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縱觀全球曆史,二戰後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曾是社會主義陣營中發展最好最快的國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已成為社會主義陣營中最富裕的國家。南斯拉夫擁有先進的農業、發達的工業,百姓生活水平很高,軍事也非常強悍,被稱為“巴爾幹猛虎”。然而到了九十年代,情況卻急轉直下,南斯拉夫在激烈的民族沖突和戰争中走向撕裂,三次解體,一分為七。
▲前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
然而分裂并不意味着沖突結束,也并不意味着問題得以解決,許多從南斯拉夫獨立而出的國家并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如馬其頓、科索沃、塞爾維亞、波黑等國,至今依然比較窮困,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近二十年,也還未獲得國際普遍承認,與塞爾維亞随時處于戰争狀态。不過也并非所有前南斯拉夫國家都過得不甚理想,有一個國家就發展得非常不錯,堪稱巴爾幹半島的“明燈”。
▲前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地圖
這個國家就是克羅地亞共和國。克羅地亞共和國位于中歐東南邊緣、巴爾幹半島中北部區域,西部地區與斯洛文尼亞相鄰,南部與波黑和黑山兩國交界,北部與匈牙利接壤,東部和塞爾維亞比鄰。克羅地亞的國土看起來像一把剪刀的前部,中部狹小,南北兩端延伸出來,面積約5.6萬平方公裡,人口400餘萬,其中90%為克羅地亞人,其餘大部分是塞爾維亞人。雖然在很多人的認知中,斯洛文尼亞是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中最先謀求獨立的,但事實上,真正第一個舉行獨立公投并且宣布獨立的,反倒是克羅地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
1991年6月25日,克羅地亞率先宣布獨立,斯洛文尼亞則是在同年6月宣布獨立。那麼,為何克羅地亞會率先脫離南斯拉夫呢?其實都是因為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南斯拉夫是以塞爾維亞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然而“國父”鐵托卻是克羅地亞人。無論是出于私情還是戰略需求,鐵托在位期間一直緻力于對克羅地亞的扶持,以抗衡一家獨大的塞爾維亞。在鐵托逝世之前,兩個加盟共和國的矛盾就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鐵托逝世之後由于缺乏強力政治人物,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的矛盾愈發公開化,最終徹底爆發,從而直接宣布脫離南斯拉夫。
▲鐵托(右)舊照
克羅地亞脫離南斯拉夫之後,霸道地将南斯拉夫的出海口占據大半。觀察巴爾幹半島地圖便不難發現,克羅地亞雖然面積不大,卻幾乎将斯洛文尼亞、波黑的海岸線侵占得一點兒不剩。憑借着漫長的海岸線,克羅地亞具備了優越的發展條件,在便利的海運航道之下,不僅對外農業快速發展,在一些工業領域也是成績斐然,如造船業、食品加工業、制藥業、木材加工業等。除此之外,憑借獨特的海洋環境,克羅地亞旅遊和服務業也非常發達,克羅地亞作為前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中發展最好的國家之一,已成功加入北約和歐盟。
▲薩格勒布街頭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南斯拉夫的各個共和國中,迄今為止僅有克羅地亞出過女總統。2015年,著名政壇美女科琳達·格拉巴爾-基塔羅維奇競選成功,成為克羅地亞第一位也是南斯拉夫地區第一位女性總統,當選時年僅47歲,是整個巴爾幹半島的傳奇人物。如今,克羅地亞人民人均GDP接近1.5萬美元,整體經濟依然保持快速的增長勢頭,已經遠遠将塞爾維亞甩在身後。
▲科琳達·格拉巴爾-基塔諾維奇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樣的發展結果還是在曆經7年内戰後所取得的。當初在克羅地亞獨立後,該國境内的塞爾維亞人十分不滿,所以準備組建克羅地亞塞族國家并宣布獨立,矛盾由此展開并升級為戰争,這一打就打了整整7年,直到1998年才結束。這樣算來,克羅地亞真正的發展是從1999年開始的,到現在也就是20年時間,不僅抹除了戰争的傷疤,還将民生和經濟發展到如此地步,着實令人欽佩。
參考資料:
《列國志:克羅地亞》
趣觀曆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曆史。
歡迎加入世界史愛好者同盟,增長見識、開拓眼界、積累談資、結交知己、收獲友情。子淵在這裡與你不見不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