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際化大都市發展研究小組(IMD)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奔向零碳: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發展藍皮書(2021)》發布會暨碳達峰碳中和高峰論壇在西安舉行。
會上發布的“藍皮書”是智庫機構——國際化大都市發展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2021國際化大都市TOP20榜單出爐,西安首次進入國際化大都市排行前十名。
對國際化大都市的衡量,涉及城市的方方面面,諸如經濟發展力、民生保障力、科技創新力、文化感召力、環境承載力等。
上述領域,也是西安全面發力之處,在“一帶一路”倡議、新西部大開發,國家中心城市、硬科技之都、先進制造業強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等衆多國家發展戰略之下,西安的城市綜合實力不斷攀升,GDP邁入萬億大關,經濟活力持續增強。
“十四五”規劃提出,未來五年,是西安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五年,這也意味着,西安正在釋放新一輪發展紅利。
3大指标排名靠前
西安首次進入國際化大都市綜合評價前十名,從6個分項指标排名來看,文化感召力、對外影響力和科技創新力3項指标排名靠前,表現良好。
就文化感召力來說,排名榜單第四,僅次于北京、重慶、上海。這得益于厚重的文化底蘊與國家科教文衛事業的集中布局,西安在服務供給,資源轉化,文化吸引方面成就斐然。
作為十三朝古都,“人均擁有博物館與文化藝術場館數”與“國家 5A 級景區數量”指标均位居第三。
文化産業也呈蓬勃發展的态勢,今年一季度,全市713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125.53億元,同比增長20.1%,比上年同期提高28.8個百分點。
對外影響力指數排名,是通過年舉辦國際會議(賽事)場次、世界500強企業數量等得出。該指數上,西安排名榜單第六。
近年來,西安承接、舉辦的各類國際性會展及高端合作交流活動顯著增加,如歐亞經濟論壇、世界西商大會、首屆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全球程序員節等。
世界500強企業也在不斷增長,截至2020年底,西安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達到242家,外資金融機構達111家。
科技創新力方面,西安排名第九。這和西安科研優勢相關,擁有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6家,兩院院士62人。2020年全市研發經費支出占比5.17%,位居副省級城市第1位。
科技成果轉化更是成績突出。如技術輸出上,2020年西安市技術合同交易額達1648.56億元,在全國排名第三,表現亮眼。在吸納技術方面,全市成交額661.59億元,在全國排名第六,同樣表現不俗。
上述藍皮書,不僅科學測評西安所處曆史方位、發展階段和建設質地,并且通過逐城分析,總結成敗,博采衆長,為西安建設具有曆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提供價值鏡鑒。
西安的“國際範”
事實上,除上述“藍皮書”所提到因素之外,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路上,西安從來不缺“國際範”。
公開報道顯示,西安先後與30個國家的36個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與40個國家72個城市結為友好交流城市,在19個國家設立了22個西安海外僑務工作聯絡點。
經濟貿易領域,西安與全球各國的交流日益密切。
比如外商投資領域,至目前,西安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424家。
今年1-6月,西安市實際利用外資45.26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正在成為西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此外,去年底,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法律服務委員會西安中心、“一帶一路”律師聯盟西安中心、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争端解決中心,入駐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範區,有效解決跨境金融貿易和基礎工程建設、國際物流、海事海商、知識産權等領域的國際糾紛。
今年3月,中意文化中心正式揭牌落地西安高新區,可有效對接意大利政府各部委與重點合作機構,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據“七普”數據顯示,當前西安人口總量為1295.2907萬人,經濟總量跨越“萬億級”大關,标志着西安已然跻身超大城市、萬億城市行列,城市能級得到了質的提升。
“十四五”規劃提出,未來五年,是西安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五年。
西安面臨構建新發展格局、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等重大國家戰略機遇;承擔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等20多項國家級創新改革試點任務,以及承辦“十四運”的曆史機遇。
如此多的機遇,西安的國際化大都市之路,更值期待。
注:國際化大都市發展研究小組(IMD)是一家專業化城市發展研究機構。2018年7月,由西安通濟區域規劃研究院聯合西安市社科院共同發起成立,系陝西省首家集官方智庫、社會智庫、媒體智庫,以及相關國際化定位的開發區、企業為一體的跨智庫、跨行業開放智庫聯合體。作為IMD編撰的原創性、實證性、專業性、連續性年度智庫産品,《國際化大都市發展藍皮書》迄今已發布3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