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黑龍江、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廣西7個省份先後發布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宣布從2021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進入“3 1 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高考不分文理。
新高考“3 1 2”模式指的是:
“3”即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
“1”是從物理或曆史科目中選擇1門;
“2”是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選擇2門。
所有科目滿分為750分。
七省新高考改革重點!
這已經不是第一批進入新高考的省份了,小百也多次給大家解讀過新高考,但是,對于新高一學生及家長,尤其是對新一批進入3 1 2模式地區的同學來說,要充分了解新模式,以免在無知中錯過機會。
至關重要!
1.高考不分文理,選科至關重要
選科組合有以下12種:
新高考後,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考試招生按物理科目組合和曆史科目組合分列招生計劃、分别劃定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考生志願由“專業(類) 院校”組成,實行平行志願投檔,實現“多元錄取”。
也就意味着,某些專業會在科目上進行限制,如果選科沒有選好,志願填報時很可能會出現無法挑選的局面。
另外,今年是新高考首考年,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何應對選科?下文講做出詳細解讀。
2.不同計分方式,換算分值得注意
語文、數學、外語依然按照滿分150分原始分計入成績。首選物理或曆史(2選1)則是每科滿分100分,以原始分計入總分。而原先的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選2)每科滿分100分,總分200分,以等級轉換分計入總分。
以福建省新高考方案為例,将每科考生的原始分從高到低劃分為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别為15%、35%、35%、13%和2%。
将A至E等5個等級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轉換原則,分别轉換到100-86分、85-71分、70-56分、55-41分和40-30分五個分數區間,得出考生的等級轉換分。
每科計算等級轉換的考生人數即轉換基數,具體為實際參加該科目考試的人數,不含因違紀作弊被取消該科成績的考生。
這也将意味着,你選擇科目的人數将決定你的換算成績,在選科時,這也是值得考慮的因素之一。
3.新高考改革,注重學生全面發展
新高考實施後,高校錄取也有了新的評價體系,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根據考生的全國統一考試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考”成績,參考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即:“兩依據一參考”),擇優錄取考生。
合格性考試成績是普通高中畢業生認定的主要依據;選擇性考試成績計入考生高考總成績,作為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
合格性考試為覆蓋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除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外的所有科目,共14門,包括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學、思想政治、曆史、地理、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普通高中在校生均參加合格性考試,考試科目成績全部合格者,頒發普通高中畢業證書。
也就是說,如果合格性考試沒有通過,考生很有可能有無法畢業的風險,這意味着大家在日常的課程學習之餘,也要注意綜合發展,因為合格性考試不僅是頒發畢業證的依據,也是作為高校招生錄取時的重要參考。
今年新高考暴露新問題!選科應對策略!
面對新高考,講究選科策略,你的努力才會得到更好的回報。
今年是新高考首年,“3 1 2”的選科模式代替原有的大文大理。從今年一些高考數據來看,選科曆史遭遇到了殘酷競争。
從一分一段表來看,以湖北為例:物理類147111人,曆史類149379人,曆史類比物理類要多2268人。預計有不少學生選了曆史類,組合裡加了化學或生物。
我們再來看看湖北今年的本科線:
如此看來,曆史類的競争似乎更加激烈一些。
和湖北一樣,今年實行新高考的其餘7個省份,曆史類本科分數線均高于物理類,福建、江蘇、河北、湖北的差值均在40分以上。最誇張的是遼甯,差值高達120分。
這對考生意味着什麼呢?打個比方——
比如一個選曆史類的遼甯考生小王考了455分,沒有達到本科線,若把他的總分去掉曆史的分數(曆史100分),最多去掉100分,剩下幾門課的成績是355分,還高出選物理的本科線19分呢?也就是說他如果選的是物理類,那麼即使他的物理考0分,也能達到本科線,還超出19分。而小王就因為選擇了曆史這門課,連本科線都上不了。
除了分數上的競争,錄取上曆史類也存在一定的劣勢,往年湖北理工類的錄取人數整體多過文史類,比例從3:1到5:1,綜合類的高校中如武漢大學2021年湖北地區物理類招生1188人,曆史類招生339人,達到3倍。
專業的選擇上,首選科目為物理的考生可以填報原理工類和文科類絕大部分專業,而首選曆史的考生,再選科目即便是選擇了化學 生物,實際上也無法填報絕大多數的理工類專業,選擇的範圍仍是在原文科類或者文理兼招類專業。
新高考選科必須考量5大因素
1.學科基礎
學生和家長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判斷自己學科基礎的強弱。
分數
分數是權衡學科基礎的最直觀的數據,曆次考試平均得分較高,就說明該學科的基礎較好。
排名
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級賦分制,最終賦分分數取決于名次,因此排名是衡量學科基礎的重要依據。
高一、高二的排名參考班級或學校排名,高三模拟考試後,參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統考排名。層次越高,範圍越廣,其參考價值越大。
知識掌握程度
可以根據平時學習情況或試卷分析,從各個知識點的得分率或正确率來看,知識掌握得越全面,學科基礎越牢固。
2.提升空間
提升空間是影響學科成績變量的關鍵因素。有些同學在某些學科上或許基礎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兩年後超過其他人。
判斷學科的提升空間主要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方面:
學科潛力
潛力即為表現出的能力。一名學生的學科潛力是很難直觀判斷的,隻能通過對錯題題型的統計,進行模糊判斷,比如錯題集中在選擇題還是大題。
學科能力
學科能力即學科核心素養怎麼判斷?隻能從平時練習和試卷中判斷。錯題主要因為基礎知識點含糊,還是這道題的思考邏輯想不出來、想不明白。補基礎易,補思維難。
學習習慣
不同的學習習慣應對不同學科,其學習效率也是不一樣的。日常學習,你是喜歡讀和背,還是算和練?
3.興趣傾向
有的學生因為喜歡某個學科,或者喜歡某個老師,最終選了這門學科。上課喜歡聽這個老師的課,未必表示你能考出高分。根據對老師的喜好選科,高考很可能會吃虧。
喜歡老師和你最終能考多少分是兩碼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師不能最後幫你考大學。有時候,自己學得好的優勢學科,未必是适合未來職業發展的科目。
建議可以借助霍蘭德職業測試,幫助自己更準确地判斷自身的興趣傾向。網上搜一下,就可以找到最基礎的職業測試。
4
大學要求
對于新高考改革實施地區,各大學會發布各專業關于科目選擇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選擇了必選科目,高考時才能填報該專業。
有的專業不限選考科目,有的專業要求必須選考某一門,有的專業要求考生在某兩門科目中任選一門,還有的專業要求考生某兩門科目均須選考。
目标985高校的學霸同學在此特别注意:
2021年共有36所名校參與強基計劃招生,學霸最好提前了解強基目标校的考試科目,盡量讓選科與強基考試科目保持一緻。
舉例來說,如果想報清華強基,理科類專業測試:數學 物化綜合;文科類專業測試:數學 文史綜合。也就是說,選了物理的學生,如果沒選化學,則注定與清華強基無緣。
而如果想報北大強基,筆試科目則不分文理,考試科目一律為:語文 數學。
對其他名校感興趣的同學,最好關注官方公衆号、校園官網,提前了解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和校考科目。
新高考選科必須留意4個細節
1.别隻看總分,要重點看單科排名
高考每次有排名的考試,不僅要關注總分排名,更要關注單科排名。雖然現在考試排名不讓公布,但是學生和家長可以跟老師要到個人的詳細成績小條。
不要沉醉于你的原始分數,賦分後的分數才是關鍵。建議每次排名都要認真分析,自己對着等級賦分規則表格,自己給自己多估估分。
2.不僅要認識自己,更要認識别人
别再拿自己那幾門學科自己跟自己瞎比,比如物理80分,政治70分,就選政治,這樣選根本不對。
賦分制不看具體分數,看的是你在參考該科考生中的排名。所以,平時有排名的考試,你要看各科的相對優勢,也就是說要拿自己各科和别人比。
建議大家珍惜高中後的每一次排名考,并且好好分析排名,找到自己的優勢學科。
3.各科均衡的學霸,選報名人數多的科目
如果你是學霸,盡量不要紮堆選某個學霸組合,除非你是頂尖學霸。當然,某科選考人數越多,對學霸就越有利。
對于各科比較均衡的學霸來說:人數越多,學生結構層次越亂的那種組合,就是最好的;人數太少的組合,不确定性增強,反倒是不好的。
4.中等生關注差異化選擇,以優對劣
如果你是個中等學生,各科成績不是很突出,建議你别紮堆學霸區。一般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會選擇純文科組合,而大多數學霸不會選純文組合。
所以如果中等生文科成績還可以,不妨在這裡試一試,興許你就成了“矮子”裡的将軍。
學生和家長應對新高考的布局策略
總結一下學生應對新高考的布局策略:
1.高一上盡量各科均衡發展,并逐漸在高一下确定出優勢科目。
2.高二上确定選科,早明朗,早發力。
3.如果有非常明确的一個職業傾向,就按照招生專業的選科要求進行選科。
4.如果有某幾個職業傾向,選科要兼顧興趣與特長,最後的确定策略以高分為先。
5.選科除了參考當下分數,還要考慮該科的學習效率、精力投入和學科潛力。
6.如果沒有任何的職業傾向,在能力所及時,盡量選擇物理,畢竟純文或偏文組合可報考的專業較少。
7.選科盡量一次到位,避免中途更換,浪費時間和精力。
總結一下家長應對新高考的布局策略:
1.高中生家長了解新高考等級賦分制度的特點,研究孩子高中每次考試的單科排名。帶孩子做職業傾向測試,盡早确定志願方向和選考科目。
2.初中生家長讓孩子提早了解新高考的選科賦分制度,提醒孩子提前在感興趣的科目上深耕細作,學深學精。
3.畢竟我們都知道,孩子感興趣的科目如果能與賦分後的高分科目保持高度一緻,是何其有幸的一件事情!
面對新高考,講究選科策略,你的努力才會得到更好的回報。
來源 | 綜合整理自高考直通、北京四中網校、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各省教育廳及網絡等。
轉自 | 百校聯盟
編輯 | 鵑子
校對 | 小清
責編 | 古月
副主編 | 溫鵑 常璐
主編 | 李大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