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在堯當家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女娲娘娘補天沒有補結實,經常大雨瓢潑,洪水泛濫,老百姓是苦不堪言啊。堯就召集能人,來治理水患。
大家推舉了一個能人,叫做鲧(音同滾),鲧就向堯提了一個條件,治水沒問題,你要給我足夠的支援,我要民工,要工具。堯看這個人這麼有自信,好,要什麼就給你什麼。
這個鲧也是真出力,帶着老百姓就開始治水,他采取的方法就一個字,堵。哪裡有水,我就哪裡修城築堤壩,你不是水大嗎,我就築高堤壩。
可水這個東西有自己的特性,就是它的能量是永在的,你堵的越高,我力量積攢的越大,隻要你出一點漏洞,給我一個出口,我就能掀翻你整個堤壩。就這麼一來二去,幹了九年,水還是沒治好。
堯叫舜去視察鲧的工作,舜當場就把鲧的職務給撤掉了,命令他的兒子禹繼續治水。禹也是跟着他老爹治水多年,看到了老爹的辛苦,也看到了老爹做的無用功,在和洪水反複鬥争中,他漸漸摸透了洪水的脾氣,心中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治水之策。現在治水大權落到自己手裡了,不管是替爹贖罪,還是為民除災,禹都義不容辭的擔起了重任。
他采取了和老爹不同的方法,疏導。你洪水不是橫嗎,不是猛嗎,那我就避其鋒芒,順勢而為。話雖這麼說,可治水并不是在地圖上指點那麼兒戲,要疏導洪水,先要了解天下地勢,禹不辭辛苦帶領屬下跋山涉水,走遍九州大地,查明天下地勢,找出水道,下洩水勢。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娶了南方塗山的一位女子為妻,結婚後他隻在家待了四天就趕往治水前線,後來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啟。
禹在治水的那些年中,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都是匆忙的看了老婆孩子一眼,就匆匆離去。大家感激禹為自己治水,更感動他那種精神,老百姓都聚集在他周圍,聽他調遣,努力治水。
十三年過去了,在禹的領導下,大夥的努力工作下,終于疏通了河道,把洪水從高處洩到了低處,從湖河引入大海。原來的平原露了出來,人民重新搬回了陸地,修屋蓋房,養羊牧牛,開墾田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為了表達對禹的尊重,後世稱他為大禹,大禹治水,功德無量。
大禹治水成功之後,舜已經比較老了,論功勞,論威望,大禹自然而然的就成為新的盟主,他也就成了夏朝實際上的開國之君。
大禹雖然位高權重,但是勞動人民的艱苦樸素作風不改,從來不貪圖享樂,總是挂念天下蒼生,以黎民百姓安康生活為己任,經常外出巡視,了解民情。
在巡視的過程中,禹發現了個奇怪的現象,多數部落首領對自己畢恭畢敬,也有少數人不把自己當回事。不行,這怎麼能行,我要想想辦法,沒有絕對的權力,我怎麼給你們提供絕對正确的指引哪!
大禹下令,把以前各個部落貢獻的銅器收集起來,鑄造九個大鼎,象征天下九州,鼎上築上各州的山川走獸,九鼎運至王宮之中,作為鎮國之寶。今後,凡有部落首領來進貢,都要向九鼎叩拜,這就告訴天下部落首領,我禹就是天下之王,你們要聽話。
大禹制做了九鼎,教化天下,他就想試試自己的威風到底夠不夠。有一次,大禹在茅山(今浙江紹興)召集部落首領會議,說是要共商國事。也巧了,還真就給禹來了一個耍威風的機會,茅山不遠處有一個部落,老大叫防風氏,這防風氏可能平時看大禹就不是很爽,我幹我的活,吃我的飯,幹嘛什麼都要聽你的,他就故意遲到了,想給大禹拉個臉子看一看。
機會來了,就要抓住,大禹二話沒說,直接把防風氏給砍了。這可真是敲山震虎,其他部落首領一看,媽呀,玩真的了,從此以後大家對大禹是畢恭畢敬,唯令是從。
俗話說,凡人終有一死嘛,大禹雖然覺得自己地位高,可是還沒糊塗到相信自己可以長生不死,估摸自己身體不行了,也效仿先賢,要大家推舉賢德之人,來接自己的班。開始大家推舉舜時期掌管刑法的臯(音同高)陶,可這臯陶沒有當老大的命,死在禹前頭了。大又重新推舉伯益,這個伯益可不簡單,當年就是大禹治水的得力助手,也深得百姓愛戴,所以就被推舉為大禹的繼承人。
可大禹這個時候心裡有自己的算盤,老子辛辛苦苦治水,連家都不要了,命都不顧了,現在這麼威風,這個位置我怎麼也得留給兒子不是,可是兒子現在威望不夠,民心難服啊,得,就讓伯益當個虛名的繼承人吧,我把國家大事就先交給兒子啟去打理,等他幹出了成績,手裡有了實權,天下自然就是他的了。
虎父無犬子,這個啟還真不簡單,優良的基因,加上老爹在後面撐腰,就把國家大事治理的井井有條,伯益由于沒有什麼實權,也就沒法幹出實事,慢慢的大家都淡忘了伯益之前的功勞,都開始關注了啟的輝煌。
大禹死之後,啟順理成章的就接管了天下的治理權,而多數部落首領也因為效忠過大禹,轉而效忠啟。這下伯益不幹了,敢情你們爺倆都陰我,當初禹活着的時候晾着我,老子好不容易把你熬死了,你兒子又接了班,不行,非要讨了說法。伯益就率領東夷部族來征讨啟,啟早就防備伯益這手了,雙方就大戰了一場,結果伯益兵敗。
啟為了慶祝勝利,在均台(今河北禹縣)舉行慶功大會,公開宣布,我,啟,是夏朝第二代君主。
這有種的還不止伯益一個,有一個叫有扈氏的部落首領站了出來,他公開指責啟這麼幹是不地道的,應該把王位讓給伯益,啟一看,哎呦,還有不服的,那我就把你打服,正好也看看我的威信有多高。
啟就召集了一些将士,兩軍就在甘澤對峙起來,開戰之前,啟對全軍宣布,我繼承王位,不是我爹給的,是天意。有扈氏不服氣,就是和天作對,你們服從我的命令,是替天行道。一場血戰之後,有扈氏被打敗,從此啟的王位真正的坐穩了。
其實從大禹稱王開始,原始社會已經過渡到了奴隸社會,咱們接着說啟。
啟,終結了禅讓制,開創了世襲制,而後又幾次征戰,坐穩了江山,當年老爹萬邦來朝的景象,啟是曆曆在目,如今九鼎歸我所有,我也要抖抖威風了。啟号令天下,我要召集諸位首領,開大會,你們以前怎麼尊重我爹的,以後也要怎麼尊重我,這些啟都一一得償所願。這樣還不夠,當年堯舜禹都去各地巡遊,雖說你們是了解民間疾苦解決問題,但是那種場面那種做派,我也要做足。
啟也向先賢看起,開始巡遊天下,身邊有保镖護着,帳裡有美女陪着,桌上有佳肴放着,身後有諸侯捧着,别提多威風了。
大家以前都是各個部落的首領,以前大禹坐天下的時候,雖說氣勢上威風,可作風還是樸實的,有困難大禹還幫助解決,大家的吃穿用度差異不大,大夥也沒有什麼異議。這回啟整的有點猛,大夥有點懵,原來還能這樣生活,看來還是當老大好,那我也想當。
啟這個時候已經有點得意過頭了,他覺得天下已經定了,鬧事的已經打服了,不服的我就再給你打服,臣下們對他的非議,就當沒聽見,不整你們已經夠客氣的喽。對于那些真的紅了眼,起兵造反的,直接鎮壓之,由于當時還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能對抗啟,所以諸位部落首領紅眼病也都被一一治好了。
可好景不長,過渡的玩樂,過渡的飲食,過渡的不檢點,啟隻做了九年的國王,就找他老爹彙報工作去了,啟的長子太康繼位。
要說啟,自幼老爹在外治水,媽媽一個人把他帶大,他也是吃過不少苦的。後來老爹為王,自己接受曆練,也是勤勤懇懇做過不少實事,就算自己繼位之後,還是有不少不服沖自己瞪眼拔刀子的,也是腦袋别在腰帶上打過仗的。可這個太康就不一樣了,他可是含着金鑰匙長大的,從他記事起,看到的就是老爹的吃喝玩樂,到處遊玩,所以他對治國一竅不通,也沒興趣,隻學會了老爹的吃喝玩樂。
可能是因為聽說過老爹當年帶兵打仗的威風,礙于眼前無仗可打,太康就喜歡上了狩獵,大概是想通過狩獵過過南征北戰的瘾吧,可這個狩獵讓他幾乎斷送了江山。
就在太康整日遊玩不理朝政的時候,東邊的東夷族漸漸強大起來了,在東夷各國中,發展最快的一個國叫有窮氏,這個有窮氏的國君是一個神射手,後羿。名字的來由是這樣的,傳說在堯為帝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的大家是不得安生,出現了一個偉大的神箭手,名字叫羿,羿搭弓射箭射下來九個太陽,拯救了人類,現在有窮國的國君也是箭法了得,大家稱他是神羿在世,就管他叫後羿。
後羿不但自己箭法好,還鼓勵自己的國民都習武練箭,國中的青年出現了不少射箭高手,還吸引了不少鄰國青年前來投奔,就這樣有窮國一天天的強大起來。勢力強大起來了,這後羿慢慢對太康的位子就動起了念頭,他一直在等待時機。
一年秋天,太康帶着自己弟弟仲康和一群大臣離開了都城,去山林之中打獵去了。後羿一看機會來了,就趁機帶兵攻打夏朝的都城安邑(今山西安邑縣),本來老百姓就不滿意太康,基本沒怎麼抵抗,安邑就落在了後羿的手裡。
太康知道以後,是悔青了腸子,可是自己手下沒多少兵馬,也不敢奪回都城,隻好在外面遊蕩,這回成了專職打獵為生了,也算把興趣幹成了工作。
太康因為打獵,丢了江山,有家不能回,隻能在外四處遊蕩,沒過幾年,就憂郁而亡。太康的弟弟仲康看哥哥死了,自己也回不了王都,就幹脆自立為夏王,繼續在外流浪,還想伺機複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