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越雷池一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範圍。“雷池”呢,也是中華規矩文化的熱詞。今天光哥要跟大家聊的話題是“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句話背後隐藏着怎樣的曆史故事?
“雷池”其實也是古代的一個地理名詞,而且古雷池就位于現今安徽省望江縣的雷池鄉境内。雷池的形成還與廣泛分布在安徽省西南部沿江地帶的水網有關,古代時候,這個河流廣布的水網便被稱作大雷水,現今的雷池就位于大雷水的下遊。在知道了雷池的地理位置之後,就要說一說與它有關的一個曆史典故,也就是它背後所隐藏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東晉成帝鹹和二年,也就是公元327年,當時的曆陽太守蘇峻、豫州刺史祖約等發動了一場叛亂,目标直指當時東晉的都城建康,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而當時的晉成帝司馬衍隻有六歲,在得知叛亂的消息之後,當時一直駐守在雷池附近的溫峤都督便上書朝廷,想馬上率領江州境内的守軍前去保衛建康。然而,當廋亮得知了溫峤的計劃之後,卻擔心當時手中握有重兵的荊州刺史陶侃會以率軍勤王為借口,把他手下的重兵全都帶到建康。畢竟當時身為晉成帝的舅舅,又同時在朝中擔任着大司空一職的廋亮,掌控着東晉的整個中央政權。所以他有此擔心,實屬正常。于是,他就在專門寫給溫峤的信中寫到:“吾憂西陲,過于曆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這其中的意思就是說,我對西部邊境統軍陶侃的擔心,要遠遠超過在曆陽發動的叛亂,所以你千萬不要率軍越過雷池,最好是能夠繼續留在江州盯防陶侃。說到這裡呢,想必大家就發現了一個十分熟悉的成語,那就是“不越雷池一步”。這正是從廋亮給溫峤回信當中的内容演變而來。
隻不過“不越雷池一步”本意其實是廋亮給溫峤所下達的一道命令,但随着這個成語在後世的不斷流傳,也就擁有了跟“不可逾越的鴻溝”同樣的意思,都是在表達人在說話、做事方面必須要堅守的規則和底線。
而要說到這場叛亂的聲勢的确很大,廋亮甚至一度帶着晉成帝以及司馬氏皇族把都城暫時遷到了石頭城這個地方。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當初廋亮的判斷其實是錯誤的,因為陶侃也是一個忠于東晉朝廷的将領。這才使得這場由蘇峻和祖約發起的叛亂,一直到鹹和四年,也就是公元329年,才在陶侃和溫峤的合力之下被徹底的平定。叛亂平定之後,廋亮才又帶着晉成帝和司馬氏的皇族回到了都城建康。當然,廋亮在叛亂發生的第二年,還是任用了陶侃,同樣也是他所做出的決策。也許這個時候,他已經意識到了陶侃對東晉的忠誠,或者呢,那就是他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之下所做的最後一搏。即便真的是這樣,我還是認為如果他能夠更早的讓溫峤率軍去保衛都城,也許就不會給叛軍以機會攻破建康城了,你認為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