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曆史的門——跨越西方建築與藝術》讀後分享
家裡有位跟建築設計行業相關的人士,每到一地對各類建築總是多看一眼。與他同遊,也學着從造型、風格、材料等方面去細品。“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一座優秀的建築有獨特的節奏和旋律,還融合了繪畫、雕塑等多門藝術,是名副其實的綜合藝術。但從來沒有特别關注過不同的門。而門是家的入口,是建築的臉面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人類建造了數以百萬計的各類建築,但每個建築都有一扇門。我們最常穿過的門或許就是我們所居住的房屋之門。
《通往曆史的門》,初看題目,會以為關于曆史的,再看副标題《跨越西方建築與藝術》,會以為寫建築之美。即便如此你也隻猜對了一半!本書的主角是“門”,寫的是古今各類建築中的門,有“神聖之門”“私域之門”“通往現代世界的大門”“通往不朽的大門”,等等。
這23扇“門”散布于ou洲各國,分别在意大li、埃及、西班ya、fa國、de國、putao牙等國的城市裡。有些“門”曆史悠久,從史前至今,經受住了歲月與zhanhuo的考驗。有些“門”透露了現代美學思想,如人們熟悉的包豪斯理念。
熱愛建築的讀者,可以把本書看成探讨建築藝術之美的學術作品,借以研究建築設計思想和用材用料;
熱愛文學的讀者,可以把本書看成一本散文,通過作者細緻入微的描寫,一扇扇門栩栩如生呈現出來,古今建築之美如一幅畫徐徐展開;
熱愛曆史的讀者,可以把本書看成“門的簡史”,了解門的來曆、種類、作用、審美以及演化。
而在我看來,本書是一本遊記。随着作者的腳步,去參觀一座座曆史遺址、文化古迹。作者是位盡職的、優秀的導遊,來到一座建築面前,先向你娓娓講述關于它的曆史傳說、地理方位、背景史料,再介紹能工巧匠們的巧思妙想,進一步的,這位導遊把重點聚焦在“門”上,使你了解這扇門與這座建築的關系。
之所以強烈推薦這本書,還在于它的哲學意義。作者有很多對于“門”的形而上的思考,或者是關于“門”的象征。
比如:
門象征着兩種狀态、兩個世界的通道,它聯結着已知與未知、光明與黑暗、富足與貧瘠。
每一扇門都暗含影射,每道門檻都是一個空間進入另一個空間的縫隙。
門是敏感脆弱之地。它是此界去往彼界的通路,是兩種确定狀态之間的穿梭,是邊緣,是界限。
經由這扇門,我們暫時脫離了那種我們生活其中的自然狀态,被傳送到另一個不同的界域。
門是序曲,是開篇,是一段路的起點,是一次生命的發端。
不要因為沒法穿過這些門而被困在某個地方。
随書還贈送了一套八張門的素描卡片。手握這些卡片,就像拿着通行證,邊看文字邊在圖上搜尋痕迹,完成一次門的曆史之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