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沙晚報網】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6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俊 通訊員 梁文婷)近日,從第十五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IESO)傳來喜訊,中國代表隊在野外考察項目(NTFI)和地球科學思維展示(ELSI)兩個團隊項目均獲得金牌,其中地球科學思維展示項目中國代表隊獲得第一名。作為唯一一名入選中國代表隊的湖南學子,湖南師大附中高三年級2020班學生李承翰斬獲2金1銅。
第十五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獲得者湖南師大附中學子李承翰。均為全媒體記者 周數邑 攝
2金1銅,為湖南捧回沉甸甸的獎牌
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以下簡稱“地科奧賽”)由國際地球科學教育組織主辦,内容涉及地質學、地球物理學、氣象學、海洋學、天文學、環境科學等學科,注重野外實地考察及提出并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比賽項目多,對選手綜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其難度和含金量不言而喻。
本屆比賽于8月25日至31日在意大利奧斯塔舉行,采用線上形式進行。經過國内預賽、決賽和集訓隊面試的層層選拔,李承翰作為唯一一名湖南籍參賽學生,和其他7名隊友一起參加比賽,為湖南捧回了沉甸甸的獎牌。
“在備賽期間,我閱讀了國内外大量本科教材,進入中國代表隊後,在主教練向超老師、祝航老師、英語教練王思為老師的指導下,冒着酷暑積極準備國際比賽,閱讀地質學等學科的研究生教材和前沿領域的文獻,做國際賽及各國真題,到嶽麓山、丁字鎮等地進行地質考察,參加國家隊集訓等等。”回憶起比賽經曆,李承翰表示兩金一銅不僅是他個人的成就,更是湖南師大附中“金牌搖籃”競賽辦學特色和“以人為本”素質教育理念的生動體現。
9月6日下午,采訪結束後李承翰看到學校教學樓采用花崗岩後,興緻勃勃給大家介紹其構造。
全力以赴,興趣和支持是他的成功秘訣
獲得國際奧賽金牌的李承翰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在采訪中,李承翰說,個人的興趣,以及家人和學校的支持是他的奪金秘訣。
“我從小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很感興趣,尤其是地球科學,六七歲時喜歡仰着頭在家裡挂着的世界地圖上寫寫畫畫,觀察河流的流向、各個國家的地理環境等等。父母也很支持我的興趣愛好,給我購置了許多地圖和書籍。”初一時,李承翰參加第一屆地科奧賽中國選拔賽便獲得湖南省一等獎,高二分科時再選科目選擇了地理,并加入了學校地理和地科競賽組。
李承翰告訴記者,學校配有專門的競賽培訓室,為學生購置了大量專業書籍。培訓采用主教練負責制,平時每周兩次,利用晚上或周末時間進行,比賽之前還會安排大學相關專業老師和往屆地球科學奧賽得獎選手進行針對性輔導。
因為參加培訓,李承翰需要時不時地請假,班主任王丹每次都爽快地說:“去吧,全力以赴!”因為王丹知道,這是他的熱愛所在。在李承翰出發比賽前,班上每一位同學都為他寫下祝福的字條。
“學校一直以來十分重視拔尖創新學生培養,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長遠發展,并為之創設平台、提供支持。”湖南師大附中校長謝永紅介紹,“學校希望這些學生進入大學選擇專業、走向社會選擇職業,都能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緊密相關。學校作為‘金牌搖籃’,培養出來的多名奧賽冠軍已成為各個領域的傑出人才。”
李承翰說,個人的興趣,以及家人和學校的支持是他的奪金秘訣。
金牌搖籃,培養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
截至目前,湖南師大附中在地理相關學科奧賽榮獲國際金牌2枚、銀牌2枚、銅牌1枚,全國金牌17枚、銀牌20枚、銅牌11枚,總成績位于全國前列,湖南第一。同時,該校目前共獲得國際學科奧林匹克競賽金牌35枚、銀牌12枚、亞洲金牌12枚。這些看似“簡單”的數字,其背後是湖南師大附中培養創新拔尖人才的付出和決心。
“除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信息學等五大學科競賽,學校對地理、地球科學、機器人等不與升學挂鈎的學科競賽也高度重視,讓附中學子‘素質全面,個性彰顯’,也是期待附中學子遵從内心,發展内心,圓自己該圓之夢。”湖南師大附中黨委書記黃月初說。
“‘必須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研究,學會實踐’的附中素質教育内核,我在比賽中深有體會。”李承翰告訴記者,在藝術與科學項目中,他用上了自己在學校的音樂模塊課中練了兩年的葫蘆絲,将中國的傳統民樂帶上國際舞台。
據了解,從2015年起,湖南師大附中地理教研組對地理學科拔尖創新學生進行選拔和培訓,參加地理奧賽和地球科學奧賽。主教練向超、祝航介紹,通過“玩中學地理”興趣課、地理競賽招新海報、地理社團等吸納一批對地理及地理競賽感興趣的新生,通過形式多樣的卓越課程提升來學生的地理學科能力與素養,并借鑒學校五大學科的培訓經驗,結合地理學科的自身特點,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地理學科拔尖創新學生培養模式。
本文來自【長沙晚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