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代收點丢了怎麼處罰?由于快遞被他人代簽,維權陷入僵局——來自浙江溫州的張文(化名)沒有想到,自己的快遞被代收點代簽後丢失了,他找物流公司投訴,卻因“已簽收”被對方“踢皮球”,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快遞代收點丢了怎麼處罰?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由于快遞被他人代簽,維權陷入僵局——來自浙江溫州的張文(化名)沒有想到,自己的快遞被代收點代簽後丢失了,他找物流公司投訴,卻因“已簽收”被對方“踢皮球”。
快遞員給出的解釋是每天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如果全部等待收件人驗貨再簽收,就很難完成工作量,因此隻好将快遞送至代收點,并替收件人簽收,再通知收件人自取。
“快遞在送達代收點後,被工作人員掃碼代簽,随後擺放在貨架上等待自取,就在這時,另一名收件人将快遞拿走了。”張文後續通過代收點的監控視頻看到了這樣的場景。
張文認為,快遞員未經其同意擅自把快遞放在代收點,代收點又管理不善,最終導緻其快遞丢失。
張文的經曆并不是孤例。在天津薊州,《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數小區能送快遞上門的隻有兩三個快遞品牌,其他快遞一律被放在門口超市或者附近代收點。快遞員一般是将快遞放在代收點後,才會短信通知收件人,甚至不通知,也不會提前詢問收件人是否可以放在代收點。
“很多快遞員都不通知收件人,直接将快遞統一放在代收點,讓收件人自取,而且一般是系統自動發送取件碼,并告知收件人去哪個代收點取件。”家住天津薊州的魏巍(化名)結合自己取快遞的經曆說。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一種現象:快遞除了被快遞員擅自送至代收點外,還有的快遞被放進快遞櫃,再由快遞員向收件人發送一條取件信息并附帶取件碼,取件碼被掃描後,系統會自動認為快遞确認簽收,但在這期間收件人無法檢查物品是否被損壞。
近年來,網購規模越來越大,配送問題随之凸顯。為解決配送“最後一公裡”的問題,快遞櫃、快遞代收點等應運而生。據了解,快遞代收點主要開在一些小區附近,既有以加盟形式開的專門代收點,也有一些便利店、房産中介兼營代收業務。
記者近日随機采訪多人發現,“沒通知有快遞就被放到代收點,離家1公裡遠”“特意備注不要放代收點,還是放了”“去代收點好幾次都沒人”“拿快遞東奔西走就像開盲盒”“快遞服務是标準化服務,服務協議約定的是送到門的配送服務,有些貴重快遞需要當面開箱驗收,生鮮需要馬上保鮮處理,如造成損失該誰承擔”……原本為方便消費者而設立的快遞代收點,近年來卻被消費者頻頻吐槽。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代收點不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取件時間不合理,快遞被随意堆放,丢失快遞等現象時有發生。
有快遞員告訴記者,許多有代收點的地方根本沒有快遞員,而是由快遞站将快遞分好後,分配給代收點,代收點再通知收件人掃碼取件。
而根據2018年5月1日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将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
既然有相關規定,為何代收亂象仍然頻頻出現?
在北京物資學院教授邬躍看來,快遞企業對末端員工采取加盟的方式,造成了即使存在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規定,快遞員在沒有各項保障的情況下,也難以按照規定嚴格執行。
“随着快遞行業的業務量快速上升,快遞末端的激勵體制沒能很好地适應目前市場化的需求,進而導緻在快遞末端這一環節中,消費者和快遞員之間的矛盾逐漸突出。”快遞物流行業專家趙小敏說。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指出,治理代收亂象需要多管齊下。代收點本是為方便消費者服務的,應優化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建議快遞企業優化對快遞員的績效考核和獎懲措施,讓快遞員有提升服務的動力;通過合同等方式理順快遞企業與代收點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快遞企業要加強對代收點的監督;郵政監管部門也要加強對快遞企業和代收點的監管,可通過罰款、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等方式,督促快遞行業提升服務質量。
“在政策層面,要加快引導民營快遞企業主體轉型升級,讓企業來維護員工的生存利益,履行企業市場主體的社會責任,同時也要改進完善快遞市場的政策法規體系,補全政策法規的短闆。快遞企業也要加強員工的培訓與法治觀念的培養,以罰為主、以罰代管的管理方法需要做出改變,人文關懷要更多一些。”快遞物流業專家劉建新說。
趙小敏也從快遞末端角度提出建議:快遞員的保障福利機制應進一步完善,同時快遞員也應提升自身競争力,做到“送好每一件”。(記者 韓丹東 實習生 姜曉蕊)
來源:法治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