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上,會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發!
前方到站:紙上談兵。
典故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将,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将,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原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随坐乎?”王許諾。
——《史記·廉頗蔺相如世家》
秦國進攻趙國,趙王派廉頗率兵與之對抗。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秦軍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于是,秦軍派間諜到邯鄲散布謠言:“秦軍所害怕的,就隻有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而已。”
此時趙王也急于求成,因此不顧蔺相如的勸阻,用趙括取代廉頗做主将。趙括這個人,是名将趙奢的兒子,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軍事滔滔不絕,以為天下沒人能敵得過他。他曾與趙奢談論用兵之事,連趙奢也難不倒他。但趙奢并不說他好。
趙括的母親問趙奢這是什麼緣故,趙奢說:“用兵打仗是關乎生死的事,然而他把這事說得那麼輕率。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将也就罷了,要是到了讓他為将的時候,導緻趙軍失敗的一定就是他。”
如今,趙括作為主将率兵起程前,他的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足以做将軍。”趙王問:“為什麼?”趙母回答:“當初我見他父親,那時他作為将軍,不擺架子,親和待人;大王和王族們賞賜他的東西,也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他就不再過問家事。如今趙括一下子做了将軍,就接受别人朝見,手下的軍吏沒有一個敢擡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他都帶回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産,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他哪裡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
趙王聽了,想了想,還是說:“您就把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經決定了。”趙括的母親接着說:“您一定要派他領兵,如果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受株連嗎?”趙王答應了。
趙括代替廉頗之後,被白起出奇謀擊敗,趙括戰死,趙軍戰敗,幾十萬大軍被全部活埋了。第二年,秦軍就包圍了邯鄲,趙國岌岌可危,幸虧楚國、魏國派兵來援救,才得以轉危為安。而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所以沒有受到株連。
釋義
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發稿:阿柴
審稿:橘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