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年初一,大家有沒有很開心呐?有沒有去拜年呀?或者親朋好友走家串戶了呢。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農曆新年,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
春節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典故傳說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讨的老人,告知了人們驅趕“年”獸的辦法。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其實民間流傳的傳說有很多,比如源“臘祭說”、“古代豐收祭祀說”、“舜繼部落聯盟首領位說”、“萬年青年創萬年曆說”。這一個是源于避“年”獸的傳說。
節日習俗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并不是隻是在正月初一,在期間有的活動都是春節的節日習俗。比如:祭竈,掃塵,貼年紅,年夜飯等等。
在這裡,我們說說拜年。
春節拜年是年節傳統習俗之一,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财、恭喜、新年好等話。
拜年的意義所在是親朋好友之間走訪聯絡感情、互賀新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飲食文化年糕
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
餃子
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晚上11時到第二天淩晨1時為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着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
元宵
北方是“滾”元宵,南方是“包”湯圓,元宵和湯圓的寓意是一樣的,象征着團圓吉利,表達人們喜愛阖家團圓的美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