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山西太行山對聯

山西太行山對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7 17:25:40

山西太行山對聯?山西河津,地處黃河龍門要津,清代河津貢生張汾宿撰寫的《詠河津》聯:“莫謂人弗傑:周蔔子,漢馬遷,隋傳仲淹,明表敬軒,那幾家碩士高賢,洵足接千秋道統;漫言地不靈:東虎岡,西龍門,南來飛鳳,北迎卧麟,這一帶山清水秀,亦堪壯三晉觀瞻”正是河津的曆史悠久和人傑地靈的生動寫照,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山西太行山對聯?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山西太行山對聯(人傑地靈山西河津)1

山西太行山對聯

山西河津,地處黃河龍門要津,清代河津貢生張汾宿撰寫的《詠河津》聯:“莫謂人弗傑:周蔔子,漢馬遷,隋傳仲淹,明表敬軒,那幾家碩士高賢,洵足接千秋道統;漫言地不靈:東虎岡,西龍門,南來飛鳳,北迎卧麟,這一帶山清水秀,亦堪壯三晉觀瞻。”正是河津的曆史悠久和人傑地靈的生動寫照。

這副對聯的上聯說的是河津從周到明清的文脈傳承:

1、“周蔔子”指的是“蔔子夏”。蔔子夏(公園前507-前420),姓蔔、名商、字子夏。公元前507年出生在晉國溫邑(河南省溫縣),比孔子小44歲,是孔子晚年的學生。蔔子夏在14歲(公元前494年)左右進入孔門,跟随孔子周遊列國。主要學習《詩》、《書》、“禮”、“樂”、《易》、《春秋》合稱“六經”。周遊列國期間,他一直跟随在孔子身邊,到24歲那年結束了周遊之行。回到魯國以後,蔔子夏經過孔子的推薦下,出任魯國的莒父宰(相當于現在的縣級官員)。他上任之後淡泊名利,勤政為民,政績比較突出,受到民衆的愛戴,後來因為一些原因辭去官職。到了孔子晚年,蔔子夏和孔子衆弟子一起整理“六經”,在孔子的衆生之中脫穎而出,成了孔子得力助手。在整理“六經”時,他對于儒家文化一往情深,投入了很大心血。

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蔔子夏時年29歲,為孔子守孝三年,到了32歲那年回到他的故鄉晉國溫邑(今河南溫縣)。此時,魏國正處于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時期,改革之風方興未艾,招賢若渴急需天下賢人。他的到來對于魏來說猶如久旱逢甘霖,立刻受到魏桓子和其孫魏斯(魏文侯)的歡迎,在首府安邑(現山西省夏縣)接見了蔔子夏。後來,蔔子夏在安邑不遠的龍門西河(現山西省河津)定居下來,開始了長達55年的設教生涯。

蔔子夏除了是魏斯(魏文侯)的私人老師外,他傳道授業,廣招弟子三百餘人,培養了一批治世人才,改革家李悝、軍事家吳起、政治家田子方、段幹木、史學家公羊高、谷梁赤、禽滑厘等都是蔔子夏的學生。

蔔子夏“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論述,不僅被定為複旦大學的“校訓” ,而且“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被聯合國作為世界和平的象征高懸于總部,成為世界人民的心聲。蔔子夏關于“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一語也被鑲嵌在美國芝加哥文化中心。随着儒家文化研究不斷發展,蔔子夏的曆史地位愈來重要。

2、“漢馬遷”指的是太史公“司馬遷”。司馬遷、字子長,生于龍門(山西河津,一說陝西韓城)。司馬遷曆史貢獻人人熟知,不再贅述。

3、“隋仲淹”指的是隋朝大儒“王通”。王通(公元584年-617年),字仲淹,又稱文中子,隋河東郡绛州龍門(山西河津,王通出生地現在叫通化鎮,是為“王通教化育人”之地,1972年劃歸山西萬榮)。

王通是隋代大儒,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弟王績(字無功、号東臯子)、孫王勃(初唐四傑之首),共稱“三王”。著名的啟蒙讀物《三字經》把他列為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王通去世後,其弟子仿《論語》而結《中說》(文中子說)。

王通的思想,對儒家思想的傳承和創新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被稱之為“河汾之學”。他創建的“河汾之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主要貢獻是:重新發明了失落已久的先秦儒家思想的人性本善、人性平等的人性思想和民本民貴君輕、君權有限合法性、君臣關系相對性的政治思想,扭轉了漢儒以來性善惡混及人性三等說、屈民伴君說、君權神授說、尊君卑臣說的歧出,重新發明和發展了先秦儒家的依據道曆史新運的自作天命的思想;重新發明和發展了先秦儒家的道高于君的道統思想。

“河汾之學”對唐貞觀之治作出了傑出貢獻,貞觀之治是在“河汾之學”的思想指導下的曆史實踐。一種良好的學說,落實到一代良好的政治,“河汾之學”和貞觀之治是最佳典範。

“河汾之學”開啟了唐代中葉和宋代的新儒學。

4、“明敬軒”指的是明代“薛瑄”。薛瑄(公元1389-1464),字德溫、号敬軒,谥“文清”,山西河津人(其出生地平原村,1972年劃入山西萬榮),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學家、文學家,河東學派的創始人,世稱“薛河東”。河東學派的門徒遍及山西河南關隴一帶,蔚為大宗,有明一代,學脈有二,南方是陽明之學,北方是薛瑄朱學。

薛瑄推崇程朱理學,并對其完善和發展,在“理無窮,故聖人立言亦無窮”的思想指導下,棄舊圖新,提出了不少具有唯物主義思想傾向的觀點,對明中葉興起的理學唯物主義思潮起到了首倡和先導作用。

以上四位,時間跨度從西周春秋、戰國到漢、隋唐、明,曆時近兩千年,足見河津在儒家思想、文脈傳承中的曆史地位!人傑地靈,河津當之無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