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鄉村與城市之間的古鎮,是在千百年曆史發展進程中逐漸形成的人類聚居地,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建築藝術價值,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作用,并且保存完好的古鎮風貌更是地域文化的集中體現和重要部分。
人類曆史源遠流長、疆域廣闊,各地古鎮的自然地貌、風俗文化、民族特點、經濟水平都差别較大,因此形成各具特點的古鎮特色。
其一,古鎮有着悠長的曆史,經曆了歲月的洗禮,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内涵,能夠反映該地的曆史沿革、發展脈絡以及建築的風貌特點;其二,古鎮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古鎮充分體現了民族的傳統習俗和民族風情;其三,古鎮能反映一定的地域特征,不同的地理環境有不一樣的自然風貌,古鎮在适應這些自然環境的過程中亦産生了不同風貌;其四,古鎮往往能成為一個城市的形象代表,大量的傳統建築風貌,本身就是一座城市的景觀形象,而自然景觀和建築風格的融合統一,構成了傳統古鎮别具一格的景觀特征;其五,傳統古鎮的形成往往有其獨特的功能特征,在文教、政治、軍事、商貿、交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國古鎮通常是古道重要的驿站。
古鎮的形成和發展往往都是自發的,不同于現代城市有着統一的規劃。現存古鎮的建築風貌并不僅代表某個時間節點上的建築,還會有各個時期建築風貌的并存。比如,中國傳統建築以木結構體系為主,木結構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所以中國不同地方傳統古鎮的曆史遺存也并不均衡。所以,古鎮為我們了解不同時期和各個地區的曆史故事、風土人情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根據當時的生産力發展水平,古鎮往往會形成适當的發展規模。比如,在中國南方以水路為主的地區,交通以人力的渡船為主,因此街道的尺度規模較小,從而形成了古鎮前街後院、下街上宅的建築形态。古鎮傳承千百年,反映着當地的曆史脈絡和人文氣息。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很多還保留着傳統生活方式和習慣,使古鎮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情特色。大多數古鎮的建築群落、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經過漫長歲月,都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統一。
時下,現代城市在建設中普遍面臨同質化問題,各大城市在大規模擴建或改建的過程中,建築形态和風貌喪失了本地特色,而古鎮恰恰彌補了鋼筋混凝土構建的城市所沒有的韻味和美麗,默默記錄着一座城市的曆史和歲月。可見,在當前城市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古鎮保護的緊迫性毋容置疑。
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古鎮最大的吸引力,古鎮的發展建立在保護、挖掘和展示文化内涵的基礎之上。 古鎮的保護通常有兩層意思:其一是指建築的物質實體上,構成建築的各種元素盡可能保留其原汁原味的特征;其二是指精神層面的,古鎮的生活方式、業态、風俗等都屬于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這些隐性的東西共同構成傳統古鎮的特色。
首先,強調古鎮的地域特色。古鎮受民族特色、地域地貌、自然條件等影響,形成千差萬别的地域風格。在古鎮的保護過程中必須保留住這些地域特色,否則古鎮也就會失去了它的唯一性。
其次,保留古建築的多樣性。不管是什麼風格的建築,隻要有其曆史意義和自身特點,都可以和諧并存,而不必強求同一種風格。
再者,可持續發展是古鎮保護的要點。舊式商業街等傳統環境不斷為新的發展潮流所淹沒,幸存的也已支離破碎、面目全非。面對新的沒有記憶的建築和城市,雖然可以滿足了人們在物質功能上的需求、卻無法滿足人們深層次的精神需求。而古鎮傳統商業街正好能夠滿足種願望,人們終究希望看到的是自然的傳統的物質環境和鮮活的傳統人文、風俗的表達。
當然,古鎮的傳統建築作為曆史文化的載體,它固然具有現代建築無法比拟的存在價值,但保護傳統建築并不意味着凍結現代城市的發展步伐、或大量恢複已經消亡的傳統生活場景,而是聚焦于保護即将消亡的傳統文化、民俗特征,去重建一座城市的曆史,去恢複人們關于古鎮的共同記憶,同時不斷補充城市發展進程中産生的新内容。
古鎮集政治、經濟、軍事、曆史,文化、科技、民俗、藝術、人物傳記和民間傳說于一體,存有大量各類古建築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具有珍貴的文化價值。這些文化遺産既是古鎮輝煌曆史的見證,又是極具開發價值的文化資源。傳統文化依附于久遠的曆史文化空間,是古鎮最寶貴的财富,而挖掘、恢複、傳承和發揚曆史文化遺産是古鎮開發的靈魂。
在這種前提下,古鎮的适度開發一方面能更好地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 另一方面又能促進民居的保護與更新, 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古鎮的一種有效轉型方式, 可以促進傳統古鎮的持續健康發展。或者可以說,打造古鎮文化品牌,不僅有助于宣傳古鎮、增強人們的鄉土自豪感,而且将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步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