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攝影報道
5月25日,成都蒲江,成都新朝陽作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農藝師王慧慧将實驗室裡栽培的空心菜挪了挪位置,澆了點水,繼續觀察。
通過對農作物的生長過程的觀察,科研人員可以得到第一手數據
這裡是公司生物信息技術測試中心,通過技術條件還原田間地頭的溫度和光照,模拟農作物的生長環境。這裡也是公司打頭陣的測試基地,實驗室内外陳列着不同種類的農作物,将它們生長的全過程展示給科研人員,通過分析形成科研攻關的第一手數據。
20公裡外,成都市蒲江縣大興鎮爐坪村,10萬餘畝猕猴桃産業基地上,猕猴桃已經進入果實膨大的關鍵時期。成都新朝陽生物技術研究院生物技術田間生測試驗基地也位于這片産業基地内,再過幾個月,這裡的“零農殘”猕猴桃就會成熟,端上餐桌。
“我們緻力于為健康農業提供全程呵護。”5月25日,新朝陽生物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任丹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健康植保、從土壤到餐桌,這是新朝陽成立二十餘年來秉持的綠色發展理念。
自1999年公司創立至今,新朝陽始終專注于綠色農業生物技術研發,聚焦農業土壤全程健康管理、作物病蟲草害綠色防控、作物生長和營養健康、農産品品質與産量提升,為農業生産提供全程綠色植物保護技術。在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驅動之下,新朝陽在2019年成為首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曆時近20年
确立全球首個天然芸苔素專利技術
走進新朝陽公司,“植物健康,我們更健康”的标語引人注目。在這裡,支撐植物健康的關鍵是科技。
新朝陽生物技術研究院下設生物調控技術、生物農藥、微生物工程、土壤修護與營養技術四個創制中心和作物免疫基因編輯技術實驗室,是新朝陽持續創新的技術支持。科技先行,也為新朝陽帶來了核心競争力。
過去二十餘年,新朝陽獲得境内外91項發明專利和23項有機綠色投入品認證。其中,有一個關鍵名詞叫做“芸苔素”。
這是一種花粉提取物,兼具生長素、赤黴素和細胞分裂素的綜合功效,不僅能增加葉片葉綠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調節營養分配,還能激活植株免疫系統,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促進植物弱勢部位的生長能力等功能。芸苔素的使用不僅能為農産品的安全“保駕護航”,還能減少農藥的使用,為保護生态環境安全提供助力。
實驗室内,園藝師正在觀察作物生長情況
任丹告訴記者,新朝陽也是全球範圍内首個實現花粉提取物芸苔素轉化應用的企業,早在1999年,新朝陽成立之初就着手提取芸苔素。近20年的科研攻關後,新朝陽在2017年正式确定了全球首個天然芸苔素——14-羟基芸苔素甾醇登記及轉化上市。新朝陽“芸苔素質量控制關鍵技術創建與應用”獲得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
“芸苔素的使用,可以在農業種植中增産10%以上。”任丹透露,目前芸苔素遠銷國内外,在全國範圍内累計銷售超2億包,服務土地面積10億畝。
在科技創新理念的推動下,新朝陽的核心技術正在持續呈現轉化。去年,新朝陽成功實現微生物發酵産物冠菌素的獲證上市。“這是一項原創核心技術,可以提高大豆等糧食作物30%到50%的出苗率。”任丹告訴記者,冠菌素可以解決在低溫條件下,柑橘轉色增糖慢、果實凍壞的問題;可以提升東北大豆抗低溫的能力,減少我國對大豆的進口依賴。
此外,新朝陽的多個研發項目還曾分别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及中國農科院科學技術成果獎等。
新朝陽部分産品
傳遞綠色健康理念
建立健康植保标準化管理體系
随着社會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安全更健康的綠色有機産品開始成為消費者的首選目标。
如何打造“零農殘”的農産品,也成為了種植戶思考的問題。在成都新朝陽生物技術研究院位于蒲江縣爐坪村的田間生物技術生測試驗基地,新朝陽通過對不同品種猕猴桃、柑橘等作物的大面積試驗,研究不同品種種植生産的土壤、營養、品質、産量、農殘等一系列問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物技術全程解決方案,實現了農産品品質的提升。
這套從土壤到餐桌的健康植保8S标準化管理體系,實現了對“零農殘”标準化作物的全程植保管理,生産出了符合歐盟有機認證的“零農殘”猕猴桃。
“我們更希望的是,在百姓中傳遞一種綠色健康的理念。”任丹告訴記者,公司每個月都會在測試基地進行科普培訓,提供科研人員與農資用戶、農業種植戶近距離交流的機會,更好地指導公司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同時傳播新朝陽的生物科技、農業标準化理念。
新品種研發
紅心檸檬和黃心猕猴桃即将面世
2019年,工信部認定的首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新朝陽榜上有名。如今3年過去,新朝陽前行的腳步未曾停下。
“我們一直聚焦作物,關注農業的品種研發。”任丹告訴記者,依托基因編輯技術,新朝陽近年來新研發了紅心檸檬和黃心猕猴桃兩個品種。
紅心檸檬
新朝陽研發的紅心檸檬
在新朝陽生物信息技術測試中心,記者見到了這棵特别的檸檬樹。樹上多數果實已被采摘,剩下的檸檬果實從外觀鑒别,除了顔色呈淡紅色以外,與常見的檸檬并無兩樣。任丹透露,新研發的紅心檸檬紅皮紅肉,糖酸比更高,産量也更高。他還告訴記者,新研發的黃心猕猴桃品種,與市面上的黃心猕猴桃相比,品質和産量更高,口感和抗病性更好。“目前,兩個新品種都已申請品種權,近幾年内就能面世。”任丹透露。
未來,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在中藥材品種和農作物品種研發及轉化應用,持續踐行新朝陽以作物為導向的科研方向,系統解決作物的全程健康問題,實現以作物為導向的全程标準化管理,解決農業生産問題的同時,改善農業生态環境,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和提升農業價值,推動農業綠色和高質量發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