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記錄農村喪葬風俗

記錄農村喪葬風俗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5 12:38:32

作者:焦伯奎

戴孝是豐縣民間喪葬禮儀的主要表達形式,在豐縣民間喪葬儀式上,縫制孝衣和孝帽的過程并按照親疏遠近正确穿戴孝服,稱為“破孝”。

記錄農村喪葬風俗(豐縣喪葬習俗之三)1

在豐縣,地方不同,孝服的制式也有着區别,本文中所講述的喪服制式和破孝的範圍以豐縣北部,主要以順河周圍為例。

逝者的兒子、兒媳、女兒為重孝子,兒子的孝服标準為孝袍一件、孝帽一頂、孝抹(音ma)子一條、孝繩一根、孝鞋一雙,兒媳和女兒了孝服标準為孝袍一件、頂布一塊、孝抹子一條、孝繩一根、紮腿帶子一付、孝鞋一雙。

其兒子的孝帽同其他的孝帽不同,後面綴有麻穗,重孝子的孝抹子上綴有棉花,父逝,綴在左,母逝,綴在右,父母皆去逝,左右各綴一朵,此為“捂耳朵眼”,意為專心守喪,不問雜事。

在以前孝鞋是用白布在現有的鞋上裱護,父母一方去世,鞋後跟不裱全留一塊,父母雙方都去世,則裱全,麻繩沿口,兒子的孝鞋前有的還綴以麻纓,現在則是買的成品白鞋,兒子的孝鞋不能提上,要趿拉着。

父母一方去世,重孝子的孝抹子是用半幅布,五尺半長,垂在腦後一股長、一股短;父母雙方都去世,重孝子的孝抹子是用整幅布,五尺半長,垂在腦後兩股一樣長。孝袍縫制的毛邊朝外,就這一條,還符合“斬衰”的規制。

孝袍的制式以前是大襟式,現在好多地方都改為套頭式。

它的做法為:一丈布出倆袖不算馱肩,意思是一丈布中包括袖子不包括領子。用一丈布從一頭布幅對折,撕下兩塊以半布幅為邊長的方布,這是倆袖,剩下的布按照長處對折,從上邊對折處兩邊上袖,縫上,下面開叉,領口中間撕開,頭能套進去且寬裕即可,後面再用一隻袖大小的布,對折從一頭撕一小口,沿領口縫一片領子,稱為馱肩。如果上大襟,則從領口往下前面全部撕開,再用一塊半幅布縫在左面作為大襟,右邊再訂三付帶子系上。現在的孝袍除了重孝子和直系侄、孫輩的外,皆改為披風式,即用一丈布對折,在其長邊中間處間附隔縫兩條帶子,帶子系上,披在身後。

逝者的侄子、孫子、侄媳、孫媳的孝袍毛邊朝裡,不縫馱肩,孝抹子五尺。侄子、孫子為孝帽一頂、孝抹子一條、孝袍一件、孝鞋一雙;侄媳、孫媳為頂布一塊、孝抹子一條、孝袍一件、孝鞋一雙。

記錄農村喪葬風俗(豐縣喪葬習俗之三)2

孝帽的做法為:以布幅寬的一半為邊長撕一塊方布,兩邊對折,從一頭縫至3/4,再把線縫放到一面的中間,把縫到頭的一端縫上,兩頭抹角,翻過來,留口的一端戴在後套在頭上,多餘的垂在腦後,俗稱為“相帽子”。如逝者有重孫子,重孫戴的是綴有紅穗的孝帽,其做法為:依前所述撕一塊方布,對角折成三角形,再把其三個角縫在一起,在上面的兩角上綴上紅穗。

逝者的女婿的孝服為孝帽一頂、孝抹子一條(五尺)、系腰子一塊。系腰子布四尺長,如嶽父母一方去世,用半幅,雙方都去世,則用整幅,中間訂兩根帶子,從腰後面往前系,蓋住屁股,兩邊下垂。其他的如侄婿、孫婿、侄孫婿、外孫婿、甥婿等皆用半幅布,侄、甥輩女婿的系腰子用白帶子,孫輩女婿的系腰子用藍帶子。如果有未結婚的新親,其女婿則用藍系腰子紅帶子。

記錄農村喪葬風俗(豐縣喪葬習俗之三)3

逝者兒子仁兄弟的喪服依照當初結拜時的締約,分為棚裡和棚外,棚裡仁兄弟同重孝子一樣參與守喪,其喪服制式除孝抹子上沒有棉花、孝帽上沒有麻穗,其他的同重孝子一樣;棚外仁兄弟的喪服相對遞減,沒有孝繩和孝鞋,其他的同棚裡仁兄弟。孫子仁兄弟的喪服制式同孫子一樣。

時至現在,破孝的範圍和孝服的多少也是随着親屬關系的疏遠逐漸遞減,來跟随吊喪的家族男女客人,每人隻有孝帽一頂或者孝抹子(四尺)一條,破孝的時候僅限成殓時當天,下葬時來的客人一律不破孝。但是有一點,娘家或嶽家的人除外,娘家或嶽家來吊喪的客人全部重孝,即孝帽一頂或頂布一塊,孝抹子(五尺)一條,此稱“娘家的人沒遠近”,且随來随破孝,不受吊喪時間的限制。

在豐縣的孝服中,孝袍子用布最多,孝帽子用布最少,所以有人在賭博赢少輸多時曾戲說:“一赢赢個孝帽子,一輸輸個孝袍子”,一是表示調侃,二是表示對結果的無奈。

關于孝服還衍生了一個習俗叫“讨孝”。

讨孝是對于出嫁的閨女說的,如果娘家父母病危,自己一直在娘家照料,父母一旦去世,如果婆家還有婆婆健在,或者伯母、嬸母健在,要專門回婆家讨孝,去時光是頭上戴孝,孝袍不穿抱着,由一名晚輩的小夥子帶着回婆家給婆婆或伯母、嬸母磕頭讨孝,回來時再把孝袍穿上,來回路上都要大聲痛哭。

記錄農村喪葬風俗(豐縣喪葬習俗之三)4

讨孝是一個男尊女卑的産物,因為一個女子出嫁以後,就不再屬于娘家的人,完完全全歸屬于婆家,俗話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娘家的人去世,女子當然要回娘家服孝,在以前要經過婆婆批準,如果婆婆批準了,可以回娘家服孝,如果婆媳關系不好或者其他原因,婆婆則推三阻四,女子便不好服孝。

當然,時至今日,沒有哪個婆婆不批準兒媳回娘家服孝的,不管怎麼說,禮要做到,有的媳婦娘家有喪事,給婆婆磕頭讨孝,大部分婆婆則是一把拉住不讓磕頭,說免了免了,這也是時代進步的結果。

破孝在過去比較複雜,在喪葬活動中經常因破孝違禮或不當而發生争争吵吵,有時大打出手,往往幾經協商才能協調解決。

所以,在豐縣民間喪葬活動中,大老執把專門安排一名或幾名精明利索且懂得禮儀服制的人專門來操作這件事情,唯恐鬧出矛盾和笑話。

來源:豐縣官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