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雞和老母雞,兩人個都是雞,同樣的飼料喂養,區别一個公,一個母,到底哪個更營養?小編也聽到了很多種的說法。
大部分人認為:吃雞就吃老母雞,菜市場都是賣母雞的,很少有賣公雞,而且老母雞營養高,吃雞最多還是要數坐月子的女人,不管是城裡鄉下,隻要有人坐月子,那每天或炖或蒸一隻老母雞。而且每天都得吃,吃不完家裡人再分着吃。
老母雞生長周期長,活動量大,鈣質多,肌肉中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更多,能補氣補血,還能祛風,慢火熬制成的濃湯最滋補,非常适合貧血、孕婦、産婦,身體虛弱者食用。
不過老母雞肉柴,老一些的老母雞,一般炖不爛,吃着費勁嚼不爛,還記得八三年春晚小品《吃雞》嗎?講的就是養得特别老的老母雞。
小公雞肉質鮮嫩,做個辣子雞丁,宮保雞丁,爆炒最好吃,如果換成老母雞 的“柴火肉”估計這菜就要”涼涼“。
小公雞分兩種,一種是未打鳴的,另一種是已經會打鳴的,未打鳴的小公雞也叫童子雞,一般是3個月(100天)左右,重量為一斤至一斤半左右;另一種是已經會打鳴的小公雞,一般是4-5個月左右,重量在二斤半到三斤左右。
民間有種說法:吃未打鳴的小公雞能促進小孩生長發育,有的地方12歲的男孩,吃小公雞姜片,用紫蘇水焖燒,能促進孩子長高、身體發育的功效,聽說效果還蠻好,這個藥膳指明了要未開叫的小公雞,為此還專門有人去農村收。聽說最多的幾個長高藥方是三七炖小公雞,海馬加三七炖小公雞,醋炒小公雞。
産婦通乳,要食用小公雞湯,原因是老母雞雌性激素過多,會抑制乳汁的産生。月子婆的第一隻雞必須是開口的小公雞,即已經會打鳴的小公雞。其它一律不能替代。村裡的老人說,小公雞是“發物”,吃了它能把全身的毛病一下子發出來,以後再吃什麼都不會有不适應的問題了。
除了以上兩種情況,公雞可以壯陽補氣,對于身體虛弱的青年、中年男性也很适合。
小公雞與老母雞,其實營養價值差不多,隻是吃法不同而已,小雞有小雞的吃法,老雞有老雞的吃法做法,老母雞适合炖雞湯熬雞湯,小火慢炖 營養才能熬出來,小公雞适合爆炒,若是小嫩雞熬雞湯,雞湯還沒入味,肉早就化得沒影了。所以小公雞吃肉可以,炖湯就不行了。
好了!今天小編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想要了解更多相關内容,記得關注小編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