏的基本原則是低溫、避光、通風和幹燥。經常采取的措施是防塵、防蠅、防鼠、防蟲及防止黴變。儲放食物,特别要注意遠離有毒有害物品,如農藥、殺蟲劑、殺鼠劑、消毒劑和亞硝酸鹽等,防止污染和誤食。
動物性食物蛋白質含量高,容易發生腐敗,應特别注意低溫儲藏。一般低溫儲藏分為冷藏和冷凍。常用的冰箱冷藏溫度是 4~8℃,冷凍溫度為 -23~-12℃。
新鮮蔬菜若存放在潮濕和溫度過高的地方容易産生亞硝酸鹽,腐爛後亞硝酸鹽含量更高,所以也有必要将其存于低溫環境并盡快食用。但是,有些食物是不适宜冷藏的,如熱帶水果(香蕉、荔枝、火龍果、芒果等)在冰箱冷藏,會有凍傷的表現;黃瓜在冰箱放置三天以上表皮會有水浸狀表現,失去原有風味;一些焙烤食品(如面包等)在冰箱放置時間過長,會逐漸變硬或變陳,影響食物的口感和風味。因此上述食物盡量現買現吃。
烹煮好的食物也應盡快食用。如果需要存放 2 小時以上,特别是在氣溫較高的夏、秋季節,應将存放溫度控制在 60℃以上或 5℃以下,以減慢微生物的生長速度,防止緻病菌的大量繁殖,冰箱不要塞太滿,冷空氣需要足夠的循環空間來保證制冷效果;生、熟食物别混放,熟食在上,生食在下;剩飯菜在冰箱中存放後盡快吃完,重複加熱不能超過一次;定期檢查冰箱,發現食物有變質腐敗迹象要馬上清除;定期清洗冰箱,擦洗冰箱内壁及各個角落。
冷凍食品也應注意飲食衛生
冷凍條件下大多數微生物處于休眠狀态,因此食品冷凍能保存 / 保鮮較長時間。考慮到有些微生物在低溫環境下也可以存活繁殖,建議冷凍食品在家儲存時,應關注生産日期、保質期,保證食品在保質期内盡快食用;冷凍散裝食物時可分成若幹小包裝,每次食用一份,避免反複凍融,增加食品安全風險。冰箱儲存肉類的适宜時間見下表,冰箱儲存食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見下圖。
如何判斷食物是否變質?
引起食物變質的原因有三種:
一是微生物生長繁殖,使食品中的營養成分被破環,會造成變味變色,如飯馊了、水果腐爛;一些緻病菌還會産生毒素,對人體有害。
二是酶将營養素分解成多種低級産物,也會造成變色變味。
三是食物中的成分受到光照、溫度、氧氣等影響,從而造成食物氧化變質。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基本可以通過肉眼觀察食物的狀态來判斷其變質與否:
比如生姜腐爛、甘蔗出現黴點紅心等均由于黴菌的污染引起,其産生的真菌毒素會損害肝髒功能甚至發生癌變,如果黴變嚴重,最好都扔掉,防止毒素擴散到周圍的植物組織中。
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普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