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與東盟十國及日、韓、澳、新西蘭共同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下稱“RCEP”),這标志着總人口、經濟體量、出口總額均占全球總量約30%的全球最大自貿區正式誕生。
業内人士分析認為,疫情沖擊之下,RCEP的簽署不僅擴大并深化了中國外貿的“朋友圈”,也将為受疫情影響的各國貿易往來作出更大貢獻,是雙赢之舉。
“朋友圈”更大:加速融入全球體量最大的自貿區“RCEP談判了8年,今年在疫情的沖擊下依然達成了共識,這實際上是有戰略意義的。”廣東亞太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暨南大學博士生導師陳海權表示,疫情為全人類帶來的挑戰,使得區域合作更加迫切。
“近年來,整個世界格局在發生變化,特别是中國與東盟、日韓的貿易往來發展呈良好勢頭。RCEP的簽署不僅擴大并深化了中國外貿的“朋友圈”,也将為受疫情影響下的各國貿易往來作出更大貢獻,因此是雙赢之舉。但RCEP的簽署不意味着立即全面自由化,未來将循序漸進地推進。”陳海權表示。
記者注意到,作為目前全球體量最大的自貿區,RCEP自貿區的建成意味着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将形成一體化大市場,它整合了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多個“10 1”自貿協定以及中、日、韓、澳、新西蘭5國之間已有的多對自貿夥伴關系,還在中日和日韓間建立了新的自貿夥伴關系。
面對如此經濟體量的外貿一體化大市場,廣州如何迅速融入RCEP“朋友圈”?事實上,一直以來,廣州都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市場。東盟已穩居廣州市外貿進出口份額第一位,特别是在海外疫情蔓延下,東盟、非洲等市場都實現了逆勢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對東盟進出口1129億元,增長25.9%,對非洲進出口增長28.6%,對中東進出口增長3.8%,對大洋洲進出口增長13.9%,均高于廣州整體水平。
“東盟的一些非發達國家人口衆多,對中國的産品依賴度高、需求大,未來的市場增速非常可觀。而廣州在地理位置上與東盟各國臨近,為接下來的貿易往來提供了便利。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近年來,廣州在跨境電商等各方面日趨成熟,預計整個貿易鍊、技術、人員的往來在疫情結束後都會有所增加。”陳海權表示。
“抱團出海”更便捷:跨境電商“經營者”轉型為“組織者”RCEP通過采用區域累積的原産地規則,深化域内産業鍊價值鍊;利用新技術推動海關便利化,促進新型跨境物流發展;采用負面清單推進投資自由化,提升投資政策透明度,都将促進區域内經貿規則的優化和整合。
在貿易成本方面,貨物貿易最終零關稅産品數整體上将超過90%,服務貿易和投資總體開放水平顯著高于原有“10 1”自貿協定,還納入了高水平的知識産權、電子商務、競争政策、政府采購等現代化議題。
廣東财經大學商貿流通研究院院長、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王先慶表示,結合當前廣州“一帶一路”、自貿區等建設,更利于廣州推動本土企業“抱團出海”。“廣州專業批發市場的優勢是産品種類豐富,在零關稅、低成本、通關便利等條件下,可以考慮在外建立更多有廣州特色的電商園區和産業園區,推動企業‘組團式’出海。”
與此同時,RCEP的簽訂也為廣州在跨境電商方面的發展開辟了新的“藍海”。王先慶表示,當前廣州跨境電商以代理居多,扮演的角色是“經營者”而非“組織者”,相對缺乏平台和基地建設。
“新一輪協定簽訂後,廣州應在跨境電商進行渠道的布局。如與泰國、菲律賓等國的當地企業、機構、組織建立渠道合作,考慮把基地進行前置,從傳統的‘中轉站’,轉變為前端産地的前移,向供應鍊高端、價值鍊高端的上移,從而做到自主可控。”王先慶說。
據了解,廣州跨境電商總體規模全國第一。自2013年獲批跨境電商綜試區以來,廣州不斷探索跨境電商綜試區制度創新,形成了跨境電商發展的“廣州模式”。據海關統計,廣州通過海關跨境電商平台進出口規模從2014年到2019年增長了25倍,廣州市跨境電商進口連續5年全國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廣州通過海關跨境電商平台進出口307.1億元,同比增長16.7%,位居全國第一。
重塑“新發展格局”:外貿既“走出去”,也“請進來”當前我國正構建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内循環和國際循環二者辯證統一、相互促進。對于廣州來說,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外貿,不僅僅是對外出口或是純粹簡單的貿易,而是既有“走出去”,也有“請進來”。
“廣州天生在這方面就具有優勢。以往日本的服裝、汽車等行業許多加工環節在中國,近年來有一部分轉向東盟。但即便加工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由于全市擁有包括廣州中大布匹市場等644個專業批發市場,轉移産業生産所需的原材料仍需從廣州進貨。”因此王先慶認為,廣州應該從供應鍊的前端、價值鍊的高端進行重新進行布局,從而掌握一定的主導權。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趙方圓 王燕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王燕 趙方圓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楊維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