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穿這件衣服上班時被同事好奇問道:“你這個衣服的紋路怎麼跟我的睡衣一樣?”
像睡衣、像浴袍、像棉被、像奶奶輩的棉襖……大家口中這種奇奇怪怪的外套,其實是從羽絨服與棉服等冬季大衣的内膽(俗話稱為:裡子)發展而來的。
為了拆洗方便,許多大衣會采取外層和内層分開縫制的方式,穿的時候組裝在一起穿,洗的時候可以把外層和内膽分開來清洗。
内膽最大的作用就是保暖。厚大衣服的内膽一般是由真空棉、蠶絲、羊絨或棉花構成,清洗時主要着重清洗外層。隻洗外層,就可以避免大衣洗後保暖度下降和難晾曬的問題。
近幾年,内膽已經不甘于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暖爐,而是想在繼續保暖的同時改善外形,成為一件能夠獨當一面的時尚單品。
它做到了。如今“内膽外穿”,已經成為一種流行服飾趨勢。
内膽衣與其他衣服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表面布滿許多緊密的線條,這些線條有個專屬名稱,叫做绗(háng)縫。
绗縫,就是用長針縫制有夾層的紡織物,使裡面的棉絮等填充物固定。
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用緊實的走線壓縮其中棉絮膨脹的體積,使衣物在保暖的基礎上保持合理的厚度,上身輕便不臃腫。
剛開始人們嫌棄内膽的樣子,是因為它會讓衣物的表面不平整,尤其是以純棉布料做成的内膽,很容易變得皺皺巴巴。
然而随着布料變得豐富多樣,就算有绗縫也不會再影響衣服的挺括程度,人們才慢慢接受了它。
現在很多人喜歡上了衣物的走線工藝。比如近兩年很火的“明線牛仔褲”也同樣經曆了從“做工醜”到“複古美”的一段過程。
人們開始接受内膽裝,同樣與複古心理脫不開幹系。
绗縫是民間傳統工藝品,至今已有50餘年的曆史。它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成熟于90年代。它的應用領域也從家用布藝、衣物内膽向着時尚界進發。
内膽裝最早出圈是以軍裝内膽的形式流行,叫做 Liner Jacket。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绗縫單品,最早都是 M43、M51、M65 等等一些軍裝派克外套的“可拆卸”内裡,沒有領型結構,但有着出色的隔熱性,能夠維持士兵在惡劣環境下的體溫。
直到 2016 年,品牌 OAMC 将内膽單獨提取出來,這也才有了它後面的規模流行,同時也有了另一個名字 Peacemaker Jacket。
因為無領型的設計,很多人日本人還喜歡将它當做“道袍”來穿。
日本品牌優衣庫就推出了許多内膽樣式的夾克、背心、大衣作為保暖的基礎款,很受歡迎。
後來,绗縫工藝還成為許多大牌的經典元素。
比如Chanel 最有代表性的菱格紋,就是绗縫工藝制作;
Dior 的 Cannage 藤格紋圖案,也以绗縫形式出現在Lady Dior等經典的包款中。
天氣轉冷後,明星們也加入了内膽裝的行列。
比如Kendall出街時穿了一件比較灰色棉服,這件内膽裝相對“保守”,绗縫還是放在了衣服内側,看上去有些中式的味道。
袁姗姗的绗縫棉服是在Burberry的經典樣式上完成的,搭配和諧又活力十足。
基礎款的内膽裝基本人人都可以hold住,但像是“天王嫂”昆淩穿的這一整套内膽裝——
說實話,穿這身衣服還真得看臉,不是時尚弄潮兒誰敢這麼穿?
雖說人們對内膽外穿的寬容度已經大大提高,但内膽裝還是基礎款的最香。畢竟,就算貼上“複古”的标簽也無法立刻改變多年來人們對内膽的第一印象。
土到極緻就是潮,也得一步一步來。
參考文章:
[1]聽說今年冬天,棉服内膽外穿更酷!| 教父愛潮流
[2]這件土氣單品,竟然是最理想的内搭之一?| TOPMEN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