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閑來無事,随手拿來兒子以前的筆記本翻看,邊看邊練字,好久沒有靜下心來練字,也是心血來潮有了興趣。抄寫着王昌齡這首詩不覺得入了意境。想想詩人當時的處境和心态?如何有感于此?我查了一下有關這首詩的信息總覺得太有政治的味道,說詩人此時被貶,心胸不鳴,不願與混濁的官場一氣,向志同道合的朋友表明心志。有看了姚祟的《冰壺誡》才理解何為冰心玉壺!隻有理解其源處,才能正确把握詩人的真正内心的活動和他的願望。"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乎清也。"是了冰心玉壺指的是一個人的心像冰一樣潔白像玉一樣無暇,讓别人能看的清摸的透,不隐藏自己的觀點。玉有高尚潔雅正直的喻意。更有清高廉潔之風尚。這是君子的體現。清而如水,水又能包容具有一種為人的品格。
寒夜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想想 盛唐之中國,歌舞升平,國家安定,單獨從寫景的角度看在這樣的國度裡,江山如嬌,山河如畫,深秋更是色彩宜人。詩人此時做為此地的縣丞,為官清廉,看這之眼前的深秋夜江的景色就跟剛上任到此一樣,吳地的風景不同以往,江水和夜色連成一片分不清楚,隻是感覺到夜裡的風還是有些寒冷,站在這芙蓉樓上一切都是那樣的迷人而又有些傷感和孤獨,因為我的朋友明天就要從這裡出發去洛陽了,為了送朋友,特此選在這裡江邊的芙蓉樓上,夜雖然很深了,連遠處的江水與夜色都融為一體無法分清,雖然深秋的江風吹到芙蓉樓裡讓人覺得寒意重重,但我還是不願離開,隻想和老朋友多相處一會兒。想一想天亮朋友就要上船離開,也不知道何時再能相聚不免内心有些孤獨和憂愁,就像獨立在江對面哪座獨孤的楚山一樣。既使詩人和朋友不用說話隻需交杯相望就了解對方的心情!于景于情,情發乎于心,這世界上還有什比送友别離讓人難過呢?恐怕連江水,秋色,楚山都為之而情傷吧?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朋友從我這裡離開要去洛陽,肯定會将我的消息一同帶去,為了讓洛陽的朋友親人知道我的處境,隻能将我的好的消息帶去不要讓他們為我擔心,我應該說些什麼呢?此刻詩人想起了姚崇的《冰壺誡》,讓辛漸告訴洛陽的親友們我還同以前一樣心如潔冰如玉壺不曾改變。樂觀,高潔,清正。不會随波逐流,放任自己而墜落。不管在哪我的志向和我的心都不會改變。于是詩人提起了筆寫下了這千古絕唱的信,為了告知遠方的親朋。
"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内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