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很多家長都對“小孩子不能吃鹽”這句話深信不疑,有了寶寶後也堅決以此為标準執行。
乍一看确實很好理解,就是小孩子不能吃鹽這麼簡單,但如果深究一下,就會發現一個重要的bug:小孩子究竟是多大的孩子,他們什麼時候才能吃鹽呢?
孩子到底多大可以吃鹽?關于孩子吃鹽的年齡也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3歲以前不能吃鹽,越晚吃越好,還有的說1歲就可以吃鹽了,不一樣的說法讓新手父母一頭霧水。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說法是:1歲前不需要給寶寶加鹽。
也就是說,關于給寶寶吃鹽這件事,關鍵的時間節點就是“周歲”,《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認為1歲後的寶寶就可以慢慢嘗試吃鹽了。
我們首先要知道,鹽的主要成分是鈉,除了鹽很多食物中也含有鈉,隻不過成年人對鈉含量的需求比較高,所以需要通過加鹽來獲得。
而對于寶寶們來說,對鈉的需求非常低,尤其是6個月以内的嬰兒,每日隻需要170毫克,這點量在奶水中就能充分吸收;
而6個月~1歲的寶寶已經可以吃輔食了,輔食也能為寶寶提供足夠的鈉了,所以寶寶一歲前真的不需要加鹽。
既然食物中就有足夠的鈉,那是不是2歲或者3歲再給寶寶加鹽最好呢?
當然也不是,吃鹽這件事,太早不好太晚也有危害,新手爸媽應該了解這一點。具體的判别标準,是要看長期時間内寶寶吃鹽的量。
比如1歲給寶寶加鹽,但量很少,始終幫寶寶控制攝入量,那麼這是健康的;而2歲給寶寶加鹽,劑量變大,這是不健康的。
所以加鹽不是越晚越好,要做到長期少鹽、循序漸進,總也不給寶寶加鹽一是影響飯菜口味,二來也會影響寶寶對味道的分辨。
給孩子加鹽,别以大人的口味為标準我婆婆就是一個“口重”的人,他給我家二寶做出來的輔食,就已經可以嘗出“鹹”的味道了。
前幾次我和婆婆溝通過,叫她做輔食少放鹽,但我嘗了幾次,發現二寶的輔食還是很鹹。
後來我才明白,婆婆給二寶做飯已經少放鹽了,但由于她口重也太嚴重,所以即便少放了對于寶寶攝入的标準來說,還是高。
所以呀,給寶寶加鹽的時候,千萬别以任何一個成年人為标準。
小寶寶對于鈉的需求本身就沒有成年人那麼多,外加很多食物中已經有了一定的鈉,就算不加鹽也是有滋味的,有些家長吃着毫無味道的食物,可能在寶寶嘴裡已經很美味了。
要讓寶寶建立自己的口感和味覺,父母不能幹預太多,這時候幹預得越多長大後越麻煩。
按照膳食标準,根據寶寶的吃飯頓數分配每一頓的鹽量,是比較科學的做法,見下圖。
如果一個寶寶從吃鹽開始就被迫“重口”,長大後多半就會重口,這非常容易建立寶寶的飲食喜好,從小就對食物格外的挑剔,變得挑食、偏食。
家裡做得再美味孩子也不屑一顧,隻喜歡外面調料放得多的食物,嘴會變得越來越刁。
除了飲食習慣外,攝入過多的鹽會增加寶寶腎髒的負擔。
成年人鹽吃多了都會引起腎髒的疾病,幼兒在腎髒沒有完全發育好的情況下鈉含量超标,是很難消化的,清淡一點沒什麼不好。
新手父母們也要重新理解“小孩子不能吃鹽”這句話了,除了少吃看得見的鹽,還有很多“隐形鹽”也要注意!
比如食物配料表中“鈉含量”的比重,如果已經超過每日所需鈉含量,那麼就不能讓孩子全部吃掉,如果達到了每日所需鈉含量的一半,那麼在做輔食的時候就要适當減少放鹽量。
總而言之,給寶寶添加調料這件事也是一門學問,家長邊帶娃邊學習就好,不必焦慮也不必太嚴苛,基本上在合理的範圍内都不會産生危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