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12月24日和12月25日這兩天,輿論場上總會掀起一股該不該過平安夜、該不該過聖誕節的争論,幾乎成了老生常談的話題。
反對者大義凜然:中國人就不該過洋節日,過洋節日是崇洋媚外。一些學校,甚至教育部門也倡導,乃至于發文要求:禁止師生過洋節,要多多弘揚傳統文化。
這一方的觀點也容易理解:中華傳統節日曆史悠久,每一個節日都有良好的寓意和故事背景。比如:
清明節祭奠先人,寄托哀思;
端午節紀念屈原,弘揚愛國精神;
中秋節嫦娥奔月,渴望和親人團圓;
重陽節登高祈福,飲宴祈壽;
春節辭舊迎新,團圓守歲。
春節紅包和餃子
所以他們認為:國人、特别青少年,應該多接觸傳統節日,不應跟風湊熱鬧,過洋節日。
反對者則不以為然:過平安夜,聖誕節隻是湊個熱鬧,不應上綱上線。
仔細想想,兩派的觀點都有可取之處。一方面:青少年價值觀尚未定型,需要加以引導和教育,要讓他們認識到的傳統文化的内涵,傳統文化也需要傳承和弘揚。
另一方面:中國人過個洋節日确實隻是湊熱鬧,不能上綱上線。中西文化交流一直在進行:春節已經成了很多國家的法定假日,平安夜吃蘋果也是中國才有的現象。
聖誕樹
商家大力宣傳營造出的“消費”氛圍,大家聚餐吃火鍋,送蘋果吃蘋果,也是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感情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