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曆代書法名家的作品展,也是一個新技術運用的産品展,更是一個傳統文化創新性轉化的成果展。
國家博物館北11展廳,“字載中華——中華精品字庫工程成果展”,向觀衆展示“當書法遇上字庫”将會出現何等令人驚喜的蝶變。
展廳外的描紅廣告牌成了小朋友的“打卡”地。本報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
1.以工匠精神開發字體
關于書法的弘揚和傳播,有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唐朝的懷仁和尚,曆時24年,收集了“書聖”王羲之的1903個字,勾摹刻石,精妙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風采,成就了著名的《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成為“百代模楷”,而有“模仿羲之書,必自懷仁始”的說法。
身處信息化時代的我們,作為備受漢字文化恩澤的中華兒女,我們有條件、也有責任将曆代書法名家的名作,以計算機字庫的形式傳承下去。在使命感的驅動下,“中華精品字庫工程”拉開了新時代漢字文化創新傳承的大幕。
成果展以王羲之的行書為例,介紹了“中華精品字庫工程”字體開發的8步流程:收集字稿、字稿掃描、字形選擇、精細設計、補字創寫、字形檢查、專家審核、封裝成庫。
“為什麼還有字形選擇?”對此,方正電子字庫業務部副總經理黃學鈞解釋說,書法家對同一個字往往會有不同的寫法,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中,“之”字有21個,形态各異;作為字庫中的字體,就必須選擇最合适的那一個。
整個工程的每款字體都含有9879個漢字。“字稿中沒有的字,怎麼辦?”記者問。“這也是我們工程中兩個最難的挑戰之一。”黃學鈞說,“沒有的字,我們要根據相應風格設計出來。”他舉例說,王羲之行書主要字形藍本是《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全碑去重後得750字,另收集王羲之其他行書字1000餘字,字庫中其餘8000餘字均是設計創寫的。比如“闵”字,沒有藍本,就需要把其他字中的“門”和“文”拆解下來,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字。這個過程看似容易,其實并不是簡單的加減法,而是需要精心設計,對于一些組合後生硬、不美觀,或有其他問題的字還要細緻地調整。
流程的最後一步是,軟件開發測試人員将設計完成的字形,封裝成可以在電腦、手機等設備中使用的字庫,測試字庫在不同操作系統、應用軟件裡的兼容性、正确性,保證在不同環境下可以正常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字庫可以不斷修改完善,推出新的版本叠代升級。
其實,修改調整是貫穿于整個流程中的。隻要有瑕疵專家團隊就指出來,設計團隊就修正,兩個團隊通力合作,竭盡所能,力求在滿足電腦字庫規範性的同時,生動再現書法名家的個性特征、保留書法字的靈動性。
2.以時尚語言激活傳統
書法,從未遠離今人的生活,連最新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片頭劇名都是用的書法體;可另一方面,書法,亦在逐漸為今人遺忘,雖然小學開設書法課,可關于書法的知識能說出子醜寅卯的不多。如何将傳統的書法藝術,融入現代生活,進入柴米油鹽的日常,“中華精品字庫工程”做了些探索與實踐。
展廳裡設有一個奇幻的沉浸式體驗空間。走進去,三面屏幕環繞,以字為載體,各種字體跟随着風聲、樂聲,時隐時現,時躍時墜,呈現波紋狀的變幻。置身其中,您或許可以感受到字體變幻帶來的禅意。
如果說,這種禅意需要靜下心來體悟,那麼手機App的使用則頗受年輕人的追捧。下載App,就可以在手機上臨摹王羲之的《聖教序》、顔真卿的《勤禮碑》了;還可以現場手寫,參加全民手寫大賽。要是您覺着自己是“手殘黨”,也沒關系,選擇您喜歡的書法家名字,用拼音輸入想說的話,屏幕上就會出現用相應風格書法字體寫的話。一位先生選擇了顔真卿的楷書,輸入一串拼音,屏幕上顯示出了一行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顔體字“我愛你,中國”。
在AR面部識别演示區域,人們面對鏡頭,做出不同的表情或動作,大屏幕上則呈現出不同字體的對應短語,比如神采奕奕、威風凜凜、自由如風等。小孩子們很喜歡這種互動,在鏡頭前做出各種誇張的神情,以獲得不同的短語,樂此不疲。
随着電腦技術的發展,人類早已告别了鉛與火的印刷時代,油墨印刷品亦淡出人們的生活,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展廳裡,四台圓盤印刷機讓觀衆在實際操作中,體味曆史,領略中華書法之美,還可以把這種美帶回家。圓盤印刷機的工作原理看起來類似雕版印刷,三塊雕版分别對應三張紙質卡片。志願者在圓盤上擠了些紅色的油墨,用專門的小滾筒将之均勻地塗抹開;然後引導觀衆拉動手柄,用力按下。随着一聲輕輕的“咔吧”聲,放開手柄,拿出卡片,每張卡片上都印了一句用書法體寫的話:王羲之行書的“追夢人”、劉炳森隸書的“堅守初心”、文徵明行草的“每一種平凡都能書寫崇高”。四台圓盤印刷機,12種名家的書體,12句話,觀衆可以任選一種,制成屬于自己的書簽帶回家。
在中華文明的燦爛星河中,中國書法以其獨特的光芒,燭照古今。衆多曆史人物、優秀書法家、無名氏為我們留下了極具審美價值和文化底蘊的書法瑰寶,這是所有中華兒女的精神财富。
本次工程成果展共發布首批12款字體:王羲之行書、顔真卿楷書、柳公權楷書、蘇轼行書、米芾行書、文徵明行草、王铎行草、爨寶子楷書、魯迅行書、沈尹默行書、啟功行楷、劉炳森隸書。它們是中國書法藝術在信息時代的全新表現形式,乘着技術的翅膀走近我們每一位的身旁。精品字庫工程團隊一直到展覽開幕,仍有些忐忑。他們真誠地表示,這12款字體,“尚不甚完美,但希望可以喚起大家血液裡對漢字文化的情感,希望能讓大家因為中華書法藝術而感到驕傲。更多時候,使用也是一種傳承。”
展廳門口有四個模拟米字格描紅本的大字“我愛漢字”,每個字都有一筆等着“描”。記者走出展廳時,看到不少孩子擺出描紅的姿勢拍照。漢字,每天都如影随形、無處不在,卻往往因“熟視”而“無睹”。今天,走進“字載中華——中華精品字庫工程成果展”,會領略到一種跨越時空的漢字之美。
(本報北京8月23日電 本報記者 李韻)
【延伸閱讀】
中華精品字庫工程簡介
“中華精品字庫工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支持項目,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共同指導,精選100位中國曆代書法名家的代表作品,開發成電腦字庫。中國書法家協會負責開發字體的遴選和質量審核,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負責字庫的開發工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