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人生經典語錄?一句“生活不僅眼前的苟且,還需要詩與遠方”撥動了無數人的心弦,在某時某刻,我們都扪心自問過一個問題:我該苟且,還是選擇詩與遠方?,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韓愈人生經典語錄?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一句“生活不僅眼前的苟且,還需要詩與遠方”撥動了無數人的心弦,在某時某刻,我們都扪心自問過一個問題:我該苟且,還是選擇詩與遠方?
這個問題對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們雖然也很難确定什麼是正确的,但是可以從一位詩人的身上,獲得對我們有用的啟迪。
大唐在768年迎來了這位詩人,其父韓仲卿為其起名為韓愈。
韓愈出生時比一般的嬰兒哭得更久,他仿佛感覺到了他的一生多磨難。在他三歲時,他的父親永遠地離開了他,之後他由他的兄長韓會撫養。
好運讨厭世人,厄運總緊跟身後。韓會因受元載牽連,被貶為韶州刺史,任後不久就去世了。韓愈隻能跟随寡嫂鄭氏在困苦和颠沛中度過,這些不堪的經曆讓韓愈越發刻苦讀書。
韓愈十九歲時,告别了鄭氏,前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縱然韓愈才華橫溢,但是唐朝科舉的潛規則是要看考生的家世背景、人脈地位的。所以韓愈第一次科考就以失敗告終,少年的心中雖然落寞,但是更多的是不甘心。
之後韓愈又連考了三次,在最後一次中了進士。進士文憑的含金量對于大唐官場而言顯然是不夠的,再加上韓愈普通的家世,他很難有一番作為。因此,韓愈又參加了博學鴻詞科舉考試,結果等待他的又是接連三次的落榜。最終他在第四次中榜了,然而朝廷給他的隻是一個小小的國子監四門博士而已。
在古代,讀書人的謀生之路是做官,如果做的是小官又為官清廉的話,那麼他将很難維持自己的生活。韓愈從參加科考到任職為國子監四門博士的過程之中,他為了生活下去,隻能靠寫碑文賺錢。
唐代當時十分流行給死人寫墓志銘的風氣,一方面是希望死者永垂不朽,另一方面是為了家族能夠流芳百世。有需求就會有市場,諸多沒有出路的文人雅士加入了為已故親人撰寫墓志銘的行列之中。
韓愈憑借自身的才華很快就成功進入了寫墓志銘的行列,可是當他獲得收入準備孝敬鄭氏的時候,親如母親的鄭氏卻因病去世了。這一年,韓愈25歲,剛中進士,鄭氏雖未享受到韓愈的孝敬,但是臨死能看見韓愈高中,這對鄭氏而言,應該是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刻之一。
韓愈成為國子監四門博士的十年時間裡,遭遇了數次的貶谪,長期徘徊于縣令等小職位之上。如此的境遇讓韓愈隻能一邊上班,一邊給人寫墓志銘。長期混迹于活人與死人之間的韓愈,除了苟且,還是苟且,詩與遠方是他從未考慮的事情。
謀生的手段沒有高貴與卑賤之分,但是韓愈寫墓志銘的事情卻成為了大唐官場的一個笑話。許多人說韓愈丢了讀書人的氣節,更丢了官場的臉面。韓愈對此不以為然,相反,他更加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每一位顧客。
韓愈認真的态度加上韓愈超凡的才華,讓韓愈成為墓志銘行業中頂尖的精英。無數的達官貴人都會找韓愈寫墓志銘,很多時候甚至非他不可。
韓愈寫墓志銘的價格也被市場越炒越高,他的收費動不動就是“馬一匹,并鞍、銜及白玉腰帶一條”,這些東西在古代都很名貴。
另外韓愈也收現金,比如“絹五百匹”。當時的絹具備貨币的功能,五百匹絹比基層幹部一年的工資還多。
晚春時節,韓愈看着如畫的美景,回想起自己的人生曆程,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古人以詩明志,而這首詩表明了韓愈的人生态度和一生追求。春天是百花最珍貴的時間,它們紛紛将自身最美好的一面展示了出來,彼此間形成了激烈的争搶場面,都想占據更多的春天美景。自古楊花(即柳絮)和榆莢從來不受人們的欣賞,它們注定是春色中的被忽視者。
可是楊花和榆莢不管人們的看法,盡管它們沒有美麗的容顔和姿态,它們卻像雪花一般,充滿了整個天地。韓愈将自身比作楊花和榆莢,他雖然沒有做官方面的才華和情商,但是也不會放棄揮灑自己的有限的能力。
一句話總結韓愈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是:不負時光不負己。不管是為官還是做一名被人嘲笑的寫碑文者,韓愈都會認真地去對待,因為他深知人生的“春天”是有限的,應該珍惜每一刻。
如果将韓愈的人生态度放到開篇的問題之中,就會發現人生的苟且是态度問題。如果我們将眼前的苟且當做别樣的詩與遠方,那麼苟且也可以成為詩與遠方,我們就可以不用再去尋找詩與遠方了。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的詩與遠方隻是别人所認為的苟且而已,而别人認為的詩與遠方,有時候也會成為我們眼中的苟且。不同的态度産生不同的觀點,我們與其去思考苟且、詩、遠方等問題,還不如不負時光不負己。
正确的人生态度會擁有美好的故事結局,而韓愈寫碑文的結局也是美好的。公元817年,唐憲宗派裴度等人平定淮西叛亂後,唐憲宗李純下诏刻石立碑,欽點韓愈撰文。韓愈花費七十天寫出了《平淮西碑》,而此文内容名震大唐,韓愈做到了不負時光不負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