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還不懂說話的本質?嘴巴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會說話”這裡所指的“會說話”不是說有沒有說話的功能,而是指說的話合不合時宜,得不得體,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你為什麼還不懂說話的本質?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嘴巴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會說話”。這裡所指的“會說話”不是說有沒有說話的功能,而是指說的話合不合時宜,得不得體。
你越長大越會發現,小小一張嘴,威力大得很。有的人因為說對了一句話,從此飛青雲直上飛黃騰達,也有的人因為說錯了一句話傾家蕩産家破人亡。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曆史上,禍從口出的例子不勝枚舉。所以古人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絕不是誇張之辭。
但是,我們又不能隻把嘴巴拿來吃飯,不用它來說話,不管是工作溝通,還是生活交流,我們都離不開這張嘴。
我們唯有正确駕馭自己的嘴巴,努力學會如何“說話”,才能讓事業越來越順利,讓家庭越來越和諧,讓生活越來越美好。
先講一段我自己的經曆。
暑假期間,我和我弟去爬武功山,打車從家裡出發到火車站。上了車我坐在副駕駛,發現是個女司機,順便就在車上聊了起來。
聊天過程中,她得知我弟正在上大學,我也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順便也說起了她的兩個兒子。說她大兒子是北京某某大學畢業的,現在在讀研究生,小兒子也是大學生,大四剛剛畢業保送了研究生。
我當時就由衷地表示欽佩,我說:“你兩個兒子都好優秀啊!比我們兄弟更出色,你以後就等着享福哦!”
那司機表面上謙虛地說,享什麼福哦,兩個兒子壓力大啊,我們做父母的隻盼着兒女有出息過得好就行,我們不指望有什麼回報。
從她臉上的笑容來看,她是為兩個優秀的兒子感到驕傲并且幸福的。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火車站,我拿出手機掃碼付錢,司機堅持不收,說就當順路送我們了。
雖然隻是省了十塊錢打車費,但我親身感覺到了說話的重要性,會說話不僅讓人有愉悅的心情,還能獲得經濟收益,讓陌生人為你免費付出。
可能有人會問,所謂的“會說話”就是要善于恭維别人,說好話拍馬屁麼?
其實不然,我從這段經曆中真正有所領悟的并不是說話的“話術”,而是一種方法論。
我想問一個問題:什麼才叫“會說話”?
很多人認為,“會說話”就是有一副伶牙利嘴,口齒伶俐,說起話來或滔滔不絕,或侃侃而談,或出口成章七步成詩。
比如央視的主持人、笑果文化的脫口秀大咖、奇葩說的最佳辯手這些人。
因此,很多人自卑地認為,我不會說話,是因為我口拙嘴笨,沒什麼文化。
其實,“會說話”不等于“好口才”。口才好的人不一定會說話,嘴笨的人不一定不會說話。
我認為,好口才指的是“術”,會說話則是“道”。術就是技巧,道則是方法論。
要想會說話,關鍵是要掌握方法論,隻要掌握了方法論哪怕你再口拙嘴笨的人也能避免禍從口出,方法論錯了的人哪怕口才再好的人也會言多必失。
我們說話的目的,無外乎傳達信息和表達情緒,或者同時兼而有之,最終則會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我常常想起馬克思哲學講的一句話,人的本質就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我們總是處于各種關系之中,同事關系、同學關系、朋友關系,以及陌生人關系。
在各種關系當中,支持你的人越多,你就越能成事,反對你的人越多,越不能成事。
我們在說話之前,腦子裡就要想想,我說話是為了争取對方的支持,還是要引起對方的反對。
很多時候,我們不會說話不會因為沒有口才,而是受性格、情緒、心理等因素的影響。
情侶之間,有時候明明是想解決問題,明明能好好說話,但是為了發洩情緒,故意說些相反的氣話,導緻火上澆油,說話變吵架,最後兩人漸行漸遠。
朋友之間,有的人愛開開玩笑,活躍氣氛,明知道可能有點過了,但是為了圖一時暢快,無形之間傷害了朋友。
熟人之間,有時候看到别人取得了好成績,遇到了好事情,明明可以誇贊、奉承幾句,但是因為内心嫉妒偏要說幾句怪話讓引起對方的不舒服。
拿我自己舉例,讀書的時候喜歡一個女生,明明知道有些話會讓對方生氣,但我就是控制不住情緒,就是想說一些相反的話刺激她,結果是沒有任何結果。
所以,當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每次說話前,我都會刻意訓練自己的大腦,告訴自己,說話的目的是要争取對方的支持,而不是反對。
然後,我就越來越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于别人的優點能真誠地給出贊美,曾經不好意思說出的話說得越來越順口,和親朋好友,鄰裡同事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
總之,你說的話越争取到人,你就越會說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