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東歐出現一批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

東歐出現一批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9 21:38:44

随着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一個時代畫上了句号,就在這波浪潮中,捷克斯洛伐克爆發“天鵝絨革命”,一分為二,變成了兩個國家:捷克和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是繼南斯拉夫和蘇聯以後,第三個解體的社會主義國家。那麼,捷克斯洛伐克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為何在“天鵝絨革命”以後卻分裂成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

東歐出現一批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此國是第三個解體的社會主義國家)1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捷克斯洛伐克的地緣環境。

一戰打垮了奧匈帝國,奧匈帝國解體以後,捷克和斯洛伐克脫離奧匈帝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誕生。二戰期間,捷克斯洛伐克曾被德國占領,在蘇聯的幫助下,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獲得解放,捷克和斯洛伐克再度合并,并組建了聯合政府。

二戰後,美蘇冷戰的背景下,捷克斯洛伐克由于地處東西方兩大陣營對抗的前沿陣地,成為美蘇兩大陣營争奪和滲透的對象。美國企圖以“馬歇爾計劃”援助捷克斯洛伐克民族社會黨,以達到影響其政府的目的,但是以失敗而告終。

東歐出現一批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此國是第三個解體的社會主義國家)2

布拉格之春

蘇聯為了能夠在美蘇争霸中處于有利地位,也加緊對東歐國家的控制。上個世紀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國内經濟發展遇到困難,長期得不到改善,隻有通過改革才能擺脫當時的困境。杜布切克執政時期,為了擺脫經濟困境,推行政治民主化改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布拉格之春”。但是這一改革被蘇聯視為對其領導地位的挑戰,于是蘇聯聯合華約國家共同出兵30萬人,6個小時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布拉格之春”被迫中斷。

本來這一改革有助于改善當時捷克斯洛伐克國内的政治和經濟困境,“創立一個新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條件的、民主和人道的社會主義模式”,以加快經濟發展,但是這一改革由于蘇聯的幹涉而中斷,導緻捷克斯洛伐克擺脫蘇聯模式的時間大幅延後。

蘇聯解體以後,捷克斯洛伐克通過“天鵝絨革命”,以和平方式脫離蘇聯模式,并通過兩國同意,将捷克斯洛伐克分成兩個獨立的國家單獨發展。經過20多年的發展,捷克和斯洛伐克成為東歐地區最為發達的國家。

東歐出現一批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此國是第三個解體的社會主義國家)3

那麼,既然可以通過和平方式擺脫蘇聯模式,捷克斯洛伐克最後為何還要解體為兩個國家呢?

一、捷克和斯洛伐克不可調和的民族矛盾。

捷克和斯洛伐克人口1563萬人(1989年),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兩大民族,其中捷克人約占64%,斯洛伐克人約占30%。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成立後,由于捷克人在國家中占多數,因此主導了國家的發展,而斯洛伐克人由于是少數,自身的權利得不到保障,失去了獨特性。斯洛伐克地區成了工業發達的捷克統治和剝削的對象,兩者經濟發展程度日益不平衡,差距越拉越大。1960年制定的憲法取消了斯洛伐克的民族自治權,民族矛盾也進一步尖銳。1989年“天鵝絨革命”後,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經濟矛盾更突出,由于兩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面對經濟改革後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樣,斯洛伐克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因此,斯洛伐克更傾向于走自己的獨立發展道路。

東歐出現一批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此國是第三個解體的社會主義國家)4

二、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國政黨的有力推動。

在1992年捷克斯洛伐克大選以後,捷克共和國公民民主黨和斯洛伐克共和國争取民主斯洛伐克運動在各自共和國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兩個黨派在聯邦議會中分列第一大黨和第二大黨,獲勝的兩大政黨主席克勞斯和梅恰爾就組閣問題經過多輪談判,始終未能達成一緻。在這種情況,沒有比兩個共和國分家更好的辦法了,因此兩大政黨在此後的施政綱領中向兩國獨立方向推進。

在此後的第五輪談判中,捷克共和國公民民主黨和斯洛伐克共和國争取民主斯洛伐克運動同意把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分成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于是存在了74年的捷克斯洛伐克走向解體,新的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于1993年1月1日正式成立。

如果當時蘇聯不幹涉“布拉格之春”改革,或許捷克斯洛伐克可以創造一種不同于蘇聯模式的全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如果那樣的話捷克斯洛伐克有可能不會發生後來的解體,今天可能作為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家而存在。

蘇聯的幹預緻使“布拉格之春”改革夭折,捷克斯洛伐克擺脫蘇聯模式的時間被人為推遲了24年,此時的捷克斯洛伐克為了更好的發展不得不通過分家來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獨立後的捷克如今人均GDP達到20368美元,斯洛伐克稍微差一點,也有17605美元,兩國成為東歐地區最為發達的國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