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扁鵲為何冷門

扁鵲為何冷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04:43:39

全國政協委員,緻公黨山東省委副主委、濟南市委主委,濟南市副市長王桂英提交的《加快籌建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的建議》提案,建議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在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選址籌建,理由是濟南是扁鵲故裡、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是建設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最佳城市。

  對于此說法,河北人民不答應。

  證據表明:河北鄚州是扁鵲出生地(鄚州鎮位于河北省任丘市北部,由雄安新區托管),河北内丘是扁鵲行醫聖地、生前封地、死後葬地。

  扁鵲一身都是謎,很多人沒有系統掌握資料,所以,難免得出錯誤的觀點。

  曹東義主編過《神醫扁鵲之謎》(1996年),這是一個科研報告;也出過一本《扁鵲文化與原創國醫》(2017年),對這個問題專門研究,有關看法請大家參考。

文/曹東義

河北中醫學院扁鵲文化研究院院長

河北省中醫藥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

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原副院長

扁鵲為何冷門(不要争了扁鵲是河北的)1

司馬遷考證扁鵲,表述裡籍有難處

  關于扁鵲的裡籍問題,最早的記載出于韓嬰的《韓詩外傳》,而不是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在扁鵲師徒路過虢國,打算進入宮内救治虢太子的時候,韓嬰記錄扁鵲自我介紹時說:“入言鄭醫秦越人能治之。”

  司馬遷是一個曆史學家,具有“一字之褒貶”的“史家功夫”,一般的規律是用詞極為簡略,不會多說一句話。但是,他既然看到了韓嬰的記載,是那樣“簡單明了”,為什麼邊卻把扁鵲的自我介紹“複雜化”了?尤其是在司馬遷的《扁鵲傳》裡,一開頭就寫過“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其後,扁鵲到虢國搶救虢太子,同樣在作自我介紹,但是看上去很不合理,他的語言非常繁瑣:“言臣齊勃海秦越人也,家在於鄭(鄚)”

扁鵲為何冷門(不要争了扁鵲是河北的)2

河北内丘扁鵲祠

  韓嬰與司馬遷相差幾十年,韓嬰的說法雖然看上去“簡單明了”,卻很容易讓人産生誤解,因此司馬遷不得不放下“一字褒貶的史家功夫”,把文辭變得冗長繁瑣,才能說清楚扁鵲的裡籍問題,這背後有其良苦用心,牽涉到文字傳抄之中的訛誤問題。

  《呂氏春秋》認為,傳抄錯誤不是個别現象,很多字在字形上相似,但意思卻不一樣,不要望文生義,混淆了原來的意思。是非的界線,必須分清。

  關于扁鵲裡籍的記載,錯訛字很多,而且還很關鍵。有些人不善于辨别真僞字,就出現了很多混亂而不同的說法,也有很多人是根據印象,或者見到前人有某些說法就随聲附和,人雲亦雲。像司馬遷那樣首先進行考證,然後既用當時的行政區劃、又用不同地表地理特證進行表述的作者是很少見的。這既說明司馬遷做學問的嚴謹,也反映出他的良苦用心。

1.“郣海”與“渤海郡”的變遷

  司馬遷寫《史記·扁鵲傳》,開頭就說:“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其中有些文字,如“渤海”的“渤”字、“鄭”字,都是傳抄過程之中出現的訛誤字,需要仔細辨别。

  《史記》對于先秦人物的表述,一般都是稱之為某國人,而用漢代的郡縣表述一個先秦的人,在《史記》裡是不多見的,但是也不是絕無僅有。比如《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就說:“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隻要知道的比較準确,司馬遷就可以說的很詳細,盡管先秦時代郡縣制并不普遍。

  需要說明的是,普遍設置郡縣雖然是在秦開國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下再設縣,這種“郡縣制”成為漢代之後行政區劃的主流,但是,郡縣制并不是秦代才開始有的。

  趙簡子時代的晉國早就有郡縣制,《左傳》的記載很生動,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趙簡子曾經懸賞說:“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

  漢代劉熙《釋名·釋州國》雲:“至秦改諸侯置郡縣,随其所在山川土形而立其名,漢就而因之。”劉熙所言甚是,“渤海郡”應該因為有叫“渤”的地名才設立“渤海郡”,但是,“渤”字是漢代之後才出現的俗近字,也就是說司馬遷的時代沒有“渤”這個字。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裡,沒有“渤”,隻有“郣”和“勃”與我們今天所說的“渤海”有關系。也就是說,在漢代的古籍裡,“渤海郡”都應該寫作“郣海郡”或“勃海郡”,而不是“渤海郡”。

  需要指出的是,今本《史記》《漢書》裡的“勃海郡”是一個訛誤字,這是因為郣、勃二個字在字形上很相近,造成了傳抄錯誤。“郣海郡”是正确的表述,而“勃海郡”屬于傳抄錯誤。

扁鵲為何冷門(不要争了扁鵲是河北的)3

第三屆冀港澳台中華傳統醫藥文化發展大會祭拜醫祖扁鵲典禮

  《說文解字》雲“勃:排也,從力,孛聲”;“郣:海地。從邑,孛聲。一曰地之起者曰郣。”可見勃屬力部,郣屬邑部,二字本意不相同。邑部的字,都是右邊有耳朵,表示地名。所以《說文解字》說:“邑,國也。從口。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凡邑之屬皆從邑。”

  先秦文獻稱北海、東海,多為泛稱,都是因為方位的關系,獲得了相對的稱謂。說話、寫文章的人,可以因為方位的關系,用“北海”、“東海”代稱渤海,但未見以渤海代東海、北海之稱謂者。

  渤海,古又稱作“郣澥”。《說文解字》雲:“澥:郣澥,海之别也。”

  郣澥、郣,是海邊、海岸的一部分,因郣邑而得名,特指今滄州一帶沿海海陸,故漢高祖劉邦五年(公元前202年),于這一帶設立郣海郡,管轄有20多個縣。

  “郣海”是一個特稱,這與“江”隻表示長江,“河”隻稱黃河是一類的用法,屬于專有名詞。其後,興起了“渤”字,而古老的“郣”因為隻是一個專屬的地名,沒有其他含義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扁鵲為何冷門(不要争了扁鵲是河北的)4

内丘扁鵲祠弟子柏

  一開始,郣、勃、渤三字混稱,這種狀況可以見于傳抄到後代的《史記》《漢書》等秦漢古籍之中,後來有了“渤海”一詞,更容易表示大海,“郣海”的“郣”字就被很多人淡忘了,甚至很多字典、字書也不再收錄“郣”字。

  不僅如此,“鄭”字也是一個誤字,本字應是“鄚”字。

2.“鄚州”與“鄭州”的差異

  今本《史記·扁鵲傳》說:“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

  《史記集解》引晉代徐廣曰:“‘鄭’當為‘鄚’。鄚,縣名,今屬河間。”《史記索隐》說:“案:勃海無鄭縣,當作鄚縣,音莫,今屬河間。”

  司馬遷的《史記》流傳到後世,有些内容需要進行注釋,才能被當時的人們讀懂,因此,不斷地有人為《史記》進行注解。

  司馬遷說扁鵲是勃海郡人,這個勃海郡是漢高祖設立的,秦朝的時候勃海郡一帶屬于巨鹿郡。漢朝建立之後,既實行郡縣制,也有侯國,并且經常變化。根據成書于東漢年間的《漢書·地理志》記載,勃海郡之中鄚縣已經劃歸涿郡管理了。到了晉代的時候,鄚縣又屬于河間國。所以,晉代的徐廣說:“鄚,縣名,今屬河間”,唐代的司馬貞也說“鄚縣,音莫,今屬河間。”

扁鵲為何冷門(不要争了扁鵲是河北的)5

河北鄚州扁鵲廟

  鄭、鄚二字,形近易誤,鄚字也隻有一個意義,就是隻标示地名,沒有其他含義,這樣的文字在傳抄的過程之中,就容易被抄錯,抄做一般的流行字。故唐初的行政官府,就改“鄚州”為“莫州”。此與文獻流傳中的訛誤尚有所區别。這是因為同時代之人,寫“鄚”而誤為“鄭”者十分普遍,影響辦事的準确性,經常把應該由鄚州辦的事情,交代到了“鄭州”,所以唐代睿宗景雲年間,政府官員把“鄚州”改成了“莫州”,以與“鄭州”相區别。

  鄭州、鄭縣在今河南一帶,離着勃海郡很遠。

  漢景帝時期就有名氣的韓嬰,他的家鄉就在鄚縣,正好與扁鵲同鄉,《韓詩外傳》是當時頗為流行的著作。韓嬰寫扁鵲的時候,說“入言鄚醫秦越人能治之”,但是傳抄之中幾十年,到了司馬遷時期很多抄寫的有錯誤,變成了“入言鄭醫秦越人能治之。”

  為了防止人們繼續抄寫錯誤,或者為了準确表述扁鵲的籍貫,司馬遷在提到扁鵲裡籍的時候,都是“郡、縣并用”,這樣一來即使你抄錯了,仍然很容易地根據“勃海無鄭縣”加以糾正。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司馬遷在《扁鵲傳》的開頭就說:“扁鵲者,郣海郡,鄚人也。”後邊扁鵲自我介紹的時候,他說:“言臣齊郣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鄚。”這種“郡縣并用”的深意,就是為了防止人們傳抄錯誤,即使傳抄錯誤了也可以糾正。

  果然不出司馬遷的預料,後人不僅把“鄚”誤寫成“鄭”,而且還把“郣海”誤寫成了“勃海”,甚至又變成了“渤海”。這些古往今來“翻天覆地”的字體字形變化,也許是司馬遷所不曾想到的。

  “齊郣海”之中的“齊”不是名詞,而是動詞,或者是名詞的“使動用法”,意思是“靠近、接近”的意思。《說文解字》說:“齊,禾麥出穗上平也。”見賢而思齊焉、舉案齊眉、齊衰、齊民要術等,都是這類用法。不要一見到“齊”就認為是齊國。如果這樣,“齊天大聖孫悟空”就變成了齊國的孫悟空了,很容易鬧出笑話來。

  扁鵲自我介紹說:“言臣齊郣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鄚。”變成今天的話說,就是:“您進去告訴虢君,就說我是靠近郣海的秦越人,家住鄚州城。”

3.“盧醫”與“盧人”的不同

  所傳“扁鵲為盧人”之說,源于揚雄《法言》。但細考楊氏原著,可知後人誤其本意。

  揚雄《法言·重黎》雲:“或問《黃帝終始》?曰:托也。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扁鵲盧人也,而醫多盧。夫欲售僞者,必假真。禹乎、盧乎、《終始》乎!”

  扁鵲“為醫或在齊”,較長時間行醫于盧,遊醫騙人有所不知,以為扁鵲是盧人,鼓吹“人傑地靈出名醫”,到處招搖撞騙,遊方時自稱“我與扁鵲同鄉,都是盧人、盧醫”。其實,北京的名醫,未必就是祖籍北京的人。扁鵲居盧行醫,久有醫名,被一些不學無術的騙子利用。但是,騙子的騙術很好揭露,這就是明眼人,有學問的人,讀過《史記·扁鵲傳》的人,都知道“扁鵲者,郣海郡,鄚人也。”

  假如,扁鵲祖籍真是盧人,這些冒牌行騙的盧醫就難以識别了。

  因為,學習名醫的經驗,傳承其學術是很高雅的事情,或者是其親炙弟子、再傳弟子、學派繼承人,都是無可厚非的。隻有冒牌的人,不學無術,卻到處宣揚“我與扁鵲同鄉,都是盧人、都是盧醫。”這才可笑,才可恥。東施效颦,卻不察西施之美絕非由于一時之心痛;羊質而虎皮,學其皮毛而不得其真髓。所以,揚雄不無憤怒、戲谑地說:“夫欲雠僞者必假真,禹乎、盧乎、《終始》乎!”将所謂“禹步”、“盧醫”、《黃帝終始》三僞并列,諷而刺之以僞妄。後人不察,反據以為立論根據,指鹿為馬,豈不悲哉!

  唐初楊玄操《難經序》雲:“渤海秦越人……又家于盧國,因命之曰盧醫,或以盧扁為二人者,斯實謬矣!”

  史家筆法,凡稱“家于”者,多為居處,非其祖籍或出生地。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稱:司馬相如“家居茂陵”;《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說張耳為大梁人,後移居外黃,故稱“張耳家外黃。”

  古人稱秦越人為盧醫,是說他長期在盧地生活、行醫,當地的人喜歡他,因此才說他是盧醫。這與其“郣海郡,鄚人”,“言臣齊(靠近)郣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鄚”,及“在趙者名扁鵲”,并無矛盾之處。

扁鵲為何冷門(不要争了扁鵲是河北的)6

中醫文化尋根祭拜醫祖扁鵲活動在河北任丘舉行

  在揚雄之前,漢景帝時韓嬰之《韓詩外傳》、漢武帝時之《史記》,漢成帝時劉向之《說苑》等古籍,皆稱“鄚醫扁鵲”,而無盧醫之說,于當時是為常識。揚雄所稱“扁鵲盧人也”,與今人所說“北京名醫某某”,“蘭考人焦裕祿”等一樣,非指其原籍或出生地。

  揚雄曾續寫《史記》,或以為其另有所本,而不同意“鄚醫扁鵲”之論,但也當詳示所據,以正史失。

  西漢末年,戰國策士雄辯之風尚存,劉向新校諸子之書行世,各碩儒名哲竟呈其才,《鹽鐵論》即其代表。揚雄雖不善言,然也仿《論語》而著《法言》,崇《周易》而作《太玄》。如此著名之哲人,怎能欲立“扁鵲盧人”之論,而與“禹乎、盧乎、《終始》乎”數僞并稱?!

  揚雄決不至于輕視司馬遷等前輩,而不須任何論證便強其辭曰“扁鵲盧人也”。曆來立論者,未見有如此拙劣筆法者。

  後人誤揚雄原意,或别有原因。孔府在曆史上是否制酒尚難論定,然自“孔府家酒”問世,僞造者已難以勝數;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之後,開發出新産品“西漢古酒”而僞制者也難盡數。如今售僞之風甚于當年,楊子之書被人曲解,良有以也。從盧縣境内發現渤海已難做到,于是有人别出心裁,要在盧國域内找出“鄭”來,其“用心良苦”也。

4.司馬遷用心良苦,後人誤解

  第一個說出扁鵲籍貫的人是韓嬰,他的《韓詩外傳》這部著作,當時是一部非常“暢銷”的讀物,受到很多讀書人的熱烈追捧,傳抄很廣,因此今天我們見到的版本都有一定的訛誤字。也許這些訛誤字,在司馬遷的時代已經發生了,并且很嚴重。因此,才迫使司馬遷必須另出新意,才能達到“實錄”不誤的準确性。

  司馬遷的時代,由于經常有把“鄚州”誤寫為“鄭州”的情況,或見當世訛誤流傳較為普遍,他為了防止讀者、傳抄者再次誤“鄚”為“鄭”,故在《史記·扁鵲傳》中每每郡、縣并提,稱“扁鵲者,郣海郡,鄚人也。”在扁鵲救治虢太子之前,他自我介紹的時候,扁鵲說:“言臣齊郣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鄚。”而此前韓嬰的《韓詩外傳》隻有“入言鄭醫秦越人能活之”,韓嬰的話看上去簡潔明了。

  難道說具有“一字之褒貶史家功夫”的司馬遷,他不知道韓嬰的表述更簡潔嗎?司馬遷的行文為什麼多出這麼多字來?說了郡,還要說縣;說了齊,還要說郣海,還要說鄚?他這樣連篇累牍,不厭其煩地寫,完全是為了防止後人訛誤。

  因為,韓嬰就是燕國鄚州人,他的家鄉與扁鵲是同一個地方,他介紹扁鵲不需要格外提醒,不用郡縣并稱,或者他也沒見到後人學習他、傳抄他《韓詩外傳》的時候,經常出現錯誤。所以,韓嬰的文字很簡潔,但是,容易産生訛誤;司馬遷的文字很啰嗦,但是能看出他要表達的準确地點,他不幸而言中,後人果誤書其字,把“鄚人”寫成了“鄭人”,幸“郣海郡無鄭縣”而又有“鄚縣”,可經過“郣海郡有鄚縣,而無鄭縣”的常識,或者稍加考證,就可獲得正确的表述。

扁鵲為何冷門(不要争了扁鵲是河北的)7

内丘扁鵲學術思想傳承發展大會學術會議

  假如,齊、渤海、鄭都是地名,那麼,扁鵲是哪裡人呢?

  假如,扁鵲是泰山腳下的盧國人,司馬遷能不知道?能用這麼多筆墨來表述,讓人不知所雲?

  扁鵲自稱“齊渤海”人,不是齊國的渤海,因為齊國境内無渤海,渤海不是齊國的内海。齊國瀕臨渤海,在渤海之南。

  扁鵲自稱“齊渤海”與孫悟空自稱“齊天大聖”一樣,這裡的“齊”不是名詞,而是動詞,是“接近”、“靠近”的意思。《說文解字》說:“齊,禾麥出穗上平也。”見賢而思齊焉、舉案齊眉,之中的“齊”字都是靠近、接近的意思。

  扁鵲自我介紹說:“言臣齊郣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鄚。”如果将其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請替我介紹,說我是靠近渤海的秦越人,家在鄚州城。”

  這樣用筆之細密,非司馬遷不能為之。

  寫先秦的人,稱“鄚醫扁鵲”,或稱“郣海秦越人”,長于稱“趙人”,“齊人”。因戰國以來,各諸侯列強相互攻戰兼并,郡縣、城邑時屬燕趙,時歸齊秦,頗難劃定。扁鵲行醫“或在齊、或在趙”,可以過洛陽,過邯鄲,過齊國,來入鹹陽,“名聞天下”,行醫四方。

  為了說明扁鵲到底是哪裡人士,司馬遷才不厭其煩,兩次用郡縣一起表述扁鵲的裡籍問題,這種“指定”是富含着深刻用意的筆法,我們不可“模糊化處理”,辜負了史學家的一片苦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