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喜歡看傳統戲曲,然放眼周邊,同道者寥寥。甚至于有不解者忍不住發問:“那咿咿呀呀的戲有啥看頭?”是啊,戲曲有啥看頭?看戲看什麼呢?
最初吸引我的,應該是好看的戲曲行頭。小時候,村子裡有家戲,大隊部庫房内有十幾大箱子演出的行頭。每逢農曆六月六,隻要天氣好,就有管事的安排曬行頭。舞台前的廣場兩頭支起十幾組木杆,光滑雪白的十幾根新尼龍繩整齊繃展在廣場上,五顔六色的箭衣、鬥篷等戲服有序地出現在繩子上。人們又擡出好些架子以及那十幾口大戲箱,挂上或擺上多姿多彩的頭面、靠、髯口以及冠、盔、巾、帽等盔頭,還有小人書裡或電影裡出現的俠客武士才有的各類兵器,還有幾十根代表馬顔色的各式馬鞭,還擡出若幹組做背景用的屏風。在那個物質比較貧乏的時代,突然冒出這麼多華冠麗服,那份沖擊力不言而喻!心裡想,那些唱戲的穿上該多好看!
真看到舞台演出時,我最喜歡看的則是上了彩裝的小花旦,那份天真妩媚,配上彩衣、手帕或扇子,真叫一個“俏”。過去很長時間我都有一個心願——什麼時候自己能扮上一個小生裝照張相。随年齡增長,我對戲曲的興趣早已從妝容轉移到對角色表演、樂隊演奏配合、劇情主旨等層面的關注了。
看戲,要欣賞演員的表演。戲曲是“角兒”的藝術,一個劇團沒有叫座的名角,多半是生存艱難的。近代以來,京劇旦行有“梅程荀尚”四大流派,須生行則有“餘、言、高、馬、譚、楊、奚”等流派,淨行則有“金、郝、侯”等流派;豫劇旦行有“陳、常、崔、馬、閻、桑”六大流派,生行的“唐派”,淨行的“李派”,醜行的“牛派”等;越劇旦行有“袁、傅、戚、王、張、呂、金”等七大家,生行有“尹、竺、徐、範、陸、畢”六大家;我家鄉的蒲劇則有“王、閻、張、楊、筱”等五大名演……我國戲曲有三百六十多種,每個劇種除了各流派的創始人,近年來,他們的徒子徒孫中也都有一大批在群衆心目中叫得響的名家大腕,其主演的經典劇目對愛戲的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的。特别是一些精彩唱段,更是被不同劇種的戲迷熟知。例如京劇《四郎探母》中“站立宮門叫小番”一句,演員有沒有功力,是不是好角,“叫小番”一出腔便知分曉;再如曲劇《卷席筒》“小蒼娃我離了登封小縣……”一段,能不能唱出海派特有的味道,演員出場時一個趔趄一亮嗓,觀衆有沒有掌聲就是演和唱到位與否最好的評判;再有蒲劇《挂畫》中的跷功特技,演員踩跷上下椅背的自然靈動與椅背上懸空表演金雞獨立、盤腿接畫、屈體疊腿挂畫等動作時的穩當流暢,做到位,即便初看者也會贊不絕口。一個演員,在唱腔方面,如果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中音不飽滿,又缺少人物情感,那就是在發噪音;在念白方面,沒有緊貼角色,做不到聲情并茂、輕重緩急、抑揚頓挫,那就是無靈魂;在做功方面,舞手帕、轉扇子、團水袖、甩梢子、閃帽翅、立翎子、做針線、開關門、上下樓等不能貼近生活,體現不出藝術的美感,那就是幹炫技;在武打方面,各種毯子功、把子功容不得一點閃失,這是硬功夫,不遮醜,跟頭翻不起,對槍接不住,下腰起不來,那就是大敗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出戲有一兩個好角色領銜,一好遮百醜,暈輪效應之下,觀衆基本能夠心滿意足。反之,沒有好演員的戲沒人看,劇團沒人請。
看戲,要品味樂隊的伴奏。中國傳統戲曲的伴奏形式因劇種不同有“幫打唱”“吹打唱”“彈打唱”“拉打唱”等區分,這樣專業的判斷要留給專家。對一般民衆而言,區别一個劇種的經驗大都來自對其主奏樂器音樂的判斷。例如京劇特有的京胡聲、昆曲特有的曲笛聲、粵劇特有的粵胡聲、曲劇特有的曲胡聲,但是對于像秦腔、豫劇、河北梆子、蒲劇等梆子戲,它們的主奏樂器都是闆胡,那就要結合各劇種曲牌、演奏的旋律特色等作更細緻的分析。你聽,悠揚婉轉的竹笛一響,一段歡快優美有典型豫劇味道的旋律引出了豫劇《朝陽溝》中“上山”一折的栓寶和銀環的“走一道嶺來翻過一架山……”的演唱。看戲時,有人盯着表演的,有人瞅着打闆的。不論是唱得精彩,還是伴奏得出色,隻要對味,觀衆是不吝惜掌聲和叫好聲的。“闆胡一響,渾身發癢”這是晉南民衆形容聽到蒲劇音樂時的心理體驗。一句話,無音樂無戲曲,好的音樂伴奏是一個劇種長期生存的靈魂!
看戲,更要揣摩劇目的主旨立意。豫劇名家李樹建主演的“忠孝節義”四部曲中,《程嬰救孤》忍辱含垢的忠、《清風亭上》發人深思的孝、《蘇武牧羊》撼天動地的節、《義薄雲天》一諾千金的義……每一出優秀劇目都是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傳統經典戲是這樣,各劇種部分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的現代劇也是如此。蒲劇《山村母親》宣揚了根植于中華民族骨子裡的親情大愛,豫劇《鍘刀下的紅梅》歌頌了共産黨人的英勇無畏,秦腔《西京故事》講述了小人物自強不息實現夢想的時代特色。戲曲是“代言體”的叙事藝術,優秀劇目本身就會對觀劇人起到極大的宣傳、引導或教化作用。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曾在《論戲曲》一文中言道:“戲曲者,普天下人類所最樂睹、最樂聞者也,易入人之腦蒂,易觸人之感情。故不入戲園則已耳,苟其入之,則人之思想權未有不握于演戲曲者之手矣……戲園者,實普天下人之大學堂也;優伶者,實普天下人之大教師也。”仲甫先生所言不虛,别人觀劇後的感受如何不知,我看過晉劇名家謝濤主演的《範進中舉》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範進的鬧劇不僅是他個人的命運悲劇,也是整個封建科舉制度下扭曲的讀書人的價值悲劇。這出戲的教化功用不必刻意點出,看過戲的每個人自有心得。
當然,除了上述幾大方面,看戲還要看舞美、燈光、布景、整個演職人員的精神風貌等。
總之,看戲在當下已然是小衆化的選擇。與戲結緣,苦也有它,樂也有它!越接近它,越能體悟出“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深刻内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