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莊子齊物論的思想探究

莊子齊物論的思想探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11:42:52

莊子齊物論的思想探究(莊子齊物論篇小議)1

前言:莊子用五個故事論述什麼是“齊物”,齊物論是道家思想的方法論,如何能達到“齊物”的境界,下面根據《莊子.内篇.齊物論》原文作一下小議。

故事一:

南郭子綦隐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顔成子遊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機者,非昔之隐機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籁而未聞地籁,女聞地籁而不聞天籁夫!”

子遊曰:“敢問其方。”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衆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子遊曰:“地籁則衆竅是已,人籁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籁。”子綦曰:“夫天籁者,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小譯:南郭子綦(人名,古之修道者)進入“隐機”的境界坐着,仰天口吐真氣,身體靜止仿佛達到物我兩忘的狀态。顔成子遊(南郭子綦的徒弟)站在一旁侍奉,說:“怎樣才能達到你這種境界?身體靜止如同枯木,心無一念如同死灰?”如今的“隐機”狀态,怎麼和昔日的“隐機”狀态不一樣呢?”南郭子綦回答說:“偃(同顔),沒有達到我這種境界才發問,如今我已經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你知道嗎?你聽過人發出的聲音卻沒有聽過大地發出的聲音,就算聽過大地發出的聲音卻沒有聽過天上發出的聲音!”

顔成子遊說:“敢問其中緣由。”南郭子綦說:“那些大塊的空氣,名字叫做“風”。風不發作則已,一旦發作起來則萬竅怒号。可是僅僅聽不到長風之聲嗎? 山林的高峻之處,百圍大樹身上的竅穴,有的像人的鼻子、嘴巴、耳朵,有的像物體上的方孔、圓孔,有的像舂米的臼窩,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淺池。然後發出激烈的聲音、急促的聲音、發怒的聲音、呼吸的聲音、大叫的聲音、嚎啕大哭的聲音、鳥叫的聲音、狗叫的聲音。前者唱“于”,随者唱“喁”。輕柔的風則小和,徐長的風則大和,暴厲的風突然停止,則衆竅如同不存在一樣。而僅僅看不見風過萬物搖擺的樣子嗎?

顔成子遊說:“地籁是衆竅發出的風聲,人籁是如同竹管等樂器發出的聲音,敢問什麼是天籁。”南郭子綦回答說:“天籁呀,吹萬物不相同,取決與自己,萬物之聲都是自己發出的,那麼發動者是誰呢”?

小議:南郭子綦是道法高深之人,某一天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徒弟顔成子遊看到這種情況,就問他為什麼和往日不同,他沒有直面回答,就問徒弟什麼是“天籁、地籁、人籁”,通過一問一答,徒弟明白了地籁是大地衆竅在風的作用下發出的,人籁是人用樂器發出的,至于天籁,南郭子綦采取的反問方式讓徒弟領悟,萬物各有不同的聲音,那麼萬物産生聲音的根源是什麼呢?想知道這個根源,不達到“物我兩忘”境界,突破自身局限,是很難知曉的。正所謂“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恒道隻可意會不言傳,修道到一定境界自然知曉,不知天道,怎麼會知天籁?

莊子齊物論的思想探究(莊子齊物論篇小議)2

故事二

故昔者堯問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釋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猶存乎蓬艾之間。若不釋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萬物皆照,而況德之進乎日者乎!”

齧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然則物無知邪?”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讵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嘗試問乎女:民濕寝則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處則惴栗恂懼,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刍豢,麋鹿食薦,虮蛆甘帶,鸱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 猶狙以為雌,麋與鹿交,鳅與魚遊。毛嫱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淆亂,吾惡能知其辯!”齧缺曰:“子不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于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小譯:略......

小議:堯要讨伐三個讓他心中不安的小國,舜說那三個小國如同生活在蓬蒿之中,有什麼可擔心的呢?昔日有十個太陽,萬物都受到普照,自己的德行高了,還用擔心那些小國嗎?這個故事表達莊子海納百川的包容思想,隻要自己德高望重,就會像太陽普照大地,小國也得幫助,就無需擔心那些小國,小國也存在的必要。

齧缺和王倪兩人讨論萬物的标準和利害關系,莊子通過王倪之口說出來他心中的觀點:萬物皆有不同,不同的人或者物有不同的想法,比如古代美女毛薔和麗姬,人人都覺的她很美,可是魚兒、鳥兒、麋鹿看見她們卻吓跑了,那她們是美女嗎?聖人講究仁義,心中有利和害之分,是與非之分,但是進入物我兩忘的至人,能夠水火不侵、雷打不動不傷、狂風不懼不驚,那麼所謂的“仁義”、“利害”、“是非”對至人而言又有什麼讨論的必要呢?這個事故表達了莊子超脫的思想,與天地萬物同齊,站在道的本源高度思考問題,世間一切标準和利害關系都不是他要讨論的問題,進一步闡述了他的“齊物”思想。

莊子齊物論的思想探究(莊子齊物論篇小議)3

故事三

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聖人不從事于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遊乎塵垢之外。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為奚若?”

長梧子曰:“是皇帝之所聽熒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鸮炙。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奚旁日月,挾宇宙,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隸相尊?衆人役役,聖人愚鈍,參萬歲而一成純。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

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與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後悔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是其言也,其名為吊詭。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即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吾誰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

“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忘年忘義,振于無竟,故寓諸無竟。”

小譯:略.....

小議:瞿鵲子說聖人不做世間俗事、不求名利、不避害、不妄求、不求道、心神遊于塵世之外,孔子認為這些話都是荒誕之言,可他卻認為這是妙道之行,問長梧子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莊子借長梧子之口說出他的看法:“黃帝聽了這話還疑惑不解,何況是孔子呢?聖人依傍日月,胸懷宇宙,與萬物合一,進入混沌狀态,尊卑貴賤一體,萬物皆自然之化。麗姬原是麗戎之人,被晉國抓走的時候痛哭流涕,可是成為晉王寵夫人的時候卻後悔當初的傷心,我又怎麼能知道死去的人不會後悔當初的求生呢?孔子和你都是在做夢,我說這話的時候,未嘗不是我在夢?如果辯論你勝了我,這就是果真有道理,那麼我勝了你,你就果真沒有道理嗎?争辯是非的言論是相對的,若果真有道理,還需要争辯嗎?忘年忘義,振于無竟,大家就沒有争辯了。”

通過這個故事,莊子再次闡述了“齊物”的内涵,借聖人之口說出“齊物”的另一境界:“不做世間俗事、不求名利、不避害、不妄求、不求道、心神遊于塵世之外。”

故事四

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蜉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小譯:略.....

小議:莊子通過罔兩和影子對話提出一個平常人難以解答的問題:為什麼影子不能有獨立的操守呢,非要依靠物體呢?影子說:“我依賴物體,物體是不是也有所依賴呢?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那為什麼不是這樣呢?”

這個問題提出了人類許久以來的疑惑,萬物到底依賴什麼而存在的?宗教、科學、哲學都回答了這個問題,可是依然不盡人意,存在漏洞,要麼說人具有局限性,要麼創造一個虛幻的“上帝”,要麼說科學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總之沒有解決人們心中的疑問,莊子的“齊物論”似乎在解答這個問題,就是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成為真人,與“道”同行,便自然知曉。

故事五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小譯:略......

小議:莊周夢蝶的故事流傳到現在,到底是莊子夢到蝴蝶?還是蝴蝶夢到了莊子,這種現實和非現實的思考,是中華文學的根基,到底是我們活在現實中,還是活在别人的夢中?就像《黑客帝國》裡提出:到底是人類世界是計算機用編程的?還是人類用計算機編輯程序?人類是活在遊戲世界中,還是活在現實中?這是一個終極問題,科學、哲學、宗教都無法很好的解答。莊子的“齊物論”似乎在解答這個問題,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就像佛家說的達到“空”的境界,一切自然知曉。

綜上所述:莊子的《齊物論》繼承了黃老的道家思想,“齊物”的概念很寬廣的,從《齊物論》中,鄙人得到的感悟是:站在道的高度,脫離人的思維局限,與萬物融為一體,物我兩忘,超脫自然,像聖人一樣不做世間俗事、不求名利、不避害、不妄求、不求道、心神遊于塵世之外,然後成為水火不侵、雷風不傷的至人,最終成為得道的真人,與道同行。“齊物”的終極目标是追求真理,尋求宇宙的終極奧秘,解開人世間的紛紛擾擾和萬物産生的原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